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2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有习题答案免费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3:3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套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免费下载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内容与教育部审定新编教材同步,本站资源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       因为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帖子下面(往下拉)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3:41:07 | 只看该作者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学习过程】
一、学生展示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F浮=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即V排=V物。
3.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密度为0.6克/厘米3的实心木块分别投入水和酒精中,则木块在两种液体中的状态是(ρ酒精=0.8克/厘米3)(   )
A.都悬浮  
B.都漂浮
C.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悬浮
D.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5.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个因素有关?(   )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的密度
C.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D.物体在液体中所在的深度
6.潜水艇由海面下10米深处潜至20米深处的过程中(   )
A.它受到的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B.它受到的压强、浮力都不变
C.它受到的压强浮力都增大   
D.它受到的压强不变,浮力减小
二、目标定向
演示:出示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木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木块上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
当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如图甲所示,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受力情况。

当F浮>G物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上浮,会露出液面一部分体积,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如图乙所示。漂浮时:F浮=G物
当F浮=G物时,这两个力相互抵消,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会悬浮在原来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悬浮时:F浮=G物
当F浮<G物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下沉,最终沉在底部,并受底部的支持力,如图丁所示。沉到底部时:F浮<G物
另外:物体的重力G物可表示为:,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可表示为,又因F浮=G排,所以,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物=V排,所以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最终沉在底部。
总结以上可以归纳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1)若G物<F浮或ρ物<ρ液,物体上浮。
(2)若G物=F浮或ρ物=ρ液,物体悬浮。
(3)若G物>F浮或ρ物>ρ液,物体下沉。
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从浮力的角度看,轮船采用了_______法增大浮力,从而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比同体积的实心体重力______(填“大”或“小”),而且还可以使排开的水_____,所以受到的浮力比同体积的实心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填“大”或“小”)。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________时排开水的_________。如果一艘轮船,它的排水量是1×104t,在密度为1×103kg/m3的河水中航行,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F浮=G物),它满载时排开河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m3,如果在密度为1.03×103kg/m3的海水中,所排开的海水的体积比河水的体积______(填“大”或“小”),如果从河流驶入大海,它将______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
潜水艇两侧有______,向水舱中冲水时,潜水艇的重力逐渐_______。当潜水艇的重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力(即浮力)时,潜水艇可以_______在水中,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内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的重力_______,从而使重力______浮力,而上浮。所以潜水艇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气球里的气体密度_______空气的密度,这样在它的重力小于它排开的同体积的空气的重力(即浮力),所以能浮在漂浮在空中。当气球里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它排开空气的体积减小,所受到的浮力减小,所以可以降到地面上。飞艇内冲入的也是密度较小的气体,也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升和降落。
四、合作探究
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为什么轮船还可以浮在水面上呢?


2.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与下潜的?


3.热气球、飞艇是如何升降的?


五、答疑解惑
一个体积为1000cm的空心铁球,其空心部分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4/5,用手拿住浸没在水中,(1)求铁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2)放手后铁球将上浮、悬浮还是下沉?


