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内容课标分了三大类9个内容。三个方面分别是:第一天气;第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第三主要气候类型。今天是分享天气部分的教学设计。
其中"天气"部分的三个标准是:
1.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的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在课标的下面专门进行了一个说明,”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是指电视等媒体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
地理的实践力,是人们在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我们通常把它称为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过度突出了教材课本的内容。基本上忽略了和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一些地理工具的训练和培养。所以当我进行这部分教学的时候,开始进行积极的尝试。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活起来,如何和生产生活充分的联系起来。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课程目标:
1.连续查阅最近10天的天气信息。通过记录手机、电视其他天气信息,来归纳天气的特点和天气预报包含的要素。
2. 收集古诗词关于气候特点的描述。通过收集的信息,对比天气描述与气候描述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最近的一期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完整节目。观看天气预报,说出天气的主要构成和预报的主要内容。说出观察天气预报需要识别的符号和需要观察的天气图。
4.通过观看天气预报中相关空气质量的预报资料片,说出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空气质量状况。结合现实生活,利用典型图片来归纳出影响空气质量的人为原因。
5.绘制思维导图系统梳理天气与气候、天气图阅读、空气质量等常识。
教学环节一:看图片——认识天气
出示朋友圈中关于某一天不同地方的早晨的图片。
说来也很巧,刚好在朋友圈中看到了,有老师发了11月18日全国不同地方早晨时的天气。
这里主要预设三个问题:
第1个问题,图中全国各地看的景观有何差异?
第2个问题,为什么同一天各地看到的情况不同?
教学环节二:看天气预报资料——分析天气特征
展示手机上的天气预报,看看天气预报都预报了哪些信息。
第1个问题,最上角是郑州最近1天的天气,我们看一看常见的天气预报了哪些方面大气状况?
第2个问题,下面是郑州每隔几个小时的气温变化曲线以及风力大小,你认为当天郑州的整体天气是区域什么样的变化?第3部展示,寒潮的运动轨迹图。
通过这三个步骤呢,然后总结天气是什么、天气预报经常预报的三个方面(阴晴、风雨和冷热状况)。
教学环节三:阅读古诗词——对比天气和气
通过这样的对比,主要是想总结出天气和气候的共性和区别。
天气
共性:反映大气状况
短时间 经常变化
气候
长时间 相对稳定
教学环节三: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天气符号和天气图
实际上对于天气不好呢,如果我们直接让学生来看这这部分内容,不管是通过活动也好,通过其他也好,学生看的时候还是比较单调。因此这几年我经常采取录制一个完整的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通过这个节目观看让学生来看一看,我们了解天气或者阅读天气图的时候需要掌握的内容。
这里面在观看的时候需要采取的是边看边导的形式,比如说先看天气形势图,导入卫星云图。
对于卫星云图的阅读应该通过,边看电视节目,边结合教材图阅读的方式。
我当时预留的程序是:
1.地球卫星云图,人们如果人造卫星拍摄地球表面的大气活动实时状况,通过通过结合教材的图,说出卫星云图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2.通过观看一个城市的天气预报,让学生和电视节目一起来进行预报,赶上速度,能说准确。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识别天气符号效果会更好。
总之,识别天气符号和天气图,不应该通过生搬硬套或者是死读书的方法,应该结合电视节目让学生也动起来,这样无论是识别天气符号还是阅读天气,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就掌握了。
教学环节四:阅读空气质量预报——绘制思维导图
空气质量这个地方的内容比较多,首先是我们用什么来表示空气的质量状况,空气的质量状况,他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方面?
其次是什么影响了空气质量,影响空气质量的自然和人认为原因有哪些?
最后,可以通过图片来寻找,解决治理空气污染措施。
这部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一个材料寻找相应的措施,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让学生树立系统的认识空气质量描述、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
总之,这部分需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看、多读、多说、多练,结合地图,结合电视节目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特点,会看天气图,能够分析影响空气质量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