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59|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第二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国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第二册)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学习描红、临帖等写字方法,提出明确要求,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做到:读书写字时身体重心落在坐骨和凳(椅)支撑点范围内,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始终做到坐姿端正,读书时要使视线与课本平面所成的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左右手臂平放在桌面上,笔杆与练习本平面成6()‘左右的夹角。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处与笔尖保持3—4厘米距离。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挂图。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一、导人新课小朋友们,我们已在学校生活了一学期了,知道了读书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知道了怎样坐,怎样拿书,怎样握笔。但这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巩固,形成习惯才行。只有这样,才能读好书,写好字,保护视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训练正确的读写姿势。
  二、看图说活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第2页,从上往下看,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
   1.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字姿势歌》,歌唱的是我们写字时要做到的要求。小朋友们还记得吗?投影显示《写字姿势歌》。
   2.逐句出示《写字姿势歌》,结合看图,训练写字姿势。
    (1)投影映示第1页最下面的—一幅图,同时在图下方覆盖上“眼离书,约——尺”。
      ①请小朋友看这幅图,谁来说说,眼睛离书本大约有多远?为什么要有一尺远?
      ②上学期老师讲过,一尺在米尺上30厘米过一点的地方,请小朋友拿出尺,同座互相量—量,看有没有达到要求;
      ③同座互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
    (2)胸离桌子约有多远?
      ①点名说。
      ②请小朋友按要求做,同座互查。
    (3)在图下方覆盖:“臂肩脚,要摆平”:
      ①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这句话要求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什么?写字时背要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点名说。
      ③请小朋友按要求做,老师巡查。
    (4)写字时该怎样握笔呢?请小朋友们看书上第3页最上面的小朋友是怎样握笔的。
      ①写字用右手握笔,握笔时,壬要用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他的两根手指起帮助作用。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让学生也做一做。教师巡查,对于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②握笔的地方离笔尖该多远?请小朋友们看第1页中间的图,观察后、投影出示“离笔端,约一寸”。点名说。请小朋友们用尺量一量,在3厘米过一点的地方用橡皮筋或水彩笔做上记号。
      ③再次训练握笔姿势,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同座互查。
    (5)写字时,左手该怎样放?书本和文具盒该怎么放?投影映示“用左手,轻按本,学用品,放有序”。点名说。
    (6)训练写字姿势。
      请小朋友按照《写字姿势歌》的要求去做,看谁做得好。
      ①请小朋友读儿歌。
      ②同座小朋友拿出本子、铅笔,摆好写字姿势,同座小朋友互相检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姿势。
  3.评析错误写字姿势:下面请小朋友们当老师,说说图上的小朋友错在哪里,投影映示:胸靠在桌缘上,眼睛离本子太近,人身体倾斜着写字,握笔点离笔尖过近或过远等。
  四、找出相通处,训练读书姿势
   1.投影映示一小朋友读书的正侧面图。请小朋友想和写字姿势有什么相同或相近的地方。
   2.点名说。
   3. 小结:读书和写字的坐姿大部分是一致的,如身子坐直、两臂平放、胸口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课本和练习本放在正前方。
   4.复习《读书姿势歌》,投影显示,齐读。
   5.小朋友们能按要求做吗?请小朋友们摆好读书姿势,教师巡查,同桌互查,纠正错误。
  五、举行读书写字仪式,再次训练读写姿势
   1.刚才我们学习了正确的读写姿势,知道该怎么做,从现在开始,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小朋友们就要按要求去做,注意读写姿势,读好书写好字。(板书:读书写字)请小朋友们起立,我们一起读《读书、写字姿势歌》。
   2.老师请小朋友们先摆好读书姿势,再做写字姿势,看谁做得好。(教师巡视,表扬优秀学生。)
  六、总结
   1.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41:00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第二册)DOC版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showtopic-10084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每四人小组有生字卡片一份,一小袋花生。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学员学习情况,学员每读对生字卡片中的一个生字可得花生一颗,小组中可轮流读、强读,看谁得到的花生多。)
   C、全班交流
    1、展示所学成果,比比谁的花生多谁的花生少
    2、得到较多花生的小朋友你愿意请其他小朋友吃花生吗?
