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398|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实录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年级下册第一组教学指要
重庆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所不包,大自然的风光是多么的美丽迷人啊!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边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教学时引领学生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怎样教学这一组课文效果好呢?



生字:弄清读音与字形



一、生字读得准



1.平舌音:增zēnɡ泗sì赞zàn裁cái紫zī



2.翘舌音:沾zhān胀zhànɡ妆zhuānɡ胀zhànɡ裳shānɡ



3.前鼻音:沾zhān滨bīn翩piān燕yàn尖jiān圈quān倦juàn演yǎn赞zàn剪jiǎn莲lián



4.后鼻音:增zēnɡ漾yànɡ咏yǒnɡ胀zhànɡ妆zhuānɡ蓬pénɡ胀zhànɡ仿fǎnɡ裳shānɡ蜻qīnɡ蜓tínɡ



5.零声母:偶ǒu挨āi



6.整体认读:泗sì紫zī



二、难写字用心记



燕: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草字头”;



聚:下面不要写成“水”;



演:右边宝盖头下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



倦:右下部不要写成“巳”;



漾:右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



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佛:第四笔是“一”,第五笔是“竖折折钩”;



蓬:“莲蓬”的“蓬”读轻声;



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旁;



蹈:右部分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三、形近字细分辨



饲(饲养)──词(词语)徒(徒弟)──陡(陡坡)壁(石壁)──璧(璧玉)



褐(褐色)──揭(揭开)锐(敏锐)──说(说话)俏(俏丽)──峭(陡峭)



端(端正)──瑞(瑞士)株(一株)──殊(特殊)拔(海拔)──跋(跋涉)



栽(栽种)──载(记载)裸(裸露)──课(课文)柴(木柴)──紫(紫色)



蜻(蜻蜓)──清(清楚)喘(喘气)──端(端详)梨(梨花)──犁(犁地)



四、多音字记得牢。



quān一圈──juàn羊圈sì似乎──shì似的mánɡ启蒙──měnɡ蒙古



āi挨挨挤挤──ái挨打ɡān干涸──ɡàn干部nán难题──nàn灾难



dǎo滑到──dào倒立tiāo挑选──tiǎo挑战



词语:注意读写与运用



一、词语会读写



燕子 赶集 聚拢 增添 掠过 稻田 尾尖 偶尔 一圈 荡漾 音符



演奏 赞歌 碧玉 妆成 裁出 剪刀 荷花 莲蓬 饱胀 仿佛 衣裳



舞蹈 蜻蜓 生机勃勃 万紫千红 挨挨挤挤 随风飘动 翩翩起舞



二、词语会理解



俊俏:相貌好看,多指清秀灵巧的相貌。课文中指燕子的翅膀灵巧、好看,给人以美感。



凑成:聚集成,许多事物合在一起。



荡漾:水面一起一伏地动。



光彩夺目:颜色和光泽鲜艳耀眼。



咏:歌颂、赞美的意思。



妆:打扮。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滨:水边。光景:风光景色。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为为东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挨挨挤挤:课文形容荷叶长得很密,相互挤在一起。



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三、近义词是朋友



增添──增加 俊俏──美丽 偶尔──偶然 忽然──突然



飘动──飘荡 聚拢──聚集 光景──风景 姿势──姿态



沉积──沉淀 缘故──原因 干涸──干枯 绽开──绽放



四、反义词是对手



聚拢──分散 偶尔──经常 俊俏──丑陋 消失──出现



增添──减少 机灵──呆板 展开──收拢 饱胀──干瘪



雪白──乌黑 清早──夕阳 整齐──杂乱



五、AABB式词语



挨挨挤挤 弯弯曲曲



句段:品味含义与特点



一、佳句细品味



1.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赏析:这段不仅写出燕子飞行时的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以及飞行时速度,也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由此让我们感到飞翔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动动势和情趣。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写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这一句不仅把春天描写得生气勃勃,也写出了句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4.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赏析:这句以拟人的手法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情,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喜悦的心情。



5.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我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赏析:这句不仅写出了泉水的清洁的流动美,也写出了泉水的色彩美。



