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2019年下半年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4 09:5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觉得时间飞快。2019年上半年我担任一年级四个班、四年级三个班、六年级两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下半年担任一年级四个班、五年级两个班、六年级两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现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学习 提高认识

虽然从去年到现在,我已经担任道法课一年了,仍然感觉自己还是一个门外汉,毕竟从事英语教学二、三十年了,很多东西可能固化了,面对道法教材、道法课堂,我越来越明白:过去的教学经验、方法必须更新,才能适应新的岗位要求,所以学习、成长是唯一的出路。不管是外出学习,还是校内校外学习,我都积极参加,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中,我对道法课程的认识也在逐渐的增强,特别是今年暑假前参加的那次新教材培训,我的思想认识也得以提高,知道道法课并不是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的一门课,在学生的成长中至关重要,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每每想到习近平主席的谆谆教导“一定要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钮扣”都会感觉自己责任在肩,有使命担当。正是这种责任意识促使我不断学习,努力适应新的角色。作为我校道法课一名新兵,周围的同事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从课下研课、课上授课到课余辅导,他们也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结合学科特点,教育教学中向学生学习,学习他们的普通话,与学生谈心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他们身上我也收获了很多。道法课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法律知识是我的一个缺口,利用暑假,网上关注校内外时事,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并有意搜集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作为教学的素材,也时时处处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道法课堂。不忘把育人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从一言一行的细节中育化学生。教人必先正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反观自己,并由此生起对学生浓浓的感激之情,因为正是他们才是我成长的沃土和养料。

二、吃透教材,立足课堂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道法课高年级每周一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收获,必须从备课上下功夫。为此,我反反复复研读教材,查阅有限的资料,与同事坦诚沟通交流,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学校的“切片”教研活动,研读课堂的各个环节,细化课堂中,也让我进一步走进道法课堂之中;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教学工作,课堂上我进行了几次尝试,首先是按照同事的建议和自己对道法课的理解进行,一段时间后反思发现,自己和学生都感觉不到教与学的快乐,又和同事协商听他们的课,课后结合自己对这个学科的理解,再备课、制作课件、上课,又发现,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直到暑期前和寒假前去郑州参加了两次新教材培训,听了同学科的课及专家们的点评,方才对道法课堂有了一点感觉和模模糊糊的认识。平时的教研,积极参与,与同事一次又一次的学习讨论中,相互砥砺,取其所长,补己所短,共同成长,彼此温暖,相互依存;非常感恩诸位兄弟姐妹们走进我工作生活中;特别是最后复习阶段,随时教研,随地互补,有时就在课堂上,同事之间携手教研,并肩教学,赢得学生相视而笑,这样的言传身教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滋润着我们的道法课堂,办公室的陈老师和李老师也在以各种方式默默相助,正是在他们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支持和包容中,我才能得以顺利转换更新并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从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三、出勤情况与教育教学效果  

本年度,坚持工作第一,从无因自己的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加班加点是常态,不得不请假时先把课安排到位。本学年所任教的学科知识尽己之能让学生学扎实,及时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注重道法课上学生的灵魂塑造和人格培养,随着自己对道法课认识的提高及课堂效果的把握,学生思想素养和生命状态也在进一步完善,这是我最欣慰的,当然学生的点滴成长也与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密不可分。

四、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反思本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仍有许多遗憾。教材教法仍要进一步的学习研读,驾驭道法课堂的能力还亟待提高;面对学生再三出现的错误还会失去理智,处理不当;有时会懈怠;作为一位教师,钢笔字仍无改善,板书也欠规范;“学无止境”,时代在进步,学生在更替,还有许多新的领域是我不曾涉及的。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自己,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遗憾,向着心中的目标迈进。



2020年1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5 13: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