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21:4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10月11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既是立身之本、民族之魂,也是富民强国的精神力量、国富民强的精神坐标。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立德修身。对于选人、用人,提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于个人、家庭、国家来说,“德不孤,必有邻。”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在关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总书记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一再强调崇德、明德、修德的重要性。怀揣兴国之梦、立人之心,自当在感受平“语”近人中崇德、明德、修德。
  崇徳,要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维不张,国乃灭亡。”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的时候,引用了这一句古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这四大纲纪一旦废弛了,国家就有可能面临灭亡的绝境。同样,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规,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崇德是兴国和立人的基石。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构成了当代中国的“立国之维”和新时代亿万人民的“价值公约数”。崇德,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学习“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守岛卫士”王继才等时代楷模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鲜活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厚重的道德修养,外现于行立德修德之行。
  明德,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指的是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这句话不仅是古代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当代共产党人必须修炼的良好品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对于共产党人而言,肩上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重于山,必须做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事业发展凝聚更强的精神力量。明大德就是要坚守“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补足精神之“钙”,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增强“四个意识”。守公德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严私德,就是要认清“私德不是私事”“私德不是小事”,严守八小时之外的纪律规矩,重视家风家教,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4 12: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