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8-10-16 00:32:0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听写生字词,同桌进行互评,然后反馈书写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易错字纠正、强调。
2.指名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梳理、归纳。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鸟情
1.快速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爱鸟、懂鸟、护鸟。
2.自主学习,体会父亲的“爱鸟”情。
(1)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父亲非常爱鸟,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理解。
(2)学生交流自己读画的句子,课件适时出示句子:
A.“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引导学生抓住“一生最喜欢”体会父亲爱鸟情深,同时抓住“歌唱的鸟”体会在父亲的心里,觉得鸟儿的叫声都像歌声那样动听,进一步体会他对鸟儿真正的热爱之情。指导朗读句子,注意强调“一生最喜欢”这一短语的朗读重音。
B.“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引导学生联系前一句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看到鸟儿快活的情形时,自己的心里也感同身受,表现了父亲的喜怒哀乐已经深深地与鸟儿连在了一起,这是源自他内心对鸟儿真正的热爱之情。
3.探究交流,感知父亲“懂鸟”的表现。
(1)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第2-16自然段,看看父亲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判断树林中鸟的生活情形的,试着用文中的词句来概述。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深入组间进行点拨指导。
(3)小组代表班内汇报学习交流情况:
生:我们觉得这位父亲非常了不起,他竟然可以通过观察叶子动还是不动来判断有没有鸟。
课件出示句子: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师:是啊,叶子为什么在动呢?父亲的答案是什么?
生:父亲知道,如果没有风的时候,叶子在动,就说明里面有鸟。
师: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是一个善于观察发现的人。
师:对,父亲通过认真观察便能判断树上有没有鸟,确实对鸟的习性非常熟悉。(板书——看:鸟动)
生:父亲还能通过鼻子闻的方式来判断树林里有没有鸟。
师:谁能说得再具体点?
生:因为父亲知道,如果树林里有鸟过夜,黎明时它们肯定会呼吸、歌唱的,所以就会有鸟的气味。
师:你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有,我从“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一句知道他说的是事实。
师:更了不起了,通过闻鸟味也能够判断有没有鸟!(板书——闻:鸟味)
师:听到鸟儿唱歌,父亲又知道了什么?
生:他知道这是鸟儿最快活的时刻,说明父亲还可以通过听的方式感受鸟儿的心情呢!(板书——听:鸟声)
4.质疑交流,体会父亲的“护鸟”心愿。
(1)质疑:当快活的鸟儿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你体会到父亲怎样的心情?
(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最容易被猎人打中”想象父亲对鸟儿安全的担忧。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体会父亲的担忧不无道理,并从中进一步感受父亲熟悉鸟,更爱护鸟儿的心情。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父子俩的对话,注意读出两个人物不同的说话语气(父亲充满慈爱,“我”则充满了好奇)。
6.课件出示句子:“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思考“我”高兴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结合前面的对话,体会“我”一方面为父亲如此爱鸟、懂鸟、护鸟而感到骄傲、开心的心情,另一方面,如此熟悉鸟儿的父亲不会像猎人那样去伤害鸟儿,所以“我”心里觉得特别庆幸。与此同时,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我”受到了父亲的感染,心里激发出了对鸟儿的爱护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读出高兴的语气。
7.延伸:这样的父亲会是一位猎人吗?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他们注意联系前面对父亲的感知进行讨论。
(2)教师归纳:是啊,这样爱鸟、懂鸟、护鸟的父亲肯定不是一位伤害鸟儿的猎人。
三、课堂小结
1.指名学生说说通过课文学习自己有什么收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从文中父子俩的身上受到感染,激发爱鸟、护鸟之情。课件出示爱鸟、护鸟公益广告语:A.手牵手科学爱鸟、护鸟,心连心共建生态家园。B.听一声清脆的鸟鸣,心灵就注入一片阳光。学生齐读句子。
2.教师小结:孩子们,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做爱鸟、护鸟小卫士,共同为鸟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乐园吧。
板书设计
看:鸟动
22.父亲、树林和鸟闻:鸟味(爱鸟、懂鸟、护鸟)
听:鸟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