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08|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下载(第十二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下载(第十二册)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小学语文教科版第十二册教案
教材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书写工整,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借助字典阅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体会各种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积累习作素材,学写读书笔记和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
(四)口语交际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在交际中做到语言美。
(五)综合性学习
初步了解寻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精神”为主题,编排了《勇攀高峰》和《苦练》两篇主体课文。在“快乐读书屋”中选编了《马拉松的故事》和《“足球之王贝利 》两篇阅读课文,任务设计不同的球星的体育拼搏事例 “能说会写”紧扣单元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明白在交往中应持的态度。习作要求结合主体课文,联系实际写一篇体育赛事,“语文七色光”围绕单元的主体编排,使学习内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目标:
1.重视语文学习的育人功能,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运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做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品味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
1.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人物的典型事迹进行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品质,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语文七色光”的教学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鼓动学生多多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故事和文章,并展开交流活动,提高语文素质。
1.勇攀高峰
时间: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人公是邓亚萍,课文通过典型的事例,记叙了邓亚萍的成长历程。赞颂了她面对挫折不气馁,勇于克服困难,在体育事业上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勇于攀登体育高峰的精神。
学情分析:同学们对邓亚萍并不陌生,但对她的成长历程并不了解,在提前预习时,应布置学生在网上查一查她的事迹,以便加强对其精神品质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明星事迹表现体育精神的主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邓亚萍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可贵精神。
重点:体会邓亚萍在乒乓球事业的成长历程。
难点:学习用典型事件表现主人公的风采与品格的写作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邓亚萍事迹简介(多媒体)出示,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邓亚萍在乒乓事业上的成长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中邓亚萍的可贵的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体育精神。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邓亚萍的拼搏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邓亚萍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读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1个生字。
2.背诵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作业:
(1)课外阅读邓亚萍的其它故事。
(2)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场面,编写成小品演一演。
板书:
1.勇攀高峰
                两次受挫   
刻苦训练
勇攀高峰                    
               力挫狂澜      女队夺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4-3-10 17:4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4-2-27 20: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7:3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套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rar (161.13 KB, 下载次数: 23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53:00 | 只看该作者
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赞颂的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那里闹灾荒,他因私 自开仓救济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画儿,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就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_______(财富  财产),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2.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⑴后来中(zhōng zhòng了进士     ⑵散(sǎn sàn)发
⑶他身背(bēi bèi)一个长口袋    ⑷号(háo hào)称
3.把文中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⑴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自成一家。  (            )
⑵指充满了美妙的情趣。              (            )
4.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____                                          _
_                                          ____     5.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
题目: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提示: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养成了不少良好的习惯,请选择其中之一,介绍一下你养成了什么好习惯,又是怎样养成的。写的时候要有具体的事例,不少于400字。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53:00 | 只看该作者
把句子的译文写出来。
学生可以先读一读每句话,说出句子的出处。找出1、3局势反问句,第2句是陈述句。指导朗读句子,激发学习兴趣。
三、        知识窗。
这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寓言的短文。
1、            课前指导学生查找中国古代寓言的资料,加深对古代寓言的了解。
2、            阅读短文,让学生汇报读懂的有关中国古代寓言的知识。
四、        开心一刻。
这是一篇有关文言文的笑话。
      1、              自读短文,交流读后体会。
      2、              指名交流,师生评价。
      3、              把这些评价和感受写下来。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单元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划出。
湖畔(pàn  bàn) 参差 (chāi   cī)狂风怒号(hào   háo)
撩起(liāo  liáo) 伴奏 (zòu  zhòu)一唱一和 (hè   hé)
三、下面的说法对的钩,错的打
“誉”、“遂”、“肆”三个字都是13笔。               (    )
2.“子曰诗云”、“谈古道今”,带点的词都有“说”的意思。(    )
3.《广玉兰》、《夹竹桃》都是托物言志的散文。       (  )
4.成语“自相矛盾”和“郑人买履”来源于寓言故事。     (    )
四、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表示“看”的词语。
1.从航行的飞机上(      )地面,山河、村野、城市的轮廓大致看得见。
2.(      )人民英雄纪念碑,能激起我们对那些为人民的事而献身的先烈的崇敬之情。
3.(      )事物要注意顺序,抓住特点。
4.奶奶睁着昏花的老眼(      )好一阵子,才认出来人是它四十年前的同学尚淑云。
5.那篇5页的文章,我用几分钟的时间(      )了一遍。
五、按要求写成语。
1.描写秋季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含有数字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描写奥运会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六、综合改错.
在综合实贱课上,老师让小华到前面讲“阿凡提斗财主”的故事。因为小华嗓子哑了,所以讲得很认真,生动。我们全班同学都把他深深吸引。他刚讲完,老师便带领大家激烈鼓掌,还夸他永远总是我们班讲故事最棒的。
七、乱文整理。
(   )一次,他竟想出十一种出入房间的办法。
(   )平时,他还喜欢摆弄小玩意,制造令人想不到的东西。  (   )在当时,电脑可是稀罕物儿。
(   )当他还在小学时,他就组装过一台简易电脑,那电脑还能回答问题呢。
(   )所以,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轰动,许多人都争着去参观。
(   )小时侯的霍金想象力非常丰富。
八、填空。
1. 我们想它是地图,它________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________,那一堆影子是________,中间空的地方是________。
2. 《夹竹桃》的作者是季羡林。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________”。他的散综合改错.
在综合实贱课上,老师让小华到前面讲“阿凡提斗财主”的故事。因为小华嗓子哑了,所以讲得很认真,生动。我们全班同学都把他深深吸引。他刚讲完,老师便带领大家激烈鼓掌,还夸他永远总是我们班讲故事最棒的。
八、填空。
1. 我们想它是地图,它________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________,那一堆影子是________,中间空的地方是________。
2. 《夹竹桃》的作者是季羡林。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________”。他的散文________而不失雅典,________而不乏睿智。
3. 学了这单元,我们知道了广玉兰色________、形________ 、香________以及叶片独特的情趣;夹竹桃花期________、韧性________、花影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诗人(人名)写下著名古诗《石灰吟》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我还知道此类的古诗有《           》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九、   阅读短文,完成作业。
(一)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 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的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 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 的大家族。
1.这一段的段落结构是__             __
.花开的形态有__        __,__        __,__        __,__        __。
3.摘抄文中的一句比喻句__                                     __用__        __比喻__        __从这句比喻句中,我体会到__                                      
                          (二)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打油,就经常到附近一个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的一生最________(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53:00 | 只看该作者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学心得体会,互相答疑解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讨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讨论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交流读完本文后的心得体会。
四、汇报交流。
生汇报,师相机点拨指导。
五、加强朗读。
生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推荐作业。
摘抄文中好词佳句。
在课外阅读中,再找些文言文读一读,要理解文章内容,并弹出阅读体会。
板书
            丈夫  空想   空想   狭隘
  家当
            妻子  狭隘   后果   可悲

