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端午节拓展知识:端午节来源+相关诗句,给孩子收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00:4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诗句
唐代篇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唐/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相和歌辞.江南曲》唐/张籍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

江村亥日常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长江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宋代篇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北宋/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南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鬼。

高堂狐兔游,雍门发悲涕。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勿谓死可憎,勿谓生可喜。万物皆有尽,不灭唯天理。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岁。

秋风汾水辞,春暮兰亭记。莫作留连悲,高歌舞槐翠。



元代篇



《上京次李学士韵五首》 元/王士熙

芍药阑前春信迟,燕京端午石榴时。

双双紫燕自寻垒,小小白翎能念诗。



《端午词》元/张宪

榴花照鬟云髻热,蝉翼轻绡香迭雪。一丈戎葵倚绣窗,雨足江南好时节。

五色灵钱傍午烧,彩胜金花贴鼓腰。段家桥下水如潮,东船夺得西船标。

棹歌声静晚山绿,万镒黄金一日销。



《五月芍药》元/马祖常

红芍花开端午时,江南游客苦相疑。

上京不是春光晚,自是天家日景迟。



《端午节饮客与赵伯高》元/虞集

龙沙冰井夏初融,簪笔长随避暑宫。蜡烛烟轻留贾谊,铜盘露冷赐扬雄。

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忽听满船歌《白苎》,翻疑昔梦倚春鸿。



清代篇



《端午念阿卯》清/郑珍

入户桃阴夕照移,久看蒲糉今娇儿。鲁论半部应成诵,渠母前朝早任嬉。

嫩绿胡孙高蹋臂,雄黄王字大通眉。凤仙篱侧瓜棚畔,料尔行吟新寄诗。



《端午先忌》清/王曜升

馀生十载恨蹉跎,令节闲门掩薜萝。剩有蛟龙蟠大泽,空闻箫鼓发层波。

三闾怨在馀香草,九地恩深废《蓼莪》。惭愧王修能罢社,葛衣检点泪痕多。



《秦淮竹枝词》清/周在浚

端阳节近说青溪,芳草门前踏作泥。

到得秋来人寂寞,月明衰柳夜乌啼。



《雪中桦.端午》清/史谨

鹤髪埀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浑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05: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