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0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7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500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8:5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7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500字
颐和园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可可旅行社的导游——周可儿。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参观颐和园的美景。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占在290万平方米,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部分组成,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御苑。素以人工建筑和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著称,被中外誉为东方古典皇家园林博物馆。

大家请随我来,首先看到的是仁寿殿,接着就去玉澜堂和德和园。大家请看,我现在指的地方就是有名的长廊,它可不是一般的长廊,它是东西走向,全长有700多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难怪它会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我们走完长廊,就来到了闻名遐迩的万寿山脚下。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闪闪发光。那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登上万寿山,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从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无比壮观。葱葱郁郁的树林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从万寿山上往下看,那碧波荡漾的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昆明湖上有一座桥,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它有17个孔,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柱子,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在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数百万人。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开始浏览吧!

这是一篇写景作文,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景色。作者角度新颖,以导游的身份对颐和园进行了介绍,别具匠心。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结构思路清晰,结尾处收笔自然,令人向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9:00:02 | 只看该作者
鼓词铮铮
陈雨晨
三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才算认识了鼓词。
那天,我隔着老远便听见一阵敲敲打打的声音和一个温州腔调的女音。怪难听的。但外公却闭着眼,轻摇着头,做陶醉状,忘乎所以。我有疑惑,便问 外公这是什么,外公一睁眼,似乎来了劲头,开始侃侃而谈。
外公现在听的,是温州鼓词。
“温州鼓词啊,本是盲人表演的,历史有很久了。”我聚精会神,深入的了解了它。这些盲艺人中流传着祖师爷的说法,他从小就是个“文艺青年”,眼睛瞎了后,便教盲人鼓词。渐渐的,我对这温州鼓词也有了敬意,这些盲人的痛苦,无处可说,只能靠鼓词一舒忧闷,以美好坚强的心灵迎接这个世界。