二、修辞一点通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赏析: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让草、叶、花走到一块来,美与美相聚,不是更加美丽吗?这“赶集似的聚拢”展示了春回大地时各种树木茂盛,鲜花盛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赏析:这段话巧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不仅展示了荷叶的美丽,也向我们展示了白荷花的姿态美丽。尤其写白荷花的动美,描写得更是活灵活现。



3.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赏析:把“燕子”比作“音符”既生动形象,又给人遐想的空间,感受到燕子的可爱。“春天的赞歌”指的是赞颂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的歌曲。



4.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赏析:这个排比、比喻句,突出了珍珠泉的五彩缤纷,洋溢着喜爱之情。



积累:丰富词汇与句段



一、注意量词,读写词语



一支歌曲 一阵微风 一身羽毛 一眼清泉



一对翅膀 一束金光 一幅画面 一串珍珠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嶂 葱翠欲滴



二、背诵《燕子》《古诗两首》以及《荷花》喜欢的部分



课文:了解内容与特色



《燕子》一课,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教学这课时既要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又要学习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方位顺序的观察方法,以及展开想象、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瞧,作者巧用了许多动词,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燕子的形象与个性风采,而且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情趣。“凑”字见美丽──“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本来就漂亮,把漂亮的羽毛、翅膀、尾巴合在一起,不是显得更加美丽可爱吗?一个“凑”字表现了小燕子美丽可爱、活泼机灵的个性风采。“赶”中添情趣──“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个“赶”字,巧妙地采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增添了情趣。燕子为什么要从遥远的南方“赶”来呢?它好象已被邀请,是“赶”着赴约的,这揭示了燕子是候鸟这一特征,是春天的使者,它的到来正是春回大地的象征。因为“赶”字有“及时到达”的意思,所以,不难体会出它飞行时的姿态和形象──轻快、轻盈、灵巧的身影,活泼可爱的样子。“飞”只是一般的动词,而“赶”字将燕子拟人化了,它比“飞”更富有感情色彩,好象让我们目睹了燕子从南方出发时的兴致勃勃,一路上历尽艰辛的匆匆忙忙,赶到时的兴高采烈。这光彩夺目的春天里有了燕子,春光才会更加美好,更加生机勃勃。“掠过”现机灵──“燕子歇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这“掠过”一词让人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身姿是那么优美,那么轻快,那么机灵活泼,心情是那么欢快兴奋。“落”字生遐想──“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一个“落”字,既突出了燕子的轻盈灵巧,又引人遐想。在草木茂盛,繁花似锦的春光中,燕子尽情地翻飞,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远望去,蓝天作衬,细线作谱,停着的燕子好象音符,一首自然天成的曲谱展现出来了,多么令人惊叹啊!这不就是一首春天的赞歌么?赞美春天的勃勃生机、绚丽多彩,赞美国泰民安、幸福快乐,赞美春天能给人希望,催人奋进。



《咏柳》作者抓住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柳树进行描写,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在写作上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春日》这首诗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荷花》一课,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它到底美在哪里?首先,动静结合的美──第二、三两个自然段写荷花的表态,虽只是粗粗地勾勒,但形象逼真,生动有致。看,写荷叶,以“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作喻。写荷花,有半开的,有全开的,姿态各异:用“胀饱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未开的花骨朵儿,写出了一种含苞待放的状态。第三自然段巧妙地把一池荷花想象成一幅佳作,自然贴切,这是合理的联想,总写了荷花的美。第四自然段通过“我”的想象补写了荷花的动态:“一阵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舞蹈”一词写尽了荷花随风起舞的翩翩美姿。这样写荷花,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美态纷呈,美感顿生。其次,绚丽的色彩美──优美的色彩运用也为课文增添了一份美感。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碧绿”与“白”这两种色调搭配和谐,交相辉映,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纯洁的美感,写出了荷花高洁的品质。“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嫩黄色”温暖、热烈,透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伸手可触的生命的韵律。然后,蕴含的感情美──状物为抒情,第四自然段大胆地想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这就给“我”的思想感情插上了形象的翅膀,从而使全文包含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有力的抒发:“我”喜爱荷花,“我”热爱大自然,“我”热爱美好的事物。这浓烈而美好的感情令人回味不已。



《珍珠泉》一课,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这课既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又要让学生了解叙述顺序,积累优美的语言。



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一)猫



郑振铎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三妹一部分的注意,立刻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比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的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就是看它爬树了。它隐身在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你若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它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它居然还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



