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 03:5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功的地方有:

  1.上课开始,通过题组的形式复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唤起小朋友对计算的兴趣,同时通过询问“32+4”你是怎么算的,复习算法,为孩子能够把算法迁移到今天的学习中埋下伏笔。

  2.出示教学主题图后,我采用了较为开放的方式请孩子自由选择信息进行提问。这一方面训练了孩子选择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提问能力。孩子们能够全面的提出问题并正确列式。

3.在练习的处理上,“做一做”有三组同类练习。我没有一次性的全部出示完毕,而采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组4+8,34+8,54+8,84+8,先请孩子轻声的读一读,然后独立计算。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通过题组练习引导孩子去发现规律,不是为了发现而发现,而是在发现规律后能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提高运算速度。因此,在接下来的两组练习中孩子完成的很顺利,正确率很高。这也体现了学以致用。

虽然有一些优点,但对于本课的教学仍有一些解不开的困惑。

1.在教学24+6和24+9时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动。没有让孩子通过把摆好的小棒圈一圈的操作来理解24+6和24+9的计算方法,以分解式取而代之。通过计算24+6的分解式,在计算24+9时孩子很好的进行了迁移,能够正确的写出分解式并进行计算。可是这样一来,却钳制了孩子的思维。在课前我隐约的认识到了这种教学策略的局限,因此,在教学完24+9时,我又问孩子,除了这样的方法,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此时孩子的回答:可以通过使用计数器来计算,可以通过竖式来计算等等,始终没有出现教材中的:先算24+6=30,再算30+3=33。   

2.摆小棒的价值何在?在教学24+6时,我要求孩子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求得正确的答案。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不会摆小棒,或者不愿摆小棒,摆小棒流于形式,成了教学过程中的花架子,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作用不大。本来,教材设计摆小棒的环节,是希望通过摆小棒来理解24+6的算理与算法。可是,在我们学校绝大部分孩子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之前都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孩子是自觉的迁移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即采用分解式的方法。孩子已经超越了实物操作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摆小棒还有没有必要?如果有必要它的价值何在呢?思前想后,我给自己的教学找了这样一个理由:摆小棒在我的教学中起到一个验证的作用,它的价值就在于检验由已知迁移来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效。小棒的作用由帮助理解变为了帮助验证。

  一节看似简单的计算课,却给我带来那么多的疑惑与不解, 惟有通过“实践——读书——再实践”来丰富自己,才能变的通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6: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