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两步运算。(教材第63、第64页)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坐公共汽车与坐小轿车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可能会说:
·坐公共汽车的人比较多,小轿车能坐的人比较少。
·坐公共汽车到站就要停车,有上车的人,也有下车的人。
·坐小轿车比较舒服,就是不够节约。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可是,你们注意过吗?乘车也有数学问题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番吧!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数学信息,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
师:先看看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例3题)
生:车上原来有34人,到站后有15人下车,又有18人上车。
师: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
师:可以怎样解答呢?在小组里和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先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就是离站时车上的最终人数,算式是34-15+18=37(人)。
·也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就是离站时车上的最终人数,算式是34+18-15=37(人)。
·我们还可以直接看到站后上下车的人数变化,上车18人,下车15人,说明车上人数比原来多了3人,所以离站时车上的最终人数是34+3=37(人)。
只要学生的说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师:你有什么方法来检查解答得是否正确呢?
生1:我们可以倒着往回推算。
生2: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再算一次,如果两次解答结果相同,也就可以证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加减混合两步运算
(1)34-15+18=37(人)
(2)34+18-15=37(人) (3)18-15=3(人)
34+3=37(人)
答:离站时车上有37人。
A类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B类
操场上有26名同学在跳绳,36名同学在拍球。刚刚走了45名同学,还剩多少名同学?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84 26 11 64
B类:
26+36-45=17(名)
教材习题
第63页“想想做做”
1. 37+13-15=35(张)
2. 42-25+37=54(人)
3. 45+54-88=11(袋)
4. 120-60+80=140(个)
5. 24+26=50(人)
不会游泳的:50-32=18(人)
不会溜冰的:50-29=2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