1.查字词典,填空。



(1)不认识“浑”字,可以通过查部首,再查画,知道了“浑”读“hún”。



(2)“提心吊胆”意思是,用什么词可以代替它的意思呢?()___________。



2.用两三个词说说黄色小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荷花与荷叶



在路边的一个池塘里,种有一池的莲藕。



夏天到了,荷花开了,是那么美丽。有一天,一位果农路过这儿,赞叹地说:“这荷花真美啊!”荷叶听见了,对荷花说:“那位果农在夸奖我们呢!”荷花说:“我们?不,那位果农在夸我!”荷叶听了这话,立刻低下了头。



又有一天,一位画家路过这儿,赞叹地说:“这荷花真漂亮啊!我要用笔把它们画下来。”荷叶听了对荷花说:“那位画家想把我们画下来。”荷花漫不经心地说:“不,漂亮只属于我。你这个丑八怪谁会画你?”这句话彻底伤透了荷叶的心,再也不给荷花遮挡风雨了。



夜里,来了一场风雨,荷花没有荷叶的保护,很快就凋谢了。



第二天,那位画家又来了,看到七零八落的荷花,很扫兴,只好只画了那片荷叶。



1.从文中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丑陋(  )助兴(  )批评(  )聚精会神(  )



2.联系上下文或通过查成语词典,解释下面的成语。



漫不经心:



七零八落:



3.小朋友,你知道荷花的其他名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35:00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陈珊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除“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之外,还有“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三个板块。它们分别涉及辨别形近字、积累成语和歇后语、了解成语故事等具体学习内容。看似零散,但仔细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它们具有内在联系。这三个板块以“成语”为核心,从“形近字”到“成语”,再到“歇后语”“成语故事”,体现了从字、词、句到篇的螺旋上升,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形式中,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养成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成语、歇后语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它们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凝练简洁,生动有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语的严谨凝练和歇后语的幽默风趣相得益彰,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它们读来朗朗上口,细细思索耐人寻味。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和歇后语,对发展思维、丰富语言、提高表达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教学构想】



从整体的视野出发,聚焦成语。创设由“慧眼识字”“成语乐园”“歇后语王国”等构成的整体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一个“趣”字,在有序、和谐的训练中体现一个“实”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发现特点的角度辨析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2.积累成语、歇后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兴趣。



  3.在成语故事的阅读中理解成语,并在今后的表达中学习运用。



  【课前准备】



  1.搜集成语、歇后语。



  2.搜集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慧眼识字



  1.谈话导入。



  师:“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游览“成语乐园”。在这次游园中,如果你没有一双慧眼,可能就会走马观花,空手而返。所以在进入“成语乐园”之前,我们得先进行一项测试──看看谁具有一双慧眼。



  2.教师出示学生日常习作中含有错别字的句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操场上正在进行拨獉(拔)河比赛。



  3.引导学生发现句中的错别字,交流容易写错的原因。



  师:这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我们要仔细分辨,发现它们的特点,找到它们的规律,就能写正确了。



  4.出示“我的发现”板块的词语,读一读,注意比较带点字的字形,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师生讨论交流:“导”与“异”,“旅”与“旋”,“科”与“料”,“载”与“截”,有的部首或偏旁相同,但读音不同,意思不同。其他的字在字形方面有细微不同,要特别注意区别。比如,“归”与“旧”。辨析形近字的主要方法,是了解汉字的意思,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区别、分辨。



  6.平时还有哪些形近字特别容易混淆,你有什么好方法区别它们吗?师生共同梳理本学期学过的生字中字形相近的生字,如,即—既;练—炼;洲—州;犁—梨;幅—副等,巩固辨析形近字的方法。



  二、“读读记记”──成语乐园乐翻天



  1.出示第一组成语,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组是含有数字的成语。



  2.交流:你还能说出一些含有数字的成语吗?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九死一生、千军万马、千变万化、七零八落、五湖四海等)



  3.出示另外三组成语。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分别是:ABAC式、AABB式和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4.齐读四组成语,读准字音。



  5.成语接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四组成语不同的组合特点,照样子写成语。限时2分钟,看哪一个小组写得多。