六、反馈评价
1.潜水员由水面下2m深处潜入水面下20m深处的过程中,他受到的压强、浮力变化情况是(   )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C.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D.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2.湖底的一个水泡上浮时(不计温度影响)(   )
A.体积变大
B.体积变小
C.体积不变
D.不好判断
3.一只小船上装有一块大石头,浮在水池的水面上,如将石头从小船中取出投入池水中,待池水面静止时,池中的水面高度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4.一只小船上装有大木头,浮在水池的水面上,如将木头从小船中取出投入池水中,待池水面静止时,池中的水面高度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5.船从海里开到河里,它将(   )
A.上浮一些    B.下沉一些   C.不变         D.无法判定
6.浸没在水中的铜制空心球,将它释放后,它将会(   )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悬浮在水中的铁球(   )
A一定空心
B.可能空心
C.一定实心
D.无法判定
8.将一边长是10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待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600g水,如下图所示。求:(计算时取g=10N/kg)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七、知识整合
1.浸没在液体中物体
①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②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下沉;
③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反之亦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八、课外作业
1.练习册每天1练。   
2.教材课后经典习题。
【中考宝典】
1.一艘轮船在河里航行时的排水量是105吨,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牛。从河里开到海里,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于河水密度________海水密度(填“大于”、“小于”、“等于”),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排开液体体积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烧瓶将会(   )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3:41:02 | 只看该作者
阿基米德原理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重点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问题。
三、复习巩固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它们除受到自身的重力外还受到了水对它们的     力。方向是:         。
2.飞艇、热气球能升上天空,说明它们也受到空气对它们的        力。
3.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     (“轻”或“重”),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    力。
4.你觉得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答:                , 它与重力方向         。
四、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二)学生感受实验,根据现象分析总结。
通过教材中的操作,试试看,当饮料罐浸入水中更深、记录水面发生的现象和你手掌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实验
问题: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猜想:                                                                  
讨论:
过程:(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a.如图1,放置烧杯,使水正好不溢出。
b.如图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G。
c.如图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重G1。
d.如图4,将石块浸入烧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石块排开的水从溢水口流到小桶中,当石块完全浸没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e.如图5,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G2。则G排=           。
f.利用公式F浮=                ,算出石块受到的浮力。
物重G/N        空桶重G1/N        物块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F/N        空桶和排开水重G2/N        物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N        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N
                                       


换金属块再做一次
物重G/N        空桶重
G1/N        物块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F/N        空桶和排开水重G2/N        物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N        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N
                                       


(四)梳理小结
g.比较所得的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这就是著名的                      ,用公式表示就是                         。
(五)巩固提高:
推导理解公式F浮=G排=                                              。
适用于                    。
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注:与物体密度、物体体积无关。)
2.单位:                                         。
3.关于v排:(1)完全浸没:                (2)未完全浸没:              
五、自主小结
1.请同学们在下面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的结构。







2.在本课学习中运用什么学习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3:40:55 | 只看该作者
浮力学案
—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重点、难点
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三、复习巩固
1.一个重5N的物体静止在水面上,则它必然还受一个竖直向上的_____N的力。
2.若已知一个物体对水面有竖直向下的10N的压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水面对物体的力方向为        ,大小为        N。
四、自主学习
(一)浮力(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        学法指导
1.将泡沫、木块、金属块放入一个盛有水的水槽。木块、泡沫被水托住了,所以受到浮力。浸在水中的金属块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若受浮力如何测出它所受浮力的大小?
        用细线、金属块、弹簧测力计和盛水的烧杯来完成实验
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是否受浮力?
        小组内讨论

(二)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        学法指导
3.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现象很多,请提出关于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猜想?可以先思考一下
        猜想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下进行的,必须有一定的依据。小组讨论大胆提出猜想。
猜想:            
                  
4.用细线、金属块、弹簧测力计和盛水的烧杯,来验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实验时请使其它变量保持不变。        组内做实验探究,并写下实验结论。结论:            
                  
5.演示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将一个塞满橡皮泥的气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放入水中,请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拿出来,改变它的形状。再次放入,请同学们再次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学生记录数据,并写出实验结论。结论:           
                  
6.将一个每一格体积是0.2×10-3m3的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每次增加一格,则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就会如表所示。我们通过实验来测算与之对应的浮力大小。

        记录数据,分析数据,书写结论。结论:   
                  
                     
7.验证刚才的实验结论在酒精中是否成立。
        记录数据,分析数据,书写结论。结论:   
                  
                    
8.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关系
        分析数据,书写结论。结论:   
                  
                    

(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问题        学法指导
10.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分组实验
11.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大小。压入水中,使其浸没。请大家估测其所受浮力大小。        学生游戏、估计大小

五、自主小结
1.请同学们在下面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的结构。







2.在本课学习中运用什么学习方法?



