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的演讲稿 在“疫课”中成长 ——改变我们的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2: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6日10时(北京时间16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1991562例,死亡病例达到120885例。

尽管“疫情”依然在继续,“抗疫”依然处在“进行时”,但《在“疫课”中成长》却到了该“收尾”的时候了。针对“疫情”这场大课,前边我们反思了二个方面,8个要点的内容:(一)价值认知:1.人与自然;2.人与家国;3.人与社会;4.人与自我;5.人与工具;(二)行为改变: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7.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8.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今天,我想谈谈行为改变的另一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学习。

学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次“疫情”中,我们越来越发现,人类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大,我们的学习亟待改进。“为什么学”“学习什么”“怎么学习”是我们常问的三个问题,下面我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一、为什么学习

(一)变无目的学习为指向目标的学习

人们做事大多是有目的,然而由于思维方式的问题,许多人往往因事件本身横生枝节而半途而废。人的学习也是如此,往往重视了内容,忽视了目标,于是我们在不断的前行中“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记得那年“非典”,我就开始学习“七步洗手法”,可惜由于“非典”病毒在炎热的夏季无疾而终,我学习“七步洗手法”的事情也就搁浅了。直到这次“新冠病毒”袭来,“七步洗手法”又一次被提上学习日程,由于这次我把“记住方法,养成习惯”确定为学习目标,并坚持学习了3天,居然学会了,而且养成了习惯。

不仅是成人,孩子的学习更需要改变。和成人相比,孩子的学习目的性就更差,目标意识更弱。在这次疫情中,那些有个人理想的,树立了大目标,小目标的孩子一般不会掉队,而那些没有目标的孩子看似和别人一样忙忙碌碌但却很有可能会掉队。所以,无论是学习这件事本身,还是具体到一门课程、一个章节、一节课的学习都需要“指向目标的学习”。树立目标,朝着目标努力,也就有可能达成目标。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冠疫情”袭来,为实现“停课不停学”或者“居家不停课”,中国以及全球许多国家都被动开启了全民“网课时代”。

有这样一个情况:我认识的不少老师当初都不知道“钉钉”为何物(因为学校使用“钉钉”不多),但从2月1日,到现在不足三个月时间,一个个都成了“钉钉直播”的行家里手,其中还有不少是老教师。为什么以前学习“信息技术”并不认真,甚至敷衍了事的老师能够这么快成为专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这次的学习不是“被动学习”,而是 “主动学习”(为上好“网课”)。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居家网课”由于约束力不足,那些习惯于在老师逼迫下被动学习的孩子,将会很快掉队,而那些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的孩子,将会很快赶超。这就是有人说的“弯道超车”。

(三)变短线学习为终身学习

中国有句老话“人过三十不学艺”,其实是说人在30岁以前要学成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然而不少人都把它曲解为“读书、学习是年轻人的事”,年轻人也就进一步把学习“窄化”“矮化”为学好书本知识,考上好大学。于是“高考后撕书”“读大学后堕落”等现象频繁出现。在这次疫情中,有位老人进出小区,不用纸笔登记,执意“扫码通行”,他告诉我:扫码并不难。

时代发展太快。以我们“70后”为例,从填不饱肚子,到现在“美团外卖”一键搞定,从打个电话跑县城,到坐在山村“一网知天下”只用了几十年。不学习,就“OUT”是不争的事实。

孩子们只有明白:为了适应发展的时代,学习必须是终身行为。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长程规划,取得更好的效果。“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只有把学习当作一辈子的事情,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二、学习什么

(四)变“围墙内”学习,为“开放式”学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为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撰写的一副对联。然而多少年过去了,这副对联依然有他的现实意义。一堵“围墙”隔开了校内外,也隔离了学生与社会。书本知识,高考成了孩子们追求的目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尽管党和国家都在强调“五育并举”,但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高分才是“王道”。

今年疫情期间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给“拾荒者”送口罩,并帮他戴上的那个小学生,一个是疫情期间利用口罩诈骗五百万的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多么鲜明的对比。

我不知道那个小学生将来是否能考上重点大学,但我知道如果正常发展,这个孩子无论能否考上大学,都将会拥有精彩的人生;我不知道那个在重点大学就读的诈骗犯在大学学习如何,但我知道他当年一定是他们家乡某所高中的高材生。真不知道这么多年他都学了些什么!

