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育工作学习心得 立德树人,大爱无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08:0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小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今天我聆听了区域德育论坛验收发布会,感受颇深。

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但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误区: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手段苍白,效果甚微。改革传统的德育僵化模式已经刻不容缓。直面新课程,思考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使我深深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应在这种变革中产生新的变化。

一.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
  要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首先要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相比较而言,学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有比成人更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是我们不能漠视的。因此,教师应树立与学生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学生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的合作过程应是愉快的,应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过程。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心理负担,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是传播知识、生产知识的部门,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吸取来自各方面的新知识,拓展文化底蕴,了解教育要求,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师要置身于学习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诊断、研究和解决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成就感。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收集学生信息,并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成为与学生双向互动的促进者,与学生同时得到提高。总之,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能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就感与价值体验,并感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心灵成长的愉悦。
  作为小学教师,应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顺应德育课改的要求,以真情为叶,智慧为花,生活为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无痕的目的,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2、统筹安排德育的基本内容
    在内容上应以下几方面着手:
  2.1加强对学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2.2  2.3强化纪律观念。学校应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观念,勇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同时,向学生进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便培养他们成长为合格人才。
二、做德育课程的开发者   
  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遵循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小学,主要向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内容的初步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社会常识教育。教师是课程的最直接的实施者,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家庭背景。新课标指出:“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它不是师生课程活动的指挥棒,其本身就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者的主体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在统筹安排好德育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发现和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校和教师关注的事情。把课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生活中,以至整个人类社会,让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地球……从这个层面来讲,课程内容已经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教师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内容的创造者。加强对学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增强道德意识,学校应以“五爱”为目的,以“五心”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位蓝本,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造就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充分地尊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能力,让课程最大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真实心理需要。所以,教师要走出传统被动的课程忠实执行者的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强化纪律观念。学校应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观念,勇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同时,向学生进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便培养他们成长为合格人才。
3、努力开拓德育的多种渠道   
  为使德育充满活力,取得实效,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努力开拓多种德育渠道:①正确的观点、先进的思想,以思想课为主阵地,有的放失地解决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②开发德育资源,整理乡土德育教材,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家乡新貌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③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过程,各科教学渗透德育因素,各项工作体现育人主题。④开展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知识竞赛,参观访问和“创良好班集体”、“学英雄做新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⑤注重师德教育,强调言传身教。
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的合作过程应是愉快的,应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过程。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心理负担,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是传播知识、生产知识的部门,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吸取来自各方面的新知识,拓展文化底蕴,了解教育要求,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师要置身于学习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诊断、研究和解决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成就感。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收集学生信息,并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成为与学生双向互动的促进者,与学生同时得到提高。总之,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能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就感与价值体验,并感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心灵成长的愉悦。
  作为小学德育教师,应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顺应德育课改的要求,以真情为叶,智慧为花,生活为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无痕的目的,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4、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力量   
  注重发挥学校团队组织、教职工的德育力量,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少先队员和工会的领导,并教育党员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争当先锋模范。校长负责健全德育网络,制定德育计划,组织、指导、检查、评估德育活动。班主任协调德育力量,组织德育活动,创建优良班集体。德育课教师潜心改革教学,把德育课的重点由应试转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轨道上来,各科教师和全体员工都把育人放在各自工作的首位,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5、注重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教育的载体,具有客观的教育力量。通过打造德育舆论,净化社会环境、组织社区教育、办好家长学校等途径,形成关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风尚。总之,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只要广大工作者多想办法,精诚团结,真抓实干,学校德育工作的节奏必将扑面而来,定能鲜花盛开、硕果累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4: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