能说会写          讲古代故事
教学目标
1、            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感受中化优秀的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            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4、            渗透德育、智育、美育,提高学生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故事内容的复述。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古代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以说为主。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古代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把你喜欢的古代故事推荐给大家。
二、        分组讲解,明确目标。
1、            交代听故事、讲故事的要求。
(1)            什么是古代故事?讲故事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
(2)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要评一评。
(3)            各小组评出故事大王。
2、            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        择优展示,指导复述。
1、            故事王在班内讲故事,师生评议。
2、            故事王介绍经验。
四、        强化记忆,鼓励评价。
1、            在你听到的故事里,给你最深刻的人物是谁?
2、            先在组内交流,再选两名再全班交流。
五、        感悟体会,训练写作。
1、            鼓励学生弹出讲故事后的感想,共同摸索技巧。
2、            复习读后感的写法,针对印象最深的故事写读后感。
3、            不知研究型作业,推荐优秀故事篇目。
4、            教师总结。

改写《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            认真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改写不但要理解原文内容,还要展开丰富想象。
2、            根据《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内容,体会作者地寓意。
3、            引导学生自然的把原文的理解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表达要真切恰当。
教学重点:读懂例文及其提示部分,领悟如何进行寓言改写。
教学难点:明确原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形象改写。
教学准备:复习改写的基本方法。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内容,改变表达方式的习作练习。改写,可以改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可以改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可以改结 构,如把倒叙改成顺序等等。记得我们在四年级时曾经练习了把诗歌改成记叙文。通过那次练习,大家对改写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如何把诗歌改写 成记叙文吗?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启发引导)
3、设置悬念:那么,我们如何去把寓言故事改写成记叙文呢?我们来读一读范文《揠苗助长》就知道了。
二、学习例文,明确写法。
1、学习例文,领悟写法。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体会。
3、指名汇报感受。
4、齐读例文提示,明确写法。
5、小结:由此看来,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与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把握原文内容第二是借助想象,生动描绘。
三、弄清要求,构思习作。1、知名度这次习作的要求。
2、齐读《揠苗助长》
(1)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述揠苗助长这一故事的。
(2)如果你是禾苗,谈谈你的感受。
(3)如果你是这位庄稼人,你看到结果会怎么想?
(4) 你想对庄稼人说什么?
小结:认真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加进想象和体验,生动地再现原文的情景,表达原文的感情。
如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揠苗助长》呢?
(5)            同桌交流体会。
(6)            指名口述。
小姐:我们在进行改写的时候,改写成的作文不能违背寓言的寓意。
四、行笔成文,相机指导。
五、推敲打磨,修改习作。

语文七色光七
教学目标:1、区别文中“之”“其”的不同含义。
2、能翻译简单的文言文。
3、积累成语,并通过查找词典或资料理解成语意思,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阅读知识短文,了解中国寓言的特点。
5、通过开心一刻的笑话,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区别文言文中“之”“其”的不同用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走进小学的最后一个七色光,领悟那里的精彩。
二、        练。
(1)            理解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生先读一读这三句话,找出句中加点的词是“之”和“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讨论。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18: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