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81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记录(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讨论主题:把握教师定位,有效调控实验课堂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急于求成,与其花许多的时间“做实验”还不如“讲实验”、“背实验”这样或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学生往往过了一些时间就会忘记,谈不上什么能力培养。新教材把学生动手实验融入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意识。为此我们必须转变陈旧观念,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实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并不是简单的技能模仿,而科学实验探究才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应过多限制学生,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去提出新的问题,去交流讨论。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自己去提出一个个问题、去假设、验证、讨论。教师必须加强对实验的理解,尤其对实验探索过程的理解。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勿容置疑的。但要想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老师不仅应该是讲台上的智者,更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管理者,而不是旁观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主题:教师设置问题情景,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使学生能进行有意识的实验探究和提高他们对实验探究的需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有了实验探究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最近所掌握的知识和原理,设置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意识。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注意“度”的问题。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形成认识上的冲突,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因此,要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情景,设置的问题应既是学生可接受的,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排除障碍。

     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改进实验方式,使实验教学跟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重视探究过程,不仅让学生动手实验,更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展成更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如《摩擦力》这一课,可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然后由学生自主讨论出“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把学习的过程真正交给学生,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主题: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实验材料一般以教师准备为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参与材料的准备。如果只由教师准备而学生被动接受,往往会造成材料单一,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的后果。要使学生爱实验、会实验,就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尽可能地自己准备材料。

观察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因课而宜,有些是实验室中现成的,也有些是实验室中空缺的。对于后一种材料的准备,学生无力解决的,老师准备;学生有能力解决的,发动学生准备,像塑料尺、橡筋、玻璃瓶、小镜子,或采集一些花草树叶等这一些简单的,容易取得的小物件,学生也往往乐于接受。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我把这项工作列入学生的科学成绩考查项目中。对于一些有难度的,发动学生自愿准备,并把这个项目列入分项。如教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前,让学生去收集关于潜艇的各种知识。同学们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浏览等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潜艇图片,了解了潜艇的发展史,还发现了潜艇能潜水的秘密,为新课的研究打下基础。如《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的实验材料,从装水用的容器,到水中沉浮的各种物体,直至盐、糖等,都由学生自己准备,想研究什么东西,就准备什么东西。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各种各样,具有普遍性,并具有互补性和可比性,便于学生合作实验,而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通过让学生参加这些准备工作的结果:许多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了材料,他很想知道这些材料究竟干什么用,他就会去预习课文,甚至在家里自己先研究一番,长此以往,学生研究自然的兴趣就被自觉地带到了课外。由于实验材料好多是学生带来的,在实验时,会发现他们会相当爱惜。由于学生在实验准备阶段就参与了工作,他们在实验中会更积极主动,实验指向明确,更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我认为,教师在课前辛辛苦苦大量做准备,课中让学生观察实验当然无可非议,但是,让他们经历一次全过程的实验,不是更好地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吗?况且,在师生共同的参与的准备工作中,融洽了师生情感,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主题:改进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验仪器,装置,步骤等所进行的一种设想和规划。科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学生很感兴趣,但越来越多的验证性实验,会使他们很快会觉得枯燥乏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发展成一种持久、探究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创新品质和思维。

如在教学“在不同情况下,物体获得的太阳热是不一样”这一节时。传统的实验方法是教师先提出观察要求明确观察目的,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让他们知道在不同情况下,物体获得的太阳热是不一样。但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先设计一个问题情景,然后让学生提出假设,再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最后由学生自己获得结论。以上所举案例对于注重结果的传统实验教学或许没有意义,但在探究实验方法运用中,却发现一些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内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可以自主地观察提问,交流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主题:发挥实验优势、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统一。那么要实现这个转变,加强和改进实验的教学方法就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优势,使科学课变为动手、动脑课,变为实践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验检验真理”的深刻含义。

传统的实验教学,验证性的较多。这种实验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步骤、方法及注意点等详细而周密地交代清楚,甚至连结果也预先告诉学生,学生只需依样做。《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今天,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如《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中,不是先告诉学生用哪些方法可以让物体浮起来,然后让学生一个一个试,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想办法,让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虽然有的同学想的办法不够全面,但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他们不光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发现知识的方法。

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实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和关于实验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不能过于看重知识的掌握,或仅以此为满足。实验的重点是“做”和“学”的活动过程,因而特别强调“做”和“学”的体验。让学生经历并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这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大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主题:开放实验课堂、营造自由实验环境



教学就应该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养成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事实上,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潜力的充分发挥,都不是靠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的学习所能达成的,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在科学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核心的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要从有限的时间中最大限度地抽取足够的时间给予学生去深入,去实验,去探究,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经历搞科学的过程,这比获得最终结果更有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应确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开放性实验来代替原来的学徒式实验。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自己设计出有意义的真实任务,将任务作为学习的起点,把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作为学习进程的线索,让学生自己学科学,做科学,激活学生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桌上已有的材料制作一个发生罐,学生从自己制作的这个发生罐体会到要减轻噪音就要控制物体发声。于是学生会讨论哪些材料发出的声音比较轻,经讨论汇报以后,根据自己所确定的材料再重新制作一个发生罐。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从“动手做—感知—讨论—重新做”这样一个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体会到科学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解”,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借以渐渐地掌握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品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体会到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

一般实验的表现首先是“实验目的”的强制性,作为教师或教材提出的实验具体目标不因学生实际而改变;其次是实验步骤和顺序的固定性及实验方法的单一性。这样做,客观上抑制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扼杀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实验教学倡导开放式实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给学生或少给学生限制、提示或暗示。教师要做的只是把问题交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和类别的器材,让学生自己选用并完成实验;给出一个大概的实验要求,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或所能利用的器材,自己设计多种实验方法、步骤,并从中选出一种最好的。例如《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实验,学生经过尝试,不仅发现了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物体浮起来,还发现了改变水的性质也可以使物体浮起来。

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在现实实验教学中威胁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观念随时可见,大多数学生害怕实验不当,不符合教师的要求而被训斥,害怕实验失败,因此在实验探究中,我们要抓住学生情感变化,善于察言观色,创造积极自由的情感境界。参与他们的活动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做到“以情动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热情,真正使实验成为创新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这样的实验氛围中“手”“脑”有机结合,克服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5:13: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主题: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在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更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与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探究能力。

1、坚持实行异质分组,落实个人责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主动性,除了学习兴趣等因素外,跟没有合理分组并落实个人责任是有重大关系的。一般来说,教师在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落实个人责任。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的可竞争性。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组长负责科学探究实验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观察或实验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材料员负责探究材料的领取、保管、归还工作,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工作。当然,角色可以经常轮换,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的。总之,每个成员必须明确各自所担任的角色,明白该为小组做什么。由于我们所教的班级里,学生的座位编排不是以成绩为依据的,所以我们只要随机安排,就能快捷地组成异质的小组了。

2、、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

合作学习的技巧是小组成效的关键。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技巧既非与生俱来的,也并非在团体之中就会自然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传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取小组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讨论”等,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另一方面,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或者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又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占去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担任记录员,使其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的必要性;让爱调皮、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使其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合作学习的行为。如果能定期调换各种角色的话,还能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8 18: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