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问题:1.谁是要观的对象?teacher or student?2.课堂中问问题的是谁?teacher or student?3.问题是如何解决的?teacher or student?
2019年5月17日,我校理化生的主题教研活动是观课。上课的是物理学科的宋满老师,她主讲的是九年级物理复习课《小专题:综合应用题之(一)力学》。参与观课的有理化生全体成员、教务处李主任、教学李校长以及王校长。(“校长陪同教师听课,是学校里最美丽、最多彩的一道风景线”。郑州市教科所胡远明老师如是说。)观课后的议题并不是评课,而是讨论:观课观什么?
参与观课的老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工作岗位,观课的理念、角度、评价各不相同。课后,大家讨论的议题是:谁是观课的主体?
我的发言: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当然不能离开主体。但教师是课堂教学是设计组织者,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当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辨证统一。离开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来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对研究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李校长的观点:观课,要把重心放在观学生的课堂状态上。从学生的状态来倒推思考老师存在的问题,从而来调整老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她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年轻人观课:(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怎样的情绪反应?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2)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3)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老教师冯老师的观点:1.观课者要进入“学生角色”,放下架子,认认真真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观课,促进自己对课程设计的思考;2,观课者让自己进入“教者角色”,思考老师应有的语言状态,语言组织结构,思路怎样进行延续?3.站高一点,使自己进入“指导者角色”。要求自己,据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的发现优点,归纳概括,形成对这节课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这样的讨论促使每一个参与的老师知悉:下一周我们要观的一节课,每个人要带着目的任务去,要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提升。
一所学校的发展,课堂教学是灵魂与核心,这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这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殿堂。1.谁是要观的对象?teacher or student?2.课堂中问问题的是谁?teacher or student?3.问题是如何解决的?teacher or student?答案一定是明确的了。这样的课堂上,执课老师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上课状态呢?下一节观课的议题且待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