六、随堂检测
1.潜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对潜艇的作用,它的方向是                 。
2.鱼缸中装满水,在水中轻轻放入一只小船,小船漂浮在水面上,从鱼缸中溢出8N的水,则小船受到的浮力是    N。
3.小船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是        (填“一对平衡力”或“一对相互作用力”)。
4.小颖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测力计、密度大于水的塑料块、烧杯、小桶等器材进行实验,a、b、c、d是四个步骤的示意图,其中d测量空桶受到的        ,此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5.下列关于浮力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一定越大
B.只要物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一定越大
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合于液体,不适合于气体
D.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及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6.有一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跟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正常游泳时,连接线是松驰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在体力不支等情况下,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下(   )
A.人的重量减小了
B.人所受的重力方向改变了
C.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
D.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了

7.将重为6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重量是5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
A.6N       B.5N      C.1N       D.11N
8.2011年7月28日,我国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蚊龙号”成功下潜至5188米水深处,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全球“载人深潜技术”先进国家行列。“蚊龙号”潜水器浸没后,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浮力(     )
A.浮力不变      B.浮力增大        C.浮力减小      D.先减小后变大
随堂检测答案:
1.水   竖直向上
2.8
3.一对平衡力
4.重力  a d b c(或d a b c)
5.D
6.D
7.B
8.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3:40:49 | 只看该作者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与本节课相关的现象。
3.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
【学习过程】
一、学生展示
1.据报道,在成都红砖桥附近的铁路桥道口,一名小女孩在火车疾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躲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的长发卷起,将其拖入车底,女孩当场死亡。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火车驶近时,靠近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         ,气体压强         ,气体压力差就会将人推向火车,引起事故。因此,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等车。
2.用嘴巴对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吹气,两张纸会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配合铁路第六次提速,公安部交管局再次公告,指出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lm安全线外,请你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二、目标定向
课件展示三个生活情景
1.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三、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
任务一:自学课本框题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流体?
2.观察课本图示,凭你的经验,猜想一下实验的现象:
实验一:猜想:两乒乓球会                               。
实验二:猜想:两只小船会                               。
任务二:动手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一的实验结论:                                                       ,表明                                                      。
2.实验二的实验结论:                                                    ,表明                                                      。
上述结论的应用:
1.根据以上结论,解释一下课本图的实验现象:



2.从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进行第6次大提速后,将进一步增大铁路边上行人的危险性。这是由于行人和高速行驶的列车之间的空气流速             ,压强           ,由此产生的压力差将人推向火车,危及行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等车。
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与上述结论有关?怎样解释?说给同学听一听



四、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任务:理解机翼产生的原因
1.仿照下面的做法完成小实验:

沿着下垂的纸面从上方吹气,如图所示,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探究:用手拿着试卷纸相邻的两角,让试卷自由下垂,用嘴分别向试卷的两侧吹气,观察、对比、分析两次吹气时,试卷运动情况、受力情况有什么不同?
(1)在试卷上侧吹气时的受力情况;
(2)在试卷下侧吹气时的受力情况。


3.结合上述现象自学课本第二框题“升力的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          ,下面           的形状。飞机飞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             ,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             ,机翼上方的压强            (填“大于”或“小于”)下方的压强,由此产生的上下压力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                         。
五、答疑解惑

1.把两只杯子并排放在一起;
2.把乒乓球放进其中一个杯子里面;
3.对着球的上方持续地吹气。
这时你会看到,乒乓球慢慢地浮起来,然后跳到另一个杯子里去了。
注意:要对着乒乓球的上方吹气,如果从其他角度吹气,实验不容易成功。试一试,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六、反馈评价
1.王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知识,揭示物理规律。下面的实验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