我转而看向外公面前的电脑。屏幕上,一个着红衣的短发女人正对着四五个乐器敲敲打打。
“在中央的这个乐器是牛筋琴。”
牛筋琴,顾名思义,所用的弦是牛筋做的。短发女人此时正挥动着双臂,敲、弹、拉、捺、划。我一个外行人,是看的眼花缭乱。但仔细听,似乎只有那么五个音。大概是宫、商、角、徵、羽。
“怎么样,好听吧。你用心听,就会有一种韵味的。”外公那张黄褐色的老脸上顿时浮现出骄傲的神态。
确实如此,这五音组合起来,本就是挺好的曲子,再加上牛筋琴的作用,乐音变化无穷,节奏感强。起初是浑厚,大江东去,势不可挡。突然,那音便没了声势,凄凄艾艾,低回婉转,似琵琶女哭诉哀思。但这曲子大体上还是粗犷的。这位短发女人也能把持得住,能张能收,妙哉!不仅是如此,那地道的温州话,吐词圆润清楚,模仿出各种声音,仿佛让人亲临故事现场,给人以亲切感。
“她在唱什么曲子呀?”
“《陈十四收妖》。”
外公闭上眼不再说话。我继续听,便知道这个故事是讲陈十四历尽千辛万苦,最终降妖。这故事虽然老套,但却有着我们中华民族淳朴的善恶信念,有一种精神文化内涵,再加上这鼓词的美感,自然也就听得津津有味。
而后,我又了解了许多。牛筋琴,纯手工制作,造型、音质与功能皆得到曲艺专家的肯定和赞赏。但这般好的乐器,也因文化冲击而渐渐没落。工匠流失,传承乏人,这一切都让我有些心痛。
“我年轻时候,有个朋友便是这行的。他练的是平词,很苦,时常端坐椅上,左手拿着筷子,敲奏琴、鼓、梆、锣,增加表演的气氛。他一个人得表演五六个角色哩!”吐字要清楚,神色也要符合角色,人物刻画得相当逼真,这确实难!
“那人呢?”
“.......走了......”一种莫大的悲哀从我心中升起。这些老艺人们,从小开始走,走着走着就散了,温州鼓词,若没有后人传承,一夜之间,便会化为灰烬。
着实,接触温州鼓词的人少之又少,就连我一个本地人,也是刚听说。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犹如一只即将离开的蝴蝶,需要我们伸开双手,将它留住,别让它非得太远,没入茫茫夜色之中。
耳边,鼓词铮铮,一首挽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8:59:50 | 只看该作者
身边的文化遗产
我为景星寺申遗
1706班 罗天翼
早晚三朝拜,佛前一柱香。 ——题记
景星寺,庆云山下,琼湖之畔,依山傍水,一派静谧。这样的风水福地深居在沅江这样的小地方,且隐于闹市之角落,不免有些屈才。尽管如此,袅袅余烟仍每日从寺中升腾。凡夫俗子经常沿着曲折的琼湖走廊漫步走入这佛门禁地,感受一下“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小时候家里穷,不管是街头的充气城堡还是商场里的儿童乐园,都只能看看而已。母亲便隔三差五带着我去环湖游步。无意间进了景星寺,红漆的柱子围绕着低矮的院墙,朱红的大门敞露无遗,里头石子遍地,左方有一座高大的戏台,须臾间,余音不绝。高大的金佛盘腿静坐于供桌之上,香柱散出缕缕青烟,盘旋舞动着升腾。屋中有一座青铜巨鼎,年代久远失修,中有丝丝白线。一旁有一个檀木色的小箱,上有一条小口。箱腹上有木牌,凿有红字,多年后我才认得——“功德箱”。
居于此地,偶尔也会听听老人感叹历史——唐朝贞观年间尉迟恭监修,与明代废圮,光绪年间修缮一新,抗战时却又全部毁坏,成为一处荒凉的遗址,近年重修,却仍旧远离闹市,遗世独立……
景星寺的历史沧桑像一阵风随着大人们的轻描淡写飘过了,但是儿时,这是我们的乐园——一群孩童蹲坐在地上笑嘻嘻地耍石子;戏台下的木椅上,几位老人手摇蒲扇,乐呵呵抬头观戏;庙堂中和尚分立两厢,拜佛诵经。笑声、戏音、钟鸣融为一体,在辽阔的琼湖上荡漾……
好景不长,尘世的余烟侵蚀了这方净土;人少了,庙旧了,公园中的指路牌也老化了。庙在变,人在变,事在变,心在变。似乎顺应人心,确乎难合天意!
景星寺,被历史遗留,却失不了风华;被尘世侵蚀,却忘不了禅境。你曾被人遗忘,却不遗憾。你安详地僻居,却默默地将禅意穿越两千多年时光生生不息地普渡众生。古时遗下的风景,又何尝没有你的一席之地?申遗与否,对你而言,又能意味着什么?不过争一口仙气,就是那人世间对一座庙宇应有的尊崇和保护,也是家乡人对一方文化应有的尊重和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8:59:45 | 只看该作者
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600字
山塘街坐落于美丽的苏州金阊区,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扬子晚报》小记者的采风活动就在古朴典雅的山塘街开展。

