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0-8-19 15:46
标题: 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醉翁亭记》是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本单元所选课文多为古代游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写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学习的经验,掌握了一些把握文言文文意的方法,可以自主疏通文意,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但古代士大夫兼济天下的情怀对他们来说尚难理解,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演读课文,感受音韵之美;

  3.品读课文,体味意境之美;

  4.联读拓展,领悟情怀之美。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领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主旨,感悟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会引用这样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学生回答后,出示课题《醉翁亭记》,请学生介绍作者。

  【课件展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24岁考取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在于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醉翁亭记》,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二、听读感知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勾画出表现醉翁亭的自然环境、造型特点和人文信息的相关语句。老师提示学生从醉翁亭的“位置”、“造型”、“建造者”、“命名者”、“命名的原因”、“周围的环境”、“当年的历史”等方面加以提取。

  2.开展“我是小导游”的课中活动,让学生把醉翁亭介绍给游客。学生四个人一小组交流、合作,然后推荐一名代表发言,小组其他成员可以适当补充。

  三、演读体味

  1.自读思考:文章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极富音韵美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点拨、归纳,本文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句式骈散结合,富有变化,摇曳多姿;

  2巧妙运用21个“也”字,25个“而”字,回环往复,韵味浓郁。

  2.演读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可以是骈散句;可以是“也”字句、“而”字句;也可以是千古名句……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韵味。然后小组展演,师生点评。

  文中的“也”字有的表陈述、有的表肯定、有的表感叹,朗读时应有较长的停顿,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老师可采用朗读比较法,引导学生加以体会。如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一句,让学生去掉“也”字后朗读,在与原句的比较中体会“也”字所表达的醉翁的自得之意。

  朗读25个“而”字,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3.师生共读:摇头晃脑,拖出长腔,仿效古人,注意把握“也”字不同的语气,“而”字朗读的轻重,骈散句式的灵动变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赏析

  1.自读思考: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一个什么字?文章写了哪些“乐”?请同学们勾画出含有“乐”字的语句。

  【课件展示】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山水之乐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观也。——宴酣之乐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禽鸟之乐。

  (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之乐

  2.品读课文

  文章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乐”, 即“太守之乐”、 “游人之乐”、 “禽鸟之乐”。太守因何而乐呢?

  一是乐山水。学生四人一小组品读一、二段文字。首先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想象山、水、亭的色、声、形等,并用自己语言描述醉翁亭的秀丽多姿的景色;然后在朗读中感受山水相映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同时体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二是乐民情。学生自由朗读展现游人之乐的第三段,勾画出描写不同人群和活动的词句,然后小组合作展演,还原滁人游、 众宾欢、太守醉的场景,以此让学生体会百姓无拘无束、热闹欢快的氛围,感受官民同乐的富足之美、人情之美。接着,老师补充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欧阳修被贬滁州,他的内心并不快乐,可本文却句句写“乐”,原因何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点拨:欧阳修并非“乐已之乐”,而是“乐民之乐”、“与民同乐”,这是一种超越个人荣辱得失的大境界、大情怀。

  五、联读拓展

  【课件展示】在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如欧阳修、范仲淹等。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欧阳修在人生的困境中仍旧乐观豁达,“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六、课堂寄语

  希望同学们在逆境的重重围堵中,像欧阳修一样永远保持一片豁达的胸怀!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0-8-19 15:46
  板书设计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