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来临之际,我拜读过了李炳亭老师的《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一书,他通过课改以来多年思考、实践之后,对高效课堂教育体系做了总结与全面展望。捧书细读,李老师在这本书中系统梳理了高效课堂教育实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心得,这些文字不仅是针对课改问题的有目的的表达,也是对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完善。作为一名教育经验并不丰富的教师,透过这些浅显易懂的语言,使我认识到:要想使我们的课堂绽放“高效”的课堂之花,就要实现课堂中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过程。
“高效课堂”我们可以简易地理解为减负和增效。“减负”就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增效”就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以往“一切为了应试”的课堂上,我们辛苦地备、教、改、辅、考;在各种课堂改革的范例前,我们认真地模仿、借鉴、尝试,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得到的是学生的反感和社会的责难。根据教育的发展,现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怎样在课堂中绽放“高效”的课堂之花?这些问题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首先,它是师生积极参与的课堂。高效课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我们可以从原来立足教师的“讲”到教师的“导”,从原来学生的“听”到学生“悟”。以前的课堂最多的就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而现在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充分给学生提供生生互动的机会,由学生来当小老师,回答同伴们提出的疑惑。在这里有交流,有质疑,有争辩……学生的思维在一个个问题与回答中碰撞,激起火花,教师只是适时地追问和小结。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尝试,学生能够感受到新知并非别人教给他的,而是他自己通过发现悟出来的!这样的“奇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自己找到真正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真正体现了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学生获取了一种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其次,它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课堂。改造规训式课堂,创造人性化课堂是道德课堂应该追求的首要标准。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到预定的答案。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就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师常采用灌输、强制、训练等方法,不仅远离现实生活,而且违背学生天性,所以课堂显得机械乏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人性化课堂就是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思想不一、能力不一、个性不一,面对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我们不能千篇一律,简单地采用“大锅烩”的方法,而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使课堂适合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我们在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教为引,在课堂中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创设情境,结合教具、活动、游戏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真正保证其主体地位,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
再三,它是师生和谐关系的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是学习的辅导者,但是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们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宽容学生,从细微处关爱学生,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要做到公正对待、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发现其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上进,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能为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要构建师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课堂,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中乐学、爱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