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3 23:2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目标:

1、通过师生、生生的谈话交流,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内容、目标、和主要学习方式。

2、在已有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协商、完善针对本学期学习的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

3、通过分享《课程纲要》,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学习重点: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

学习难点:结合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总结、制定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方式。

学习过程:



一、通过交流,帮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

师: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继续来探索数学。其实数学就在你的 身边,一直伴你成长!

      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看看这学期将要学习哪些数学知识。见见新朋友。(板书“见见新朋友”)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目录。本学期加上总复习我们要学习八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第二单元是。。。第三单元是。。。这节课我们将要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标三个方面整体的了解一些数学课本。我把每个单元所要学习的新内容藏在了百宝箱里。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了解学习内容。

师:我们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大家还记得怎样计算吗?本学期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增加一些难度大家还会吗?

师:你们 真是厉害,这些都难不倒你们,相信大家在学习本单元时一定考出好成绩。

(2)思考学习方法。

师:8+8=16所以16-8=8,8+8=16是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我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的知识,这也是一种迁移的数学思想。它也是一种“相加算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再学习新内容时还会学到“破十法”“连减法”等等。

(3)明确学习目标。

师: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够运用呢?比如:我们去超市买东西。谁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去超市买东西的经历?

生:。。。。。。

2、100以内数的认识。

(1)了解学习内容。







上学期我们学习到了20,本学期我们继续往后学习更大的数,现在请同学们先估一估这些羊有多少只?估算也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大家先估一估这些羊有多少只?你是怎样估的?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大家在过年时有没有得到压岁钱?你认识那些钱都是多大的吗?本学期我们也要一起认识人民币,相信大家现在也有所了解,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有了压岁钱一定要合理利用,不能乱花钱,要对自己的压岁钱进行合理安排。比如:买一些学习用具,给爸爸妈妈买礼物等等。

5、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图案很漂亮,其实他们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本学期我们也要一起探究这种规律,我们先观察这几幅图看看。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图片和景观,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你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6、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大家还记得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

本学期我们继续学习一些图形。

这些图形是一些立体图形,它们与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联系,大家认真观察这些图形。

大家在寒假期间通过摆拼“七巧板”,也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请大家认真观察,相信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7、分类与整理







听了介绍,谁能说说,这学期我们将认识哪些数?认识哪些图形?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大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到哪学到哪,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超市、在街上、在公园等等地方,你在生活中用过数学么?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同桌互相说说。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对同学们进行评价。一个是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同学们如果上课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认真回答老师的问题,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信作为奖励。还有就是作业方面:谁的作业完成认真、书写工整,老师会在你的作业本上盖上“一级棒”的印章,代表老师对你的作业非常满意。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很想得到很多的表扬信!那就努力学习,好好表现,相信你是最棒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2-23 23:24:11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郑瑞霞  二七区运河城实验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1 08: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