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了好多次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来都是直接翻看里面相对应的章节或某某策略,却从来没有翻看过它的序言,今天偶然翻到序言,序言伊始就大赞孙贵和老师的一节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书中是这样写的:孙贵和老师刚讲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会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会教师由衷的感叹:北京的课就是与众不同,朴素,自然,大气。无限的遐想与好奇让我在网上开始搜索这个视频,好在找到一个没有加密的,窃喜。学校网速差到,让我用了3个小时才看完这个48分钟的视频,不过一直卡顿的这个过程也有好处,让我边听边记录边反思,几个小时下来居然写了10页的听课记录。嘿嘿,废话不说了,谈谈感受:我再也不喜欢一节板板正正的,规规矩矩的数学课了,从来我都以为只有语文老师才可以把一节课上的绘声绘色,把一节课讲的像一个故事,让人神往,孙老师的课堂楞是让一次次生生,师生的对话充实,填满。孩子们在课堂上那种渴望,那种兴奋,那种激动,那种渴望表达,渴望被捕捉的期待,让我坐在电脑前都深深的被感染。
为了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过程,听过的公开课,无外乎让孩子用定长的小棒代替线段,由于小棒本身的误差,当遇到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时,造成孩子认知上的误差。结果孙老师居然准备了带有刻度的透明胶片。这学具也是他苦思冥想的结果吧。展示交流时,给了那么充足的时间去谈论,在不浪费时间的情况下,还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一节课像一个串联起来的故事,没有一丝丝可以让思想开小车的空隙。
感叹,还是感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