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凸透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22:1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学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方案,会根据方案选择合适的器材,初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汇报凸透镜成像的不同情况的过程,体验合作交流在探究中的重要性。
  
重难点                  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探究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像与物所在范围的确定
教学准备        1.教师器材:多媒体(拍摄应用凸透镜的实例的图片和实验的图片,制作数据处理课件)等。
2.学生器材:LED灯、蜡烛,、凸透镜(f=10cmf=8cm)、光屏、光具座、小魔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资源安排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现生活中的场景:挂在草叶上的露珠倒映出白菊花缩小的像、滴在文字上的水滴把字放大和教室里的投影仪的镜头可以放大图片。引导分析都是凸透镜,所成的像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从而引出探究的课题。
观察思考        用生活中常见简单的物品来做实验,观察到不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生活中。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2.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
①探究1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②探究2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③探究3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4.归纳总结
得出规律
三、知识应用
小魔筒游戏:
提供器材:LED灯、小魔筒、两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让学生只通过小魔筒和增加不同的凸透镜后观察LED灯的字母“F”。汇报各自看到的现象。
由此引起学生的惊奇和疑问:为什么看同样的F”,有大有小、有正有倒?从而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为猜想提供了依据。
【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
生:可能凸透镜的位置不同,可能和焦距有关等。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得到物距的概念: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引导学生有根据地的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距和焦距有关。由一个量和几个量的关系引出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思路。
问题:如果要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该怎么做?
生:用焦距一定的凸透镜,改变物距,观察凸透镜成像情况;
追问:如果要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焦距的关系呢?
生:控制物距不变,改变焦距,观察凸透镜成像情况。
在实验思路明晰的基础上先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1.凸透镜:一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2.发光物体:课本上用蜡烛做为发光物体,今天改用“F”字样的LED灯,并说明实验改进的好处。
3.光屏:引导学生观察光屏上的格子。说明用处和读法。
4.光具座:把F灯、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并对零刻度线进行了改进。
先进行错误安装,让学生进行分析原因,引导他们知道怎么安装(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安装。
说明如何找到最清晰的像的操作。
强调如何读物距和像距:先利用图片找到物距和像距。引导学生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知道这样设置的好处。
【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1:在光屏上找凸透镜成缩小、等大、放大的像。
让每组学生通过改变物距,在光屏上找到缩小、放大、等大的像各一个。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好又快,请最快的3组同学把数据录入到电脑中。
边巡视时边发现问题,提醒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1.操作要点:(1LED灯、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2)找到最清晰的像的操作方法。
2.要读出uvh,记录在表格的123行。
3.请大家分工合作。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获取数据,老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实验完毕,关上LED灯。
【分析论证】
请几个同学汇报一下观察到的像的性质。
特别注意强调实像的判断。
师生分析1:我们先分析成缩小的像的条件。
1)对数据进行观察并初步分析。
2)再通过flash软件把实时数据转换为图形,把物像的情况直观的显示出来。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和分析。
通过刚才大家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到成缩小像的规律。
结论:1u>2f,成倒立、缩小、实像 ,f<v<2f;  
2.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增大。
分析2:也把放大像的数据转换为图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1f<u<2f,成倒立、放大、实像 ,v>2f;  
2.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增大。
分析3:再来看等大像的数据,发现什么特点?也转换成图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u=2f,成等大倒立的实像,v=2f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让学生发现一个很特殊的位置,这个位置即为2F。物体在这个位置之外,成缩小像,在这个位置到F是成放大像,说明这个位置是个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分析结论后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
进一步引导观察分析刚才的3条结论,引导学生发现
1)成放大像和缩小像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区域很对称,呈现出物理的对称美。适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2)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探究2u<f时凸透镜所成的像。
如果物距继续减小到一倍焦距以内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再试试看,把数据记录在表格的第4行。
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如何找像。
分析:请学生描述一下看到的像的性质。
生: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注意强调虚像的判断。
得出结论:u<f,成正立,放大,虚像。
探究3:  u=f 时成像情况。
