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日,我在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备着备着,我把自己感动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故事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但作为课文还是第一次教。教之前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参考、辅助资料、课本的研究,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在朗读中感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但有感情朗读的前提是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没有理解的朗读纯粹是鹦鹉学舌。所以理解课文是第一关。
我先让学生们将这个故事读三遍,让学生熟知里面的每个细节。然后全班开始交流:
师:你觉得这个小女孩非常的( )?
生:可怜!
师:她的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很可怜?
生1:又冷又饿,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很可怜。
生2:很穷。穿着旧围裙、大年夜还在卖火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家里只有个房顶。
师:确实很穷。
生3:没人疼爱她。唯一疼爱她的奶奶还去世了,她卖不掉火柴,回家后她的爸爸会打她。
师:真可怜!
生4:遭人戏弄和欺负。小女孩儿本来就很可怜了,但还遭到那个男孩子的戏弄和欺负,以至于把鞋子也跑丢了。
师:真够可怜的!
过渡语:如果你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最想得到什么?
生1:温暖
生2:食物
生3:金钱
生4:爱
师:那个大年夜她得到了没有?
生:没有,一样也没得到。
师:她只能通过( )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生:幻想。
师:当她擦亮第一根火柴时,她似乎看到了( )?这是在满足她对( )的需求?
生:她似乎看到了大火炉,那说明她最需要的是温暖。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5自然段。
师:当她擦亮第二根火柴时,她似乎看到了( )?这是在满足她对( )的需求?
生:她似乎看到了香喷喷的烤鹅,那说明她实在是太饿了。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6自然段。
师:当她擦亮第三根火柴时,她似乎看到了( )?这是在满足她对( )的需求?
生:她似乎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那说明她希望自己过得很富足。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7自然段。
师:当她擦亮第四根火柴时,她似乎看到了( )?这是在满足她对( )的需求?
生:她似乎看到了奶奶,那说明她希望有人疼爱她。
师:当她擦亮一大把火柴时,她想要留住( )?她为什么这么做?
生:她最想留住奶奶,因为她只有奶奶才能摆脱饥饿、好冷、痛苦的现实。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8、9自然段。
师小结:虽然她一次次的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的熄灭了。她的眼前没有了火炉,只有( );她的眼前没有烤鹅,只有( );没有圣诞树,只有( );
没有慈祥的奶奶,只有( )。没有幸福美好快乐的生活,只有( ),这如何能不让人感到悲伤呢?!
师:熄灭的仅仅是火柴吗?不灭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
师:小女孩儿幸福吗?
全班讨论
(突破难点,本文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才有了触动人心的力量)
播放歌曲:《火柴天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总结全文:一个会读书的人总能透过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同忧同乐。这个故事有没有感动到你?但它只是《安徒生童话》这本书中的其中一个故事,那里面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呢,赶快去看看吧!
通过这次备课,我第一次读懂了这个故事,我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我也把自己给感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