2.高速列车经过时,若人离铁道太近很可能被吸进去,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是因为(   )
A.车与人间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B.车与人间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减小
C.车与人间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增大     
D.车与人间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3.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   
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4.一场大雪过后,在公路雪地上行驶的小汽车,车后部常常会有雪附着在上面,对于这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汽车上与空气磨擦而吸引雪
B.车上原来有雪
C.司机为了保持车体干净而故意做的
D.汽车行驶时,车体两边的空气流速较大,是气压差的作用把雪掀起附着在上面的
5.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B.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C.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D.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6.某草原发生的一起龙卷风。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人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   )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
7.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2cm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这是因为(   )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
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
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压力大
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
8.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抽油烟机在工作,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        ,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油烟压向扇口排出。
9.小明坐在汽车上,汽车行驶过程中,并且打开了车窗。这时小明看到车内悬挂的窗帘在向         飘动(选填“车内”或“车外”);这是由于车外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内,而使车内的气压________车外的气压而造成的(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在两枝玻璃棒中间吹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一现象说明                   。
11.由于轿车形状的原因,在高速行驶中,轿车对地面的压强会         。
七、知识整合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八、课外作业
1.练习册每天1练。   
2.教材课后经典习题。
【中考宝典】
1.把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A管的上端,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高度(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2.为了保护轮船在河道中安全行驶,当两船交会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应使两船间距离大些
B.两船应减小速度
C.两船应超出原有速度
D.以上措施都可以
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
A.风声是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
D.风使屋顶产生的升力大于屋顶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3:40:43 | 只看该作者
《大气压强》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过程和结论,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知道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知道大气压与高度和沸点的关系。
(4)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看视频感知人类是如何测量和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1.确认大气压的存在,会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通过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小实验,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3.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
(一)新课引入
对比实验:两位同学吸饮料比赛,一瓶饮料瓶塞密封,另一瓶饮料瓶塞不密封。
思考:为什么其中一瓶饮料吸不上来?平时,饮料到底怎样进入嘴中?
(二)新课讲解
1.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1)观看演示实验:瓶吞蛋、覆杯实验,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2)思考: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液内部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气体也受重力作用,也具有流动性,气体内部是否也存在压强呢?
得出的结论:                                       叫做大气压强。
大气压的方向:                                      。
(3)活动:利用老师准备的器材设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器材:                                                                  ;
方法:                                                                  ;
现象:                                                                   。
2.估测大气压的值
(1)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视频。
(2)活动: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利用两个规格相同的塑料挂钩吸盘对拉)。
结论: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的存在且很大。
思考: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
(3)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出大气压的值
方案一:
【器材】容积为20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原理】                         。
【步骤】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b.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读出注射器筒上标注的容积V。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表达式为:               。
d.由P=计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
【讨论】用这些方法为什么只能粗略测量大气压值?
a.注射器内气体有部分残留,可造成测量结果          (偏大或偏小);
b.注射器活塞与筒壁有较大摩擦,可造成测量结果       (偏大或偏小),可采取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带来的误差?                          ;
方案二:
【器材】吸盘、玻璃片、弹簧测力计;
【实验原理】                         。
【步骤】

a.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b.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c.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根据p=,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3.托里拆利实验
(1)观看托里拆利实验视频,了解如何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
(2)讨论以下问题:
a.为什么要在玻璃管内灌满水银?                                          ;
b.玻璃管中水银柱上方的空间是否有空气?                                  ;
c.管内水银为什么会下降?为什么没全部下降,而是停在760mm处?             ;
d.计算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有多大?                                ;
e.管子倾斜放置、直径加粗,水银柱竖直高度是否发生变化,即所测的大气压值是否变化                                                                          。
(3)结论:
a.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             实验。
b.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它的大小约等于        Pa。
(4)阅读教材气压计的相关内容,了解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的原理。
4.大气压的应用及特点
(1)思考:为什么不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呢?
(2)观看利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的视频。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变化的规律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4)结论:
a.列举大气压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
b.大气压变化的规律:在海拔3 000 m以内,每上升10 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c.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          ;气压越小,沸点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五、自主小结
请同学们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到哪些知识?                                                            。
学到了什么方法?                                                          。
还想知道些什么?                                                          。
六、随堂检测
1.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这表明                    。如果将杯子转到乙、丙所示的位置,纸片不掉,水仍流不出来,这表明大气向          都有压强。
2.如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柱长度将不变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大
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D.使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3.以下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吸管吸牛奶
B.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
C.贴在墙上的吸盘式挂衣钩
D.用高压锅煮饭
随堂检测答案:
1.大气压的存在   各个方向
2.D
3.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3:40:36 | 只看该作者
液体的压强学案
—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
1.应用分析推理,对固体压强进行知识迁移,结合实验,认识液体对容器底、侧面及液体内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定性掌握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在实验中能熟悉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
3.讨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4.知道连通器原理,知道连通器应用的一些实例。
5.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
6.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与探究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
三、复习巩固
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与它的重力是什么关系?            
2.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是?               
3.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四、自主学习
(一)分析推理液体的压强(不看课本)

