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 练习五。(教材第23~25页)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问题中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参加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宝宝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15只可爱的蚕宝宝,要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别安排好住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提向,使学生情绪饱满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师:先来看看有什么要求?(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①题)
生:要求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
师:每个纸盒放几只?该怎样解答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是15÷3=5(只)。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吧。每盒如果是放5只,那么3盒就是3个5,也就是5×3=15(只),正好是15只蚕宝宝,说明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以后我们算完习题应该检查一遍,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如果老师把要求改动一下,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②题)
生:我知道了每5只蚕宝宝放一个纸盒,问15只蚕宝宝要用几个纸盒。
师:该怎样解答呢?
生1:求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15÷5=3(个)。
生2:解答之后要检查,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面放5只蚕宝宝,那么一共就是15只蚕宝宝,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师:对,只有进行细致的检查,才能保证解答结果的正确。
师:比较这两道题,你能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会说:
·我发现这两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条件和问题有的地方不相同。
·我发现这两道题是有关系的,都是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都是5只。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注重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作了一定的铺垫,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地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A类
(考查知识点:除法;能力要求:应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B类
(1)如果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子,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子?
(2)如果平均分给6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可以分到几个桃子?
(考查知识点:除法;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2÷4=3(个) 12÷3=4(盘)
B类1)12÷2=6(只) (2)12÷6=2(个)
教材习题
第24~25页“练习五”
1. 12÷6=2(个) 12÷2=6(筒)
2. (1)14÷2=7(个) (2)14÷7=2(个)
3. (1)8÷2=4(个) (2)8-2=6(个)
4. (1)6 (2)4
5. (1)5×6=30(个) (2)18÷6=3(个)
6. 15 6 5 5 6 6 5
7. ÷ ÷ ÷ - + × ÷ × ÷
8. 18 3×6=18 3 18÷6=3 6 18÷3=6
9. 4 18 4 4 6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