  6.小结:通过“成语接力”我们发现,成语大多是“四字词语”,但也有三字、六字乃至八字的成语。成语凝练简洁,生动有趣,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又被人们运用于生活中,后来作为一种固定的方式保存并流传下来。



  其实,劳动人民真的很有智慧,他们还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如对联、谚语、歇后语等。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认识另一位好朋友──歇后语。



  三、“读读背背”──畅游歇后语王国



  1.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



  2.交流歇后语的特点。(首先,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其次,前后的意思是有联系的。前面一部分是说事,类似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类似谜底,也是想表达的意义所在。第三,本园地的歇后语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3.师生交流歇后语背后的故事,体会歇后语所传承的丰厚的历史文化。



  例如,“八仙过海”的传说。



  相传,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和,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袒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的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乘八仙不备,将蓝采和擒入龙宫。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厮杀,腰斩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住,纷纷败下海去,隐伏水底。八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奔众仙而来。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版大显神通,只见他怀抱玉版前头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正在这时,恰好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双方罢战。



  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4.同桌互读,采取多种形式背诵。



  5.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歇后语。



  四、“成语故事”──“故事大王”擂台赛



  1.导入。



  师:刚才我们不仅认识了成语,还认识了它的好朋友──歇后语。它们一个意蕴深刻,一个幽默有趣,形成了祖国语言宝库中两道亮丽的风景。成语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它不仅凝练生动,还蕴涵深意。它们有的来源于生活实践,也有许多成语来源于有趣的历史故事或寓言故事。读读书中的成语故事,看看读完故事,你对“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有了哪些认识和了解。



  2.借助工具书自学成语故事,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组内交流。



  3.讲述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4.成语故事擂台赛:学生讲一讲《画龙点睛》或其他成语故事。



  5.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发现特点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和积累了成语和歇后语。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习作和口头表达中,能准确书写汉字,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成语或歇后语,那么,你的表达会更加生动形象,会更吸引读者和听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35: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小学 罗佳 李建琼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习作: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一定的条理,编写神话、传说故事。

3.我的发现:让学生从发现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日积月累:了解成语构词方式、歇后语的类型,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5.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学习成语,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教师引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几篇神话、传说故事,体会到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优美生动的情节。你还知道或读过哪些神话和传说?今天,我们开展一个故事会,自己选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2.分小组互相介绍:每人介绍一个,讲的故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听讲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谁的故事最吸引人,讲得清楚、有条理,情节生动、有趣?

4.评出小组的“故事大王”,帮助同学修改故事,讲得更生动。

5.全班交流,评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对积极发言、口语交际有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

6.教师总结:神话、传说故事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它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课后我们可以再选一些故事读一读。

二、教学“习作”

1.教师:上一节课,同学们互相介绍了自己了解到的神话、传说故事,被神奇的故事所吸引,如果你是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你想变成什么?这节课,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围绕“假如我会变”,变成任何人、任何物,编一个故事。

2.明确习作要求:

(1)指明学生说说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

(2)教师补充:

想象要大胆,可以异想天开。

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也可以是未来的,还可以是自己设想的。

例如:你可以变成纳米医生到人体内旅行;可以变成神鸟守卫美丽的大森林,可以变成火星居民离开受污染的地球,并加倍珍惜火星清洁美丽的环境等。

(3)习作方法指导:

以《女娲补天》为例,讲清习作的方法。

叙述故事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故事中要有人物的真情实感。

叙述故事要具体,特别是个别情节要写清楚。

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3.学生自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5.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6.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7.举办“假如我是XX”主题班队会。

三、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结合词义,说出带点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有部分部首与偏旁相同,但字与字读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5.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如:“归”与“旧”;“狠”与“狼”。

6.小结:注意区分形近字,正确书写。

四、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读写写”“读读背背”

2.交流: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横排是数字式成语,第二横排是ABAC式,第三横排是AABB式,第四横排是反义词形式。

3.你在课外还能收集到这几种形式吗?试一试。

4.读一读,记一记。

“读读背背”

1.读一读,你发现这些词和我们学过的词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这种形式叫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也就是全句意思的所在。

2.学生结合前部分的故事,理解后部分的比喻。

3.读一读歇后语,你还发现本次出现的歇后语前部分的特点吗?

教师:前部分全是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

4.找一找,哪些是历史故事,哪些是神话故事?