乘上大巴,欣赏着一路风景,不一会儿便到了目的地。走进古镇,放眼望去,只见山塘街四周由湖水概括,几条小船在湖面上慢慢地行驶,船上的游客看着这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仿佛到了仙境一般,诗情画意,让人感觉飘飘欲仙。跟随着老师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吴宅庄园,这里是吴晓邦的故居。据导游介绍,吴小邦是现代舞的创始人。走进园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亭子,亭子中间有一个小圆桌,中间有一片玻璃,下面是酒,这就是一个小酒窑。亭子旁边有很多很多的空酒瓶在山上,我给这座山取名为“小酒山”。

再往里走旁边有一条河,这是护城河。湖水清澈见底,时不时有几条小船划过。再往里走,我们来到了选酒区,门口有一个装饰物,上面是一段树的树干,用来酿酒;下面是西方的保护神,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方式。里面有来自各个大国家的好酒,比如:法国、意大利、美国等。藏酒屋里有价值二十万的酒。在门口外,有一棵小松树,它有九层,喻意是步步高升。在选酒区的旁边,也有一个装饰物:一个红酒瓶里的红酒倒入茶杯,一的茶壶里的茶倒入红酒杯里。这也是中西结合。

吴宅庄园参观完了,走回古街,两旁的商品琳琅满目,有江南特产糕点、麦芽糖、丝绸等,我们逛了会儿后,就坐上了大巴,走上了返程之路。

这次旅行,让我充分地感受到古镇的的文化气息,这大概也就是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之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8:59:39 | 只看该作者
越音渐黯向何方
胡筱娅
我在一阵敲锣打鼓的声响倏然惊醒,越剧舞台如同救生圈迅速充胀在眼前——
一张带桌围的赭色木桌和两把带椅披的长木椅,格外简单而错落有致,毫无装饰的舞台只有台前的大幕把台子遮掩起来,如一个大黑匣子。
月色是香的。开戏前,外公外婆便带我早早地找个地方坐下。台下座无虚席,大都是像外公外婆那样年纪的,他们来这,兴许都怀着年轻时的某种信仰,兴许带着某种预见性的挽惜与追寻,又兴许只是图个乐趣。
一声节奏快的锣鼓蓦然间打破黑夜的网,两块幕布如走圆场的演员,倏溜一下悄然隐退到屏风之后。只见,黑面长鬓的官人挥着衣袖风风火火地跑进,衣袖向前一档,月琴二胡一响,他便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
他唱得忘我,台下人听得入神。
曲终人散时,人们各奔东西,但在那个当下,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含情脉脉的群体。对于父老乡亲们来说,每一场越剧出演都如灵魂洗涤,村子的礼拜。
然而,越剧,这个被立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在我记忆里黯淡,只留下片影。究竟是看的人越来越少,还是演的人越来越少,那样的戏台如同蒸发了般不再见到,抽掉“看越剧”这个页码,我的童年怅然若失。
外公指着电视会唱戏剧的小孩对我说:“你要是从小听我的开始学,现在也会唱戏剧了。”外婆却说:“现在的小孩子都这么忙,哪有去学。”外公黯然神伤。电视里面传来小孩咿呀的唱声。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软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越剧,戏台,做了什么呢?它使老一辈的人在上一代的痛苦与孤独中找到了定义。或许戏剧里的跌宕情节使他们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戏曲艺术如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着他们灵魂深处的伤口。戏台将这代零碎的、疏离的各个个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休戚与共的社群。
外公外婆这一代人,是“灰姑娘”的一代人,在他们的时代里,他们亲眼目睹南瓜变成了马车,开走,发出真实响声的人。他们望见了太多美好事物的涌现,也无忘更多东西的逝去。越剧,是他们眼睁睁看着消逝却无法无力挽留的。在时代的金马车驶过后,他们只能捡起地上的金鬃毛长叹。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越剧的缺席,非遗的黯淡,不仅意味着风物的夭折,更意味着众多艺术与精神的流逝。曾经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却有着精神的丰饶。戏曲文化,源远流长。越剧中的英雄气概与儿女长情令我们触摸、感知、赞叹,却唯独没有去保护,它正面临失传甚至是消亡的危机。
但这都是外在因素随时间变换带来的必然结果,最终,正如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所说的那样: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拯救我们的生活。
保护非遗,在这一刻起,刻不容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8:59:33 | 只看该作者
我为家乡凌云塔申遗
1706班 龙涵映
“惟楚有才”的湖南有一处迷人的“鱼米之乡”——沅江。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更是我心中的圣地。这里四季分明,湖光水色,人杰地灵。我喜欢这里灵秀的湖水,粗犷的苇荡,娴静的洲滩,静美的荷塘,美丽的城乡,淳朴的民风……但是我最难忘的是耸立于滚滚波涛之中的洞庭宝塔一一凌云塔,它是八百里洞庭最耀眼的明珠。