问题        学法指导
1.如图,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__________,方向       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小组间相互讨论,注意知识的迁移。
2.杯子中的水,如果杯壁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情况?     说明水具有       性。有杯壁的存在为什么水就不流散呢?说明杯壁对水     力的作用,同时水对杯壁     力的作用,即,水对杯壁       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        小组间相互讨论
3.浸在水中的物体     (受、不受)水的压强。原因是     ;如果水的压强只是向下或侧向的,那么浸在水中的物体     (一定或不一定)向下运动而不向上运动,浸在水中的物体都是下沉的吗?说明什么?
        小组间相互讨论,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二)验证、探究液体的压强
问题        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或实验方法,用来验证我们前面推理出的结论:液体能产生向下的、侧向的、向上的压强。        转换法,利用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相互讨论、补充、完善。
及时表扬与鼓励。
2.用压强计验证、探究液体的压强。
(1)介绍压强计:橡皮膜不受压强时,U型玻璃管内两侧的液面相平,用手指轻压橡皮膜,使它受到压强,U型玻璃管中两液面就有了高度差,橡皮膜受的压强越大,液面高度差越大。(想想看,这是什么方法?)

(2)用压强计验证液体对容器及液体内部的压强。
结论:①液体对                           有压强。
②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         。
(3)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猜想:
②探讨实验方法
③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讨论结论
探究一:液体压强与_____的关系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______关系
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液体压强与________________关系
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小组有更多猜测添加到右侧栏中的空白处)        1.团结合作、相互讨论
2.作实验猜想时,切不可盲目乱猜,要根据相关知识推理猜测或根据生活经验。
3.对液体的压强进行完整总结:        小组内讨论完成
(板演)

(三)液体的压强公式
问题        学法指导
1.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       。因此我们只需要计算同一深度向下的压强即可。
2.如图所示,设液体中深度为h处有一受力面积s,液体密度为ρ。

(1)s上方液体柱的体积是            
(2)s上方液体柱的质量是            
(3)s面受到的压力是            
(4)s面受到的压强是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是               
注释:这种方法是模型法。
        分析推理
3.结合公式,说说液体压强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是什么?        小组内讨论

(四)连通器
问题        学法指导
1.实验:将U型管内倒入一些水,放平观察;增加一些水,放平观察;将U型管倾斜不同程度,观察;将水倒入多管容器中,观察水面。

实验现象:                                       
原因:                                          
        实验,仔细观察,并积极讨论。
2.根据你的理解,举一些连通器的例子及应用。

        相互探讨

五、自主小结
1.请同学们在下面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的结构。







2.在本课学习中运用什么学习方法?



六、随堂检测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有:液体内部朝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__;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_________有关。
2.两只容器中分别盛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A、B、C三点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PA、PB、P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3.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各图中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的三幅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的两幅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__________。
(3)比较代号为______的三幅图,可以知道: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如下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容器底部有A、B、C三个点,这三点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5.如下图所示,盛有清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部A、B、C三点所受水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只拔掉b、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水的射程相同,说明同一深度,水的压强相等
C.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c孔比a孔水的射程远,说明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D.只拔掉d的孔塞时,观察到有水流出,说明水对容器底有压强

7.下图所示的四个容器,不是连通器的是(  )

8.潜到鄱阳湖湖面下20m的潜水员,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取g=10N/Kg)




随堂检测答案:
1.相等 增大 密度
2.PA<PB<PC
3.A、B、C;E、F;B、D、E
4.PA<PB<PC
5.PA=PB=PC
6.A
7.D
8.2.0×105P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9 00: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