学习绝不是仅仅是学“围墙内”的那些书本知识,而是要把我们的目光投向社会,像终南山、李兰娟那样,学习做人做事,社会是一所大学。古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变指向知识的学习为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

很早就听过这样一句话:“当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据说这话是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说的,爱因斯坦也曾引用过。

以前只感觉到说的有道理,但又不知道那剩下的是什么,现在想来“剩下的”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了。核心素养指的是那些在人的成长中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被称作“知识”的信息,浩如烟海。我们要学的,其实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本身,而是知识背后的东西(当然必备的文化基础还是必须的)。

走出校门,没有试卷,而是要用你的所知所学做人做事,从这个意义上,“素养”才是王道!

随着教育研究的发展,专家们已经梳理出了高中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相信不久的将来,高考真正能够考核素养。

(六)变碎片式学习为系统学习

前不久和一个老师闲聊,他谈到让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学习。就是每次“网课”之后,让孩子们画出当天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我深表赞同。我曾经对女儿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很多学生的学习知识都是散点式的,他们的记忆就像一个麻袋,装满了珍珠,只能作为炫耀资本而没有实际用处;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建构,建构起我们自己的宝库,分门别类,随时取用。”

前边我们曾谈过“系统的思维方式”,系统学习就是建构起自己的学习系统,在学习的时候,将所学内容纳入到自己的系统之中,和自己已有知识技能系统建立起联系。这样知识技能就成了自己的东西。

三、怎么学习

(七)变全盘接受为批判吸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微信成了大多数人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微信、喜马拉雅、抖音等一些多媒体APP,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一部分唯利是图没有底线,或别有用心的人,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就利用这些平台发布一些谣言或虚假信息。尽管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依然有不少“漏网之鱼”。因此我认为“疫情”之后,我们有必要学会批判性的学习。

有人说,国人习惯于迷信权威,这与几千年的皇权文化有关。这话或许有些道理,但中国自古就有在质疑中学习的思想。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专门撰文《怀疑与学问》,强调怀疑的重要。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更是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但由于文化教育水平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国人,确实存在迷信、盲从等现象。

“疫情”之后,确切说,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 运用批判思维的“扬弃”式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的吸收和学习,是青少年学生,也是我们大家需要建立的学习方式。

建立批判吸收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敢于怀疑。敢于怀疑才有可能揭穿谎言和骗局,辨伪去妄;同样,只有敢于怀疑,才有可能分辨出真理和谬误、真话和谣言,才有可能发现所学内容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其次是大胆假设,勇于探索,小心求证。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从批判中求得真知。

(八)变个体线性学习为互动综合学习

以前我们的常规学习,往往是线性的学习,即从第一个点,到第二个点,但网课期间,由于相关资源的极大丰富,我们的学习变得比较综合(非线性),即对于一个点,我们可能有四个点的资源支持。以前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常常是以互动式学习为主的,即师生、生生之间在交流中学习,而网课期间,我们的学习变成了以个体学习为主(互动明显不足),给我们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

简单说,线上线下,都是利弊共存。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以互动综合为主的学习方式。要在学习中加强互动式学习、综合式(非线性)的学习,让我们的学习在互动综合中更加深入。

(九)变传统的视听学习为“教中学”、“做中学”

受班级授课制的影响,我们大多习惯于“视听学习”。老师习惯于“教”,学生习惯于“听中学”或“看中学”。近些年从黑板到大屏幕再到交互式白班,随着教学工具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变得更方便,更有效。对于学生“学”尽管也有不少改进建议,比如从教案到导学案、学案,再到学历案等不同的教学设计方式,但变化并不明显。

工具永远是工具,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学习的时候,都要从传统的视听学习转变为“教中学”或“做中学”。

“教中学”是指在“教”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最简单的操作就是当孩子回家之后,让孩子把学的东西给你讲一遍,当然过程中家长要有疑问,让孩子帮着解惑。“做中学”又被称为“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方式达成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科学学科的学习。最简单的操作是让孩子亲自动手去做一做,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疫情之后,努力改变,从价值认知到行为方式;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再到学习方式。用改变面对变化,用改变面对不确定的人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9: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