5.课外收集歇后语。

五、教学“成语故事”

1.教师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故事。

3.引导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学成语,理解喻义。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5.作业:抄写、背诵“日积月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35:00 | 只看该作者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第 一 课 时

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

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教学设计

交流释疑,赏析朗读

3.小组交流:

a.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b.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2.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a.“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b.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c.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 二 课 时

复习巩固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互相合作,练习讲故事

1.自主练习讲故事。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例如:联系字意法,“燃、熄、炼”和火有关系;换偏旁法,“抬”字换偏旁变成“冶”字;“睁”字换偏旁变成“挣”字等。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这一课有10个左右结构的字,有9个左窄右宽的字,有1个左右均衡的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的字如何占格,教师范写“隆、喷”等字。

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34:00 | 只看该作者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34:00 | 只看该作者
《西门豹》教学设计(A、B案)
学习目标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A 案

第 一 课 时

尝试读,整体感知

1.板题激趣: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没听说过“西门豹”的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种动物──豹子的种类。那么,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2.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这一课生字比较多,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

3.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4.默读,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试着连起来说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a.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b.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邺在什么地方?西门豹姓什么?西门豹如何开凿十二条渠道?”等问题,由学生借助资料解决。

集中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a.“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理解,并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

b.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c.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d.西门豹为什么“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

e.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a、b为重点研究问题。

第 二 课 时

探究读,品味赏析

1.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深入读文,概括归纳。

2.铺垫问题,加深理解: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如果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大胆想象。

3.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细细揣摩其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用意。

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学生再自评、互评。

例如“扔巫婆”一节,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架起、投进”等词句揣摩、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感情读,入情入境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自己读也行,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也可以;读全文也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也可以。

2.朗读展示。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选择部分段落读给大家听?

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有官绅、老百姓、老人、小孩等,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

识字写字

1.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能既整齐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给大家介绍经验?

3.书写生字词,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拓展活动

1.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2.编演课本剧。

B  案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a.了解原因。

b.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了解受害者。

d.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a.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c.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a.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巧妙之处。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关键,是说新娘不漂亮,这个借口既救了新娘,又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提供了理由,一举两得。一句“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就客客气气而又坚决地叫卫士抱起巫婆,将她投进了漳河。

b.西门豹怎样惩办官绅头子的?

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待巫婆“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c.西门豹怎样教训其他官绅的?

引导学生读有关语句,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请你们去催催吧!”“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官绅一个个求饶,西门豹还说“再等一会儿”,显得煞有介事,最后才让官绅们“都回去吧”。达到了惩办首恶、教训胁从的目的。

d.教育了广大老百姓。

要引导学生知道西门豹不仅惩治了恶人,让百姓看清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真面目,还破除了百姓心中的迷信,明白要防涝必须治水、兴修水利。

3.观察插图,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对照插图,发挥想象,说说他们怎样“求饶”,“求饶”些什么,让学生借官绅之口说出河伯娶媳妇的真相,加深对官绅们丑态的了解,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

4.练习,训练思维。

在研读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地评价西门豹破除迷信、惩办邪恶的方法,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完成以下填空题:

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真(  )!他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说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  ),而他们不愿下河,怕下河,就说明漳河里(  )。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  )的,他们的鬼把戏(  )。

所填内容,只要意思对即可。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西门豹摆在巫婆和官绅前面的是一道难题。去不是,不去也不是,其结果是一样的,说明漳河里没有神,给河伯娶媳妇是骗钱害人的。这实际是一个两难推理,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自读自悟,学习“兴修水利”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课文,讲一步领悟“破除迷信”与“兴修水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若不兴修水利,破除迷信将不会彻底。

拟定提纲,复述课文

?师生合作共同拟定提纲。如:

a.摸清底细问明原因
    问首恶者是谁
    问受害者是谁
    问漳河情况

b.破除迷信
    一扔巫婆
    二扔官绅头子
    三教训官绅
    四教育百姓

c.兴修水利

2.同桌互相复述,教师巡视辅导。

3.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把课文演一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进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表演后进行评议。

布置作业

练习排演课本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33:00 | 只看该作者
《乞巧》教学设计
芜湖市弋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周虹民
一、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29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乞巧》。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真空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诗人林杰的《乞巧》这首诗浅显易懂,涉及到了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课件出示的生字、牵牛织女图、对织女的文字介绍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景,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理解,从而更深层面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无所不在。



三、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背诵这首诗,能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四、学习重点及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设计思路



(一)积累展示,激起兴趣



1.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还知道有哪些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咱们共同来背背吧。(教师预设:《清明》《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也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咱们共同来看看课后资料袋。



4.谁能说说从资料袋中了解到内容?