      由小朋友指名请其他小朋友读他所选的生字卡片,并分享他的花生
    3、你最喜欢吃哪些花生?了解学生喜欢读哪些生字再重复。
      你能让一颗花生果长出许多花吗(“一字开花”组词练习如“生”“种”“外”“许”,也可进行说句训练,如“呀”“格外”等)
    4、写字指导“生”
     吃了小松鼠那么多花生,让我们每人写一个字送给它,就写花生的“生”吧
     看范例,全班交流“生”的字形结构及三横的特点
     电脑范写
    学生练习、评价
    师:选出我们小朋友写的最好的送给小松鼠留纪念,记下这美丽的时刻。
    自推荐,学生评议。(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学生作品。)
   5、拓展
    课外你积累了哪些小知识,你愿告诉小松鼠吗?
    最后你想送给小松鼠一句什么话?

《练习8》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
   2、学写铅笔字,复习各种笔画规则和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练习。
   3、背诵成语、谚语,积累语言。
   4、口语交际训练:听故事再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字词句的训练。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字词句训练,既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乐趣,又开拓学生思维,增长对动物的认识。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审题。
  2、(出示图)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
  3、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快来帮助它们。它们分别住在哪儿?
  4、(出示动物居住地方的图)
  这些是什么地方?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家?
  5、指名上来连图。
  6、评议、讨论、交流。
  7、读懂刚才有关小动物的词语。
  8、填空。打开课本填一填。
  9、指名说,讨论,还有什么动物住哪里?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___________ 住在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写铅笔字,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笔顺。
  2、积累成语。
  3、会背诵谚语。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出示:树、做、渐。
  2、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树”,生描红、仿写。
  4、自己描红、仿写另外两个字。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的孩子?
  3、(出示成语卡片)读准字音。
  4、相互讨论成语的意思。
  5、交流。
  6、指导背诵。
  7、古人没有天气预报,他们靠什么来预测天气呢?
  自己读读书。
  8、你知道一些什么?
  9、指导朗读。
  10、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补充成语。
     ( )言善( )  ( )( )不乱  ( )容( )迫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看图听故事再表演。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
  1、出示四幅彩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教师配乐讲述这个故事,要求学生边看图边仔细听老师的讲述,想象情境,记住故事情节。
  3、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教师再讲述故事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每幅图说几句话。
  5、请学生大致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三、练习
  1、自己练说四幅图的意思。
  2、同座位互说、练说。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表演
  1、能表演这个故事吗?
  2、自由组合,一个当导演一个当旁白,其余五估演故事中的人物,分工合作,师巡视指导。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4) 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 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 指名读古诗。
  b. 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6) 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 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 指导朗读。
  (7) 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 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生字。
  2. 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 朗读训练
  1.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 同桌互读。
  三. 指导背诵古诗
  1. 教师范读古诗。
  2. 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 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 指名背诵。
  四. 练习
  1. 口头扩词。
    顶()()()齐()()()
  2. 写笔顺。
    与 华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生”“果”“里”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生长的小常识,培养小朋友积累知识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进行小组合作识字,使学生掌握十二个生字的读音。
   2、通过帮助小松鼠找花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
   3、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加强同伴间的交流学习。
  二、教学重点
    进行多形式的识字活动
  三、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花生米,有田字格的纸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引:小朋友们,赶快收拾起书本,现在我们马上要赶去森林,帮助一位小动物朋友解决一个难题。
    (课堂中能够合起书本,对于天天读读背背的孩子们来说非常难得。况且还能去森林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孩子心里多兴奋。)
    出示课件:插图2
    师导:图中是谁,他的表情你会想到一个什么词?(着急、惊讶,不知所措等)
    听他在说什么?
    课件中小松鼠正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师导:它在跟谁说?你自己演小松鼠说一说。(读中体会这话是对自己说的)
    用一个词代替,出示“自言自语”
    师导:原来小松鼠在干什么?
    ——找花生
    揭题“小松鼠找花生”
    (有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已经开始猜测答案,教师可做如下引导:小朋友真热心,都忙着给小松鼠找答案了,可花生到底是在地里还是被人偷了?小朋友不如做回小侦探,从小松鼠的话里找线索。)
  2、了解课文情节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听听松鼠怎么说。
    小松鼠自述:这棵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艳丽。(小松鼠边叙述,课件中边展示花生花的图片,图画与声音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文中所描写花生花的艳丽。)
    小松鼠继续说:本来我不知道这是花生的花,我是问了鼹鼠才知道的。
    课件出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个别抽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师:听了的话小松鼠会想什么?
    学生想象
    师:小松鼠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它是怎么做的?
