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古往今来人们向往文明、追求文明,而作为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文明。
其实,文明礼仪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上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不乱扔垃圾……
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集中表现,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上的。所以,个人文明才是根本,鲁迅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举。”所以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铸造的。古人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你不学习“礼”,将来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足。这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文明礼仪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告诉我们讲究文明礼仪的人要从身边的待人接物做起,要关心身旁的一点一滴。
然而,在学校里,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例如,有的同学把人撞倒了,也不道歉,反而还骂那位被撞倒的同学;当同学们辛辛苦苦将校园打扫干净时,在校园隐蔽的角落,就有一些同学马上搞“破坏”,又出现“雪花”了,还有随处可见的垃圾……种种不文明的现象,都会出现在我们的校园,为此,老师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但都以失败告终。大家想如果是这样的情景,那该有多好哇:撞倒同学之后,立即说声“对不起”,并将同学从地上搀起来;当地上出现“雪花”时,同学们都自觉地捡起,丢进垃圾桶中……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路,半途之中偶遇一位老者,年轻人大老远地喊道:“喂!老头儿!这儿离张村有多远?”老者脱口而出:“五里(无礼)!”年轻人听了,真的足足走了五里的路,一直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仔细想了想,顿时恍然大悟。没错,文明礼仪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像阳光样受人欢迎,因为它为所到之处带来了光明与温暖,与之相反,则会得到和这位年轻人一样的惩罚。
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就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的美德。我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我们作为小学生,要养成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关心同学、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材!成为一个真正的文明人!
子曰:“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与文明相伴,与礼仪同行,和天空一样透明纯洁吧!从你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