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教反思 请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环境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08:3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花的绽放,取决于花生长的环境。一个孩子的顺利启程,需要这一路所呈现的风景!



      接着《陪读妈妈》的剧情升级,让我看到4个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却让孩子的路截然不同。
      第一个孩子丁一一,妈妈是个女强人,爸爸是个大学老师,一个辣妈一个暖爸,虽然孩子呈现出来很叛逆的状态,一个紧迫追赶的妈妈,一个细心疏导的妈妈,虽然有很多激烈的场面,但最后都以柔情结束。只是需要妈妈在教育儿子的时候,不能过于强迫,应该给孩子发言的机会,给孩子选择喜欢的爱好。并应该给孩子鼓励,相信自己的孩子。初中生应该给一些私人空间。
      第二个孩子就是一个贫困家庭,爸爸每天卖包子,妈妈为了孩子来到加拿大陪孩子,去各个中国陪读妈妈会的家里打工,孩子在学校就是个胆小,自卑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都很爱她,可贫困家庭的背景,家人将一辈子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在学校孩子都很认真学习,不赶浪费时间,不赶跟其他同学出去玩,朋友也少。有一个朋友带着他出去见见世面,别人在玩,他都在看英文单词,听妈妈的话,因为妈妈说他们没办法出人头地,只希望孩子有出息,可以在其他人面前抬起头来。所以,在这加拿大留学过程中他时刻小心翼翼,在他人同学面前感到自卑,这一路上他压力很大。有一次妈妈在跟别人打工中不小心将给儿子买的书,只好讲老板家儿子的书先拿走让孩子借读,而儿子以为是妈妈买的特别开心,再加上他特别喜欢看书,整天爱不释手可一次食堂吃饭,被老板儿子看到书的标志,发展是自己的书,就大喊:偷书贼,男孩发怒反抗,可最后双方父母交流,儿子知道了事实,大哭跑出去,妈妈紧随其后,他对妈妈大喊说出自己的心声:妈,我很累,你这样做,让我在学校怎样面对其他人。贫困的背景压不倒人,父母将改变贫穷的压力放在孩子身上,最后只能让孩子从小背负了很大压力和负担。
      第三个孩子:爸妈有钱,有车,有背景,有爸爸妈妈疼,是其他陪读孩子羡慕的孩子。可没人真正的理解孩子背后承受的痛苦。
爸爸的常年在国内,妈妈在国外,导致爸妈之间有很大问题,而孩子在这个环境下从小就变得很成熟,在大家一起的场面中懂事,有礼貌,给别人呈现一副家庭幸福的好场面,让其他人羡慕,可孩子知道自己到底生活怎样,内心是孤单的,虽然家庭条件丰厚,却并没有感到开心。
      第四个孩子是个女孩子,性格开朗,积极向上,在孩子团队里,帮助他人。她从小跟着妈妈就在加拿大生活,两个人相依为命,可妈妈的教育是开放的,虽然没有爸爸,但她的教育中并没有出现太多问题。
学习上妈妈会根据孩子的想法、能力给孩子一定空间,让孩子自由发展,并且很相信自己的女儿;在生活中就是朋友,相互分享心情,相互安慰,相互呵护,让孩子感受平等的对待。所以,孩子喜欢音乐,她就鼓励孩子认真学习。孩子晚归的时候,她收到孩子的电话,孩子告知原因后,她不会怀疑孩子,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干什么。
      在学习上鼓励,爱好上支持,生活上相互关爱,这是她交给孩子的。所以,孩子就不会过分叛逆,虽然,她的成长缺少父爱,可她向往拥有父爱,也在鼓励自己的妈妈寻找真爱。可能对于我们国内的教育还做不到过分放手,可过激的行为,并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
      四个家庭,四个孩子,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可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的时候,无论家庭背景如何,无论遇到什么原因,请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让他们拥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生长,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
      就像电视剧里有段台词非常好:不要让你的孩子当成你的附属品,让他成为你理想人生的执行者,应该把他当成你的好朋友,而不是总是命令,应该平等交流,每个孩子都是夜空中的星星,每一道光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看星空的时候都觉得很美,为什么不能好好面对自己的孩子呢,却要争个胜负呢?
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作为家长在家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环境,作为老师在课堂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环境,相信一定会收获一个健康的孩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08:31:24 | 只看该作者
请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环境成长



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崔敬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2: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