5.让我们一起和诗人林杰过一个乞巧节吧。来齐读课题——乞巧。



(设计说明:从学生积累的古诗出发,引出今天所学传统节日的古诗。运用课程资源理解乞巧节之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你们学习古诗有什么好方法?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3.谁来读读这首诗?师指名读诗。



4.教师评价,你读的真好,注意读准了“乞”“霄”这两个生字。



5.教师出示这首诗中出现的生字:乞、霄(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能读读?



6.去掉拼音还能认识吗?(课件出示:去拼音生字)



7.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两个生字?



8.(课件出示:乞、气和霄、宵)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9.咱们来写写这几个吧。(课件出示:乞和霄的书写过程)我们一起跟着大屏幕先书空。



10.请大家在方格中写一写这两个字。



(设计说明:以学生主动识字为主,将识字分为“五步走”,扎实进行识字教学,再以课件的方式,展示“乞”、“霄”的难写部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扎实识字。)



(三)合作探究,体会意境



1.咱们再读读这首诗,相信这次你能读的更好。读古诗讲究停顿,请你在停顿的地方画出“/”。



2.谁能试着按自己停顿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3.老师听出来了,你是这么停顿的。



(课件出示:画了斜线的古诗)



4.谁还能按照停顿的斜线来读读这首诗?



5.咱们来一起读读吧。



6.没有了斜线,你读时还能停顿吗?



7.我们共同再来读读吧。



(设计说明:古诗的朗读是十分讲究韵律的。通过让学生画斜线来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掌握这种学习朗读古诗的方法,体现出教师的“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



8.你学明白了什么词语?



9.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10.想看看“碧霄”是什么样的吗?(课件出示:碧霄的画面)谁能说说这是什么天空?



11.你觉得这夜空美吗?(课件出示:古诗全文)你能把美的感受读出来吗?咱们一起来把这美的感受读出来吧。



12.人们在这美丽的夜空中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牵牛织女图)



13.是啊,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谁能给大家说说这个传说故事?



14.你明白第一句古诗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15.(课件出示:第二句古诗)诗人林杰出来看到天空中的牵牛织女星以外,还看到了什么?



16.让我们借助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一下人们在七夕那天做些什么?谁能说说?



17.(课件出示:织女的介绍)人们为什么要穿针引线?



1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



19.哪位同学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二句诗?



(设计说明:理解古诗一方面需要对词语的了解,另一方面需要描绘意境。通过课件展示的“碧霄”及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另一方面营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过乞巧节的美好情境,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爱的兴趣。)



(四)设疑导思,拓展延伸



1.人们除了乞取心灵手巧,还有什么别的愿望吗?



2.(课件出示:古诗《乞巧歌》)自己读读,说说人们还乞取什么?



3.如果你在乞巧节上,你想乞取什么?



4.大家都有着美好的愿望,那能带着美好的愿望读读这首诗吗?想乞取智慧的咱们来读读。想乞取健康的咱们来读读。



5.老师也想读读。(课件出示:《高山流水》古筝乐曲)老师配乐读诗。



6.谁也想像老师这样配乐读读这首诗? (课件出示:《高山流水》古筝乐曲)



7.咱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我们试着来背背吧。



(设计说明:以优美舒缓的中华古典乐曲为配乐,让学生在悠悠的琴声中把自己的美好愿望通过朗读、背诵传达出来,更加深了对本文的深层次的理解。)



(五)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咱们这节课和我们传统节日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我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了解。希望大家也能在七夕这个传统节日那一天来乞取自己的希望。也希望大家课下能收集一些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在优美的动听的乐曲声中再次背诵这首诗,表达对自己的情感吧。(课件出示:《高山流水》古筝乐曲)



(设计说明:将课内向课外延伸,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的古诗的学习拓展到课外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了解,也有效地使我国传统文化能在学生心中扎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15: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