再次引导观察分析结论,u=2f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那么在实像和虚像中间呢?也有一个分界点,即焦点,那么如果把物体放在焦点,成像情况又怎样?学生实验:把LED灯放在一倍焦距的位置,观察成像情况。
汇报观察结果。得出结论:u=f,不成像。
应用动画光路图,利用通过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进一步分析:像点是光线通过透镜的相交于一点形成的,当物体不断靠近凸透镜趋向焦点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就好像“物在追,像在跑”。当物体趋近于焦点,像越来越大、越来越远,当物体到达焦点时,出射光线变成了平行光,像到达无穷远处就看不到了。当物越过焦点后,量变引起质变,像点是由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因此成像发生了变化,由实像变成了虚像。因此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首尾呼应:
回到课前展示的生活现象和魔筒小游戏,请学生用这节课学习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简单的解释。
【质疑感悟】
请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探究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什么?并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修正和完善。
【归纳总结】
进一步说明,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做实验,也可以得到同样样的成像性质,但成像的大小将会不同。
提出新的探究课题:探究物距相同时,改变像距,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情况。由于时间关系,留待课后研究。
师小结:可见,凸透镜的成像性质是由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决定的。但即使成像性质相同,由于焦距不同,所成像的大小也是不同的,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探究。
投影凸透镜规律图形和内容:
【学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中,凸透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他们的镜头都是凸透镜,只不过成像的性质不同。除此之外,透镜在工业、医学、军事的等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我们只有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知识,将来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他特性,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学生动手亲自体验凸透镜的神奇。
交流大家的观察结果,产生疑问。
通过观察现象,引起惊奇并产生疑问:凸透镜成不同的像由什么决定?
有根据实验现象有依据地进行猜想。
师引导生分析实验思路
学生带着问题,设计实验,
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认清每种器材的作用和用法。由学生一起分析实验改进的好处
认识器材的基础上学习实验操作要点。
学生实验,分工合作
并将数据输入电脑,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成像的性质。
学生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从中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形找到规律。并能顺利描述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析思考、交流
学生实验:研究u<f的成像情况。
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实验:观察u=f的成像情况。
汇报观察结果。
共同分析在焦点时的成像情况
学生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简单解释
学生总结所学和感悟,并可能提出质疑。
理解性地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
体会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激发探究的激情。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对现象进行思考提出问题。
利用图片学习物距的概念,为下面的设计实验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的选择的意图:
1)原来的实验使用的发光物体一般为蜡烛,学生实验时得到的像亮度低,不容易比较等大的像。而本实验中采用LED灯,亮度增大,灯显示的字母F成像后像的上下左右的颠倒都能看清,灯的大小固定,在光屏上就可以画等大的格子,成像时可以很容易得到等大的像,有效突破学生实验的难点。
2)在以往的光具座上,学生要记下三个刻度线,相减才能得到物距和像距,本实验重新打印刻度尺,将零刻度线标在标尺中央,即凸透镜的位置,使学生更直观的读出物距和像距,突破了学生实验中的难点。
3)以往学生常常难以理解像的变化规律。本实验中在光屏上画有格子,让学生读出像高的格数,比较像放大或缩小的程度,为像的变化规律埋下伏笔。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观察能力、交流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从数据直接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以往教学中的难点,本节课设计了软件改用了图形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得到结论,突破了难点。
启发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找出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结论。培养了分析归纳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发现物理的对称美,适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应用动画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形象具体地看到随着物距变化,凸透镜成像性质改变的整个过程,学生得到动态体验,更加深理解。
渗透物理思想的教学: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和推理分析的方法。
解释课前问题和实验,首尾呼应。
由一个学生总结,其他学生补充,修正,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总结规律中,加深了记忆。
鼓励归纳感悟和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加强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得到结论后,再引出课后探究问题,延伸课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作业        1. 课本第71页,第123题。
2. 思考:鱼缸中的小金鱼看起来为什么变大了呢?
3. 课后探究:物距相同时,焦距不同,凸透镜成像
有何不同?
4. 巧记凸透镜成像规律:学唱口诀歌。        设计意图        1. 作业2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 作业3鼓励学生课后探究,拓展延伸。
3.作业4激发学生兴趣,很容易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
板书设计
§4.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物距(u)    像距(v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 >2 ƒ   倒立、缩小、实像   ƒ<v<2ƒ
u=2ƒ    倒立、等大、实像   v=2ƒ
ƒ<u<2ƒ   倒立、放大、实像   v>2 ƒ
2. u<ƒ      正立、放大、虚像
三、应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2 23: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