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花卉市场,有家店里的水晶窝特别大,这让嘟想起去地质博物馆见过的水晶们,很想再去那里再看一看。且不说博物馆里光彩夺目的各色矿石,路上就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出门坐了75路公交车。刚上车嘟就问:“咱们做几站下车啊?下车的地方远还是政七街远?”政七街是嘟周六上音乐课的地方,经常是坐75路到那里下车。我百度地图了一下,“政七街是第13站,咱们今天下车的地方是第19站,政七街近。”嘟笑了笑说,“那么远啊,比政七街远6站呢。”我心想这小孩还挺爱算数的,不错。
车走到花园路北站。嘟又问了:“妈妈,咱们是不是还有7站就下车了?”嘿嘿,记得还挺准的,“没错,就是7站下车。你怎么知道的?”我故意问他。“因为这一站之后是政七街,1加6等于7啊。”
我看小孩对公交站挺感兴趣,就决定考考他。“从花园路北站这一个站牌开始,我们再过7站就要下车了,那我们会经过几个站牌呢?”
嘟开始低下头,用小手在腿上比划,心里好像在数数。比划了半天,嘟抬起头,“是8个站牌。”“恭喜你答对了!”我看他比划的那么费劲,想着给他简化一些算了。
“如果从这个站牌开始,我们要坐4站,那么要经过几个站牌呢?”
嘟又开始比划,这次显然简单多了,小手点了几下,就报上数来:“5个站牌。”
看嘟依然采用的是不知疲倦挨个算数的策略,决定给他换个例子,看是不是有助于他发现规律,“我们住4楼,从1楼到4楼需要经过几段楼梯呢?如果1楼到2楼这种算1段楼梯的话。”
嘟又用小手点了点,回答说:“3段楼梯。”
看着嘟一直那样一个个算,我有点忍不住了,就很想把“方法”告诉他。但突然又想到最近接触的乐高理念,三角形稳定性都不给孩子说,而是让孩子自己去试验、探索。于是就继续问他,“如果我们从这个站牌要坐1站下车,那么会经过几个站牌呢?”
“哈哈,这个太简单了!2个站牌呀!”嘟在“嘲笑”这道题目简单时,突然露出非常兴奋的表情,“妈妈,我知道啦,我知道啦!”继而得意忘形地,转变为吹牛的神色,“这种问题对我来说,真是小菜一碟,哈哈,你随便出!”
看来嘟终于弄明白了。我继续出题:“从一个站牌出发,如果坐20站,要经过几个站牌呢?”“哈哈,20加1,21个站牌!”“从一个站牌出发,如果要经过58个站牌,要坐多少站呢?”“58减1,57站!”
这件事虽然很小,却给我很大的启发。如果开始就告诉孩子方法,他直接知道了“小窍门”,遇到类似的问题,顶多会“直接运用”。而绕了这么大一圈子,孩子自己经历了“艰辛的”反复计算过程,而后从中发现规律,探寻到了公交站牌的“秘密”,不仅有成就感,印象也会深刻的多。而随着这种积累的增多,体验的增多,当孩子遇到同类问题会解决,而遇到新的问题可能也不胆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