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的复习,需要老师的精心准备,因为一年级孩子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一些题型和知识点不会自己归纳总结,也不会把一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分类整理。很多练习都需要老师课前进行精心准备,课堂上给孩子们进行认真讲解之后,再次进行变式练习,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通过近两周的复习,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首先书写工整干净了很多,而且计算能力也有所提升了,此外通过强化训练,提高了学生对解决问题思考和观察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够学会对一些习题进行举一反三,能够做到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今天我们进行了连减算式的整理与复习,首先我打破了课本固有的知识模式,数学课本上的连减算式就是一排图形或物体,然后分两次,依次减掉几个。比如10个圆形图片,先去掉3个,再去掉3个,最后还剩几个圆形?这样的题对于学生来说的确很容易,因为课堂上已经练过很多次了,所以对学生来说毫无思考价值。
今天在课堂上我改变了这样题的形式,首先出示:一共有15个五角星,第一行摆了3个,第二行摆了5个,那么第三行应该摆多少个呢?
这道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学生没有想到第三行应该画出多少个五角星才能够和第一行、第二行凑够15个。最后学生列出算式之后,发现原来这也是一道连减算式。
接着我再次让学生进行画一画的变式练习,横着一排共12个圆片,第一组3个,第二组4个,接着你该画几个呢?让学生认真想该怎么计算呢?这时候有学生说,先算3+4=7,再用12-7=5(个),应该接着画5个。学生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前面已经知道的两组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它们的和就是第三组的数,也就是5个。这时候我进一步追问:“谁还有不同的算法?”这时候有学生说:“老师,还可以用连减算式进行计算,也就是用12-3-4=5,接着应该画5”对!这也可以用连减进行计算,这就是连减算式的变式练习。
请同学们接着再看这道题:小明有15元钱,下面三种商品,一个铅笔盒5元钱,蜡烛3元钱,钢笔6元。他要买哪两种商品剩下的钱最多?买哪两种商品剩下的钱最少?
这道题,请大家认真思考,要想剩下的钱最少?那么从花钱的角度去思考,你会想到什么?
这时候学生会说:“我想到了花钱应该是最多的,所以就买两个最贵的物品,这样才会剩下的钱最少。”“那么请你思考,哪两种物品加起来会最贵呢?你又该如何算出剩下的钱呢?”这时候有学生说:“我先用5+6=11(元),然后再用15—11=4(元)。”“你的解决方法非常有道理,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我进一步追问,就是希望能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现在是复习阶段,对于一些有挑战性的习题,才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这时候有学生说:“还可以用15-5-6=4(元)”。“对呀!你的回答非常正确,请同学看,这又是一道连减的习题,我们做了这么多连减的习题计算,是不是和我们课本上的不完全一样,但是都是用连减算式进行计算的。请同学们一定要学会思考,才能让自己对连减算式多一份理解,也增强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用连减算式计算买哪两种商品剩下的钱最多?你又该去选择买哪两种商品呢?请大家认真思考,然后独立解答。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现在做起来就会又对又快。
接着我再次结合生活实践提出这样一道习题,引发学生对连减的再次深入思考:小明爸爸为了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他要在微信群里发红包感谢大家,他把一个微信红包包成了15份,先有5个人各抢走了一份,后来又有2人各抢走了一份,那么现在还剩下多少份呢?
这道题令学生眼前一亮,哇塞!原来爸爸的微信红包里也有数学问题,数学真是太神奇,简直无处不在。而且我们现在利用课堂上所学的连减算式也能解决这样的高科技问题,我们也真是太厉害了。这样的习题不仅仅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且也让学生觉得他们很了不起,帮学生建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反思:在复习阶段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具有生活特色的大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结合起来。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实用性和价值的深入思考,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