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第2节 密度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2.会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的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学习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和研究物质的密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究兴趣。
重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找规律。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认识密度的单位。
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天平,砝码,长方体蜡块、木块、铁块、铝块、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如果有人问你:棉花和铁相比,哪一个重?你也许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铁重!如果再问你:一只铁钉会比一大篮棉花重吗?你怎么回答?可见你原来的回答不正确!也许你还会有疑问,别急!学习了密度的知识以后,你就会明白你错在哪里。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问题: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2.设计实验: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形状规则的物体)。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表格。
3.进行实验:几个不同体积的铁块和几个不同体积的铝块(形状均规则),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与体积相关的长度,计算它们的体积。一部分小组测量铁块,一部分小组测量铝块。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1 铁块1
2 铁块2
3 铁块3
4 铝块1
5 铝块2
6 铝块3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铁块和铝块。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分别称量不同体积的铁块(铝块)的质量,并记入表格。
(3)用刻度尺测量铁块(铝块)的各边长,计算铁块的体积,并记入表格。
实验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天平、刻度尺使用规范;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
5.数据分析与归纳结论:
(1)分析各组实验数据表,请学生观察并说明数据反映的规律。
学生讨论得出:物体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也就是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既然成正比,就有比值,大家算一算每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看有什么发现?现在综合我们实验中的两种物质的数据,再来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对于刚才的数据处理过程,同学们会感到运算量大,数据比较繁琐。除了这种方法,大家看有没有不用计算的数据处理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作图象的办法。)
(2)用图象描述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指导学生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为一条直线。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图象,会发现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得到近似的一条直线。
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典例解读
【例1】如下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图线a、b分别表示物体甲、乙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线可知ρa∶ρb=。
【解析】从图线可以看出,当体积相同时,a的质量是b的4倍,当质量相同时,a的体积是b的14,所以ρa∶ρb=4∶1。
【答案】4∶1
(二)密度
教师引导: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物质不同,其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就是说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里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交流总结: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计算公式:ρ=m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3.单位换算 1 g/cm3=1×103 kg/m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