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楚帐、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
唐李商隐《泪》:“人去紫台秋人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42、雕虫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唐李贺的《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43、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44、风骚
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45、古乐曲
①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②梅花落——曲调名。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由《落梅花》的笛声想像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有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了冷落的感受。
③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变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颦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④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靡靡之音。
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主。
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⑥行路难——古曲,多言世路艰辛及离别伤悲之情。
唐李益《从军北正》:“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⑦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到关于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感知乐曲的高妙。
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46、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据说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巾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借指以诗传情。
元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47、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宋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48、碧血、化碧
《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辛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发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49、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 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 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50、还珠
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51、怀橘
指孝顺双亲。典故出自《三国志》“陆郎做宾客而怀橘乎?”
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52、鸡黍
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了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53、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唐刘禹锡《送李中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54、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唐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55、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6、南浦
指在水边送别。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代指送别地。
宋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57、南冠
指囚犯。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响,南冠客思深。”唐李白《留夜郎闻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58、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59、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仕阮籍,能为青白眼, 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杜甫《短歌行》中:“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60、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
宋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