这颗明珠的来历是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清乾隆年间,沅江要在岸边湖中修两座塔,组成一道县门镇洪水湖妖。手艺高强的石匠兄弟,承接了建塔工程,分任务时哥哥挑了工程容易的岸边塔,有人为弟弟担心,可他说:“不要紧!工程越难越能炼人,人无凌云志,哪能登高峰”。分头施工时,弟弟告诫哥哥:“一定要牢记师傅教导‘精心设计施工,确保质量第一’”。可哥哥满不在乎,草草画了张图纸就开工。而弟弟反复到实地勘察,听取群众意见,砌一层石头,校一次水平。一天,死去的老石匠报梦给大徒弟:“你的塔壁砌歪了一分,要返工”。可大徒弟只当是“耳边风”,继续往上砌。弟弟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终于建成了一座坚实的宝塔立于湖中。哥哥建的塔刚欲盖顶,突然哗啦一声倒塌于湖中,自己也压在了塔下。为了纪念这位心怀凌云志,建塔为人民的小石匠,后人就把这座湖中宝塔,命名为凌云塔。
这颗明珠的外观大气恢弘。宝塔始建于1793年冬,宝塔正门原有石牛一对,第一层门楣上,“凌云塔”三个大字格外醒目。两边的门联意蕴深长:“文星磊落昭银汉,笔陈嵯峨焕彩霞”。第二层北门的“挺出一支挥翰墨,联登七级会风云”对联,描绘出了宝塔雄伟壮丽的气势。从二层到七层,每层有窗户两扇和东南西北四门,窗格图案多样,窗花格调清新,每层有左右旋梯相通,供游人登高远眺。
来到塔外远眺,洞庭湖美景景尽收眼底,一片片绿色的芦苇荡,一条条游动的机动船,头顶飘逸的白云,一湖闪金的波光,真叫人心旷神怡。站在塔上,饱览着美丽如画的洞庭湖,伸手是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飘浮在空中,似乎随手可以摘下一朵,眼前不时有鸟儿自由自在飞翔的身影……这时你会感觉自己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座古塔,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淋日晒,石雕的线条都已经模糊了,但它经历了历史的兴衰依然屹立不倒,印证着岁月的流逝仍旧岿然耸立。希望这座宝塔成为文化遗产宝库里一颗永远熠熠生辉的明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8:59:26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导游词——陈昱畅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陈导游,欢迎您来到被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颐和园。首先,我来讲述一下游览颐和园的注意事项:颐和园里严禁乱丢垃圾,禁止吸烟,不准随地吐痰,更不允许在景点上随意刻画!希望今天的参观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一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能见到世界远近闻名的长廊。这条长廊共有700多米长,被分成近300间。每间都有着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横槛上都有着五彩的图画,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美丽的图画,并没有两幅画是相同的。长廊两旁都栽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花的香味扑鼻而来;那些绿油油的小草迎风摆动,似乎在欢迎游客们的到来。

游赏完了“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廊后,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在万寿山上有着一座八角形三层宝塔。据说中国古代人们建宝搭喜欢做单层,双角塔。不信你去数一数!这座宝塔的半山腰上就是佛香阁,上面闪闪发光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站在万寿山上,放眼望去,颐和园的景色大半儿收在眼帘。在葱郁的树丛中掩映着黄绿相交的琉璃瓦的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面望下去,就能见到昆明湖了。微风徐俆吹来,湖面就漾起层层波纹;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湖面又静得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游过万寿山,接着就来到昆明湖。在湖附近围着长堤,湖中还有一座桥(十七孔桥),因为桥上有十七个洞,栏杆上有百根柱子子,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精美的石狮。在冬天时,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游人们还可以在湖面上滑冰,好不热闹!

我们的此趟旅行即将结束了。回头看看那美丽的颐和园,这么快我们就要说再见了,真有点依依不舍!下次如果你有机会再来游览,我一定再当你们的导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 09: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