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设计是对幼儿所要参加的活动制定出的活动方案和计划,主要包括:
一、活动名称、设计意图
活动名称应包括年龄班、活动内容与名称。设计意图主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教学,它是针对幼儿的什么问题或兴趣爱好提出来的,试图通过教学达到什么教学目的等等。
【解析】
1.活动的名称,例如“5的加减法(大班)”、“小白兔真可爱(小班)”、“动物怎样过冬(大班)”等,考生必须要标明活动针对的幼儿年龄段,并且要让主考官从活动名称中就能了解到活动的主要内容。
2.设计意图需要考生阐明自己为何选择这个课题,也就是活动课题的来源。可以是因为幼儿生活中的某个情节引发的教师教育灵感、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来安排游戏活动,只要言之有理,活动有利于幼儿发展即可。这一部分,在以往考试中,较少被考察。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通过本次教育活动所期望获得的某些具体的发展。根据儿童年龄特点、现有发展水平和能力、活动的内容和性质,从幼儿的认知经验、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设计。
【解析】
这一部分在以往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要求考生熟记《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各领域教育的总目标和各年龄班的具体目标。
在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主要从认知、情感态度、技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5的加减法(大班)”的活动目标为例:
1.认知目标:(1)让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2)让幼儿学习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3)使幼儿学会解答减法的加减法应用题。
2.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爱好,获得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3.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材料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是教师按照活动目标,通过有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必须让幼儿掌握的重要的知识或经验,它是相对于所学的教育内容主次而言的,也是教师教育活动反思必须 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活动难点是教师按照活动目标,通过有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必须让幼儿掌握的重要的知识或经验,它是幼儿认知经验范围内较难理解或掌握的知 识经验,是针对幼儿现有经验和水平背景下的理解和能力而言的。
【解析】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了解儿童的发展,找准重难点。并且要在接下来的活动实施环节中要对重难点有所体现,要在活动重点处着重逗留,要突破活动难点。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幼儿活动中必需的知识经验、技能准备,教育活动中必要的情感、心理准备,以及教学具等物质准备,如幼儿操作材料准备、教师教具的准备、活动场地的准备、环境布置等等。
五、活动形式与方法
教师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地制宜,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活动形式包括活动中具体采用集体、小组、个人三种形式,先后顺序如何,以什么形式为主,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解析】
教案中,活动形式与方法体现在活动环节实施过程中。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都是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考生要灵活掌握运用三种不同的教育形式:
1.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全班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的特点是集中性和统一性,即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并有统一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集体活动是一种高效性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对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组织纪律性和自控力等有特殊的意义。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指部分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活动情况的了解和指导,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与合作,可为幼 儿提供更多的交流与操作机会,使其减少等待时间。可按幼儿发展水平分组,也可根据幼儿兴趣分组,还可按照操作材料分组。
3.个别活动
个别活动是指幼儿的自我学习活动或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可以满足幼儿的个人需要和兴趣。但是,个别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盲目的活动, 而是教师有意安排、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幼儿的兴趣、能力存在差异是客观的,而个别教育恰恰是适应幼儿差异的因材施教的方法,同时,个别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施加教育影响,达到教育目的,促进每个幼儿个性的发展。
六、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设计,基本部分中的活动安排、提问设计、线索设计等,以及结束部分的设计等。
导入(开始部分):教师应集中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向幼儿提出学习任务;基本部分:活动过程的主要部分,教师的任务是有步骤地组织幼儿学习,完成活动任务;结束部分:教师要小结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学习态度,提出新要求,激发他们再学习的欲望。
【解析】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这一部分是考查重点。活动过程包括导入设计、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导入设计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望,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中,要求导入活动要精练、游戏化, 最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
基本部分考生要注意结合重难点,围绕活动目的进行设计。一般来讲,基本部分,考生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活动准备份几个步骤进行?(2)每一 步要完成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方法?(3)哪一步是重点,哪一步是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4)每一步的时间大体应怎样分配?
结束部分常常容易被考生所忽略,导致一个活动虎头蛇尾。在撰写教学活动设计时,一定要保证活动的完整性,结束部分必不可少。幼儿园活动设计结束部分要求让 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自然而然地结束活动。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小游戏(如,“我的好伙伴”活动的结束部分可以选择师生一起玩找朋友),也可以用小结评价的 方式结束活动。
七、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既是对前面活动的巩固,也是继续开展下一个活动的连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交代清楚延伸的具体活动是什么,其指导要点是什么。
【解析】
幼儿园活动延伸的方式可分为三类:
1.注重个别差异的活动延伸。在活动结束,获得一定理论之后,在区域角中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例如,“蛋宝宝,站起来”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孩子在课后继续 探索,可以到美术角去美化站起来的蛋宝宝,可以去建构角为蛋宝宝搭建房屋,也可以去工具间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
2.第一个活动延伸到第二个活动。如音乐活动“小树叶”结束后,孩子们对歌词里描述的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树叶、捡拾落叶,进行树叶分类等。
3.活动延伸到家庭。这种形式是家园互动的延伸,如在语言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结束后,要求幼儿回家对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八、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即是教师的教学小结,它应包括教师对本次活动内容的总结,突出重难点,也包括对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表现的小结。活动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 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反思、自我诊断,通过对儿童活动情况的分析,找到自己设计或组织过程中的优势或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 儿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解析】
幼儿园活动评价包括对目标的评价、对活动内容的评价、对活动方法的评价、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以及对或活动效果的评价。
虽然目前统考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学设计题中还没有考察过活动评价,但是教师招聘的考试中,曾出现过要求考生比较两种教学活动设计的优缺点的案例分析题, 而新课改中也强调教学的评价反思过程,认为教师与学生只有在评价中才能进步、才能成长,因此考生对活动评价还是应该给予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