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思考流于笔尖 -----课后的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1:3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

崔振成,教育学博士,一个有教育信仰和教育情怀的老师。非常有幸,在河师大能聆听他的教诲。

课上,崔教授讲了他在美国,做为访问学者听的一节课,讲的是世界历史,主题是中国的长城。

课上,美国的老师提出一些这样的问题:你怎么认识长城?为什么要修长城?然后让同学们自己讨论、查找资料,然后解决问题,汇报结果。同学把这些环节解决之后,老师又提出了一些问题:修成长城达到目的没有?除了修长城还有其它措施没有?

似乎很简单,但我们却一直相差甚远;似乎也没什么,但有些东西却是质的改变。

我们也许更习惯于这样:同学们,这句话是知识点、考点,大家画上,把它背会。


崔教授又风趣的谈起了童年时的放羊生活,他说,为了让羊找到更肥美的草源,总会让羊自由的去寻找,吃饱吃好后,再回来;而喂猪就方式不一样,为了让猪在短时间内吃肥,我们总是不停的给他食物,并且限制它的活动空间,尽量狭小。拿到教育上进行类比,这就好比两种教育方式:一种叫“放羊式教育”;一种叫“喂猪式教育”,也叫“填鸭式教育”。

很明显,这是两各不同的课堂形态。一种是以知识为导向的课堂;一种是以思维为导向的课堂。

而我们,更多的属于前者。


于是,我又想到了我们所提出的“精致课堂”教学思路。 建校初,我们就提出了工作标准:把工作做到你认为的极致。后来,对应工作标准,我们又提出了“精致课堂”这一教学思路。起初,我们提出精致课堂这一思路和初衷是,希望更多的老师教学有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加入全国新教育实验校的之后,我们又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又提出了六个维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这六个纬度是更多的关注孩子们学的过程。三重境界(即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这三重境界,更多是关注老师们教的过程。

所以,“精致”二字,我们关注的不是课堂的形式,而是想引导老师们在某个“度”、某些“度”、某种“境界”方面,去努力做到自己认为的极致,去最大限度地启发孩子们的思维。



以知识为导向的课堂在我国根深蒂固,有它存在的中国国情,但欣慰的是,我们国家正在从基层设计不断的对教育教学进行调整。做为坚守课堂阵地的我们,我们的教学设计,都要最大限度的去启发孩子的思维,最起码要有这样的强烈意识。

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完美,但是我们要有强烈的方向意识;要努力追求生成、开放的课堂生态。

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将会改变“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丰富的课程体系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也曾参观过不少学校多彩的校本课程休系,也确实暗生敬佩之情。但本人非常不赞同在国家法定课程未开足开全的情况下,或者目前在师资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零开始,开发所谓的校本课程,打造自己所谓的教学特色。这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的本末倒置,也是资源的浪费。

我非常赞赏,崔教授提出的,立足国家课程的再开发,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特色课程。

在整个国家课程体系建设中,国家课程占了84%,所以立足于国家课程的再开发,资源丰富而且方向性容易把握,又节约成本。所以国家课程的再开发就是校本课程,这种课程是基于自己的文化理解和文化创设,当前也符合我们的校情。


我校的语文吟诵课,硬笔书法教学,也正是国家法定课程的校本化。在每册语文教材中都有一定篇幅的诗文,而每个年级段新课标也都有要求学生必背的诗文,采用吟诵的方法让孩子去学习诗文,感受中华文化的传统魅力,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不过,最终我们希望孩子们会写自己的诗,并且用语文吟诵的方法去吟诵自己的诗。

汉字,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学校做为重要的文化传承单位,做好文化传承更是责无旁贷,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我们国家法定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目前的一个现状我们已无法回避,全社会的汉字书写能力在退化,学生的书写水平已无路退。

国家一些制度的相继出台,更证明了我们校本课程开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说:“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实施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这是对于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的总结和发扬。这是教育部门对民间广泛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的引领和延伸,代表了官方的姿态”。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各级学校要深化书法教育,社会各界应支持书法教育,共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做了明确要求:

小学低年级初步感受汉字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家乡习俗、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

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

未来,如何把课程做细、做实,做出特色,我们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课题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教学科研,就是教师为了追求卓越的教学,使自己有效地教学、幸福的工作,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幸福的成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与困惑等,进行探究、反思、改进的过程。

这是浦东干部学院,李冲锋博士对教师科研的定义。


提到科研,我们就不得不说课题,课题研究是一个过程,要有相应的过程性材料,也是我们要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到教科研,我们都觉得高大上,高不可攀,其实,几乎每天,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在科研的氛围中,只不过,我们没有去整理,没有更深入的思考,没有收集过程性的有形材料,没有动手去写。

本次经过李博士和市教科所王旸所长讲过之后,我似乎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平时,每到晋级的时刻,身边我们总会发现有些为课题、成果焦头烂额的同事,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位。遗憾的是,我们都太懒了,懒得收集、懒得整理、懒得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觉得有所思、有所写,才是一种更深入地思考和反思。这种思考和反思,似乎和所谓的文采和文笔而言,也不是那么重要,我认为即使是白话记下也行。

其实,我们工作中处处存在研究的课题,而且很多我们都在坚持不懈的在做。如:

语文吟诵课;硬笔书法教学;精致的课堂的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在后进生中的落实;物品摆放与学生习惯;家长课堂在教学的现实意义等内容。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做,重点做的工作,我们只需要整理就行。


李教授在“引导教师写作中”有这样的发问:

一学期过去了,我们的教学留下了什么?

一年又过去了,我们的教学留下了什么?

一辈子过去了,我们的教学留下了什么?

我们不妨都这样经常问问自己。

紧接着,李教授又给出了建议,个人非常认同:

1 .树立“成果意识”

2 .激发“著书梦想”

3.推动“及时写作”

4 .促进“多样写作”

    从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到考研论文、课题报告

5 .持续“适度写作”

关于课题和科研,用魏书生的话总结挺好: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

    课后的胡思加乱想,但欣慰的是我用直白的文字记了下来。

    也算一点儿小结吧!(2019年3月26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3: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