    松鼠继续说:于是我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我每天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可没看见一个花生。
    说完小松鼠哭了起来。“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师:看小松鼠又急了,花生哪儿去了?
    (“花生已经落在地底下了”这个小常识对于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仍会有小朋友说被人偷走了。教师可作如下提议)
    教师提议:不如马上翻土瞧瞧。
    利用黑板中的图画,教师掀开泥土状的卡纸,里面露出颗颗饱满的花生。(也可通过课件展示)
    小松鼠高兴地赞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朋友,不如就在我这儿尝花生吧。
  3、吃花生,学生字
    每颗花生果上都有一个小秘密,能够发现的小朋友就能吃到花生。
   A、指名抽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B、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这块地结的果实还真不少,小松鼠已经把花生分到每个四人小组中,我们来识字赢花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1)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段?(出示课文第一段)
    (2)“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一个人淌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4)乌鸦跑了许多地方去找水,真着争啊,谁愿意再读读第一段?注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5)他读出了乌鸦着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多高兴啊!谁来读一读这句?“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出示第二段课文)
    (2)“看”是生字,再读几遍。我们有时为了看清远处的东西,会这样做:(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所以这个生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呢?
    (3)乌鸦看见一个瓶 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谁业读第二句?
    (4)学生观察插图或实物,想象或演示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乌鸦多着急啊,谁再来读这句?
    (5)谁来读最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读音,多读几遍。
   3.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1)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三、四段课文,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请学生个别朗读三、四段课文。(出示三、四段课文)
    (3)教师引读:乌鸦想出的办法是_学生接读第四段。
    (4)乌鸦把小石子怎么放进瓶子里的?谁来演给大家看看?学习“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5)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学习“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
    (6)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乌鸦多高兴啊,请学生读最后一句。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个别读,齐读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描一描生字,记一记“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课后练习2里4个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进行思维扩展训练
   1.开展朗读竞赛,朗读全文。
   2.假如你是这只小乌鸦,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喝到吗?鼓励畅所欲言。
  二、复习,完成课后练习,适当补充拓展练习
   1.继续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先自由读词语,再指名读,最后抄写。
   3.用“找、看、放、升、高”进行扩词练习。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同学们说的词。最后挑几个词让学生抄下来。
  三、说话训练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一讲。

《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 学习生字“华”
  3. 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 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 范读课文
  1. 范读课文。
  2.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 学习生字词
  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开火车读生字。
  3.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 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 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认读。
  2. 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 讲读课文
  1. 学习第一段。
  (1) 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 指名读。
  (3) 小结。齐读。
  2. 讲读第二、三段。
  (1) 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 指导朗读。
  (2) 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找  石头
    一口  石头    砸  大人
    一块  假山    搬  水缸

《鲁班和橹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6.鲁班和橹板
          看  竹篙    撑   吃力
          盯  想鸭子   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 橹板    扁形  省力快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 初读课文
  1. 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 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 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 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 各自试读课文。
  三. 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1. 指名认读字词。
  2. 朗读课文。
  二. 精读课文
  1. 默读课文。思考:
  (1) 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 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 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 指名读第三、第四自然段,想想: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样式的?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
  2. 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 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
  三. 作业
  1. 朗读课文。
  2. 口述故事。
  3. 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第三课时
  一. 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 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 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 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 总结谈话
  1. 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
  2. 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 作业
  抄写生字。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教学重点:
  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课前准备:
   1.一幅画有瓶子、小石子、大石块和草叶的背景图及一只头可以活动的乌鸦(可用破硬纸板做)。有条件的可准备一个与插图相仿的玻璃瓶,瓶子里装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
   2.分别抄录4段课文的4块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让学生留意观察或做一做:一只装满白开水或饮料的杯子,加入一些冰糖,水会怎么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端正地拿书,专心看书,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续,句子不读破。读完后给课文第一段标上序号。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粗——()人无()虑,必有()忧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复习,出示:同、向、扁。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规则,并按规则每人写一个字。
  (2)出示:日。像这样全包围的字,该怎样写呢?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月”。
  3、练习。
  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提出表扬。
  (2)共同存在的问题给予提出,并指导学生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到别人家做客,在门口该怎样做?见到主人该怎样说?受到主人的招待该怎样说?跟主人告别时该怎样说?
  3、生按问题一个一个地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自由说,同座位互说,指名说。
  5、自由组合来表演“做客”。
  6、评选最好的组合。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 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      21?司马光
            没有慌  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0 20: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