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挖掘教材中的生活性,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就是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代数学教育重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重视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理解周围的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意义,而不是把数学变成枯燥的运算,冷冰冰的数字。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因此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所以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比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收到了一些效果。

一、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性

首先,我认真地钻研教材,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我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从“量黑板的长度”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一开始,通过让学生用小尺子量黑板的长度,让他们感觉厘米这个单位太小了,这样1厘米1厘米地量太慢了,从而产生需要大一点的单位的愿望,这时再引出“米”这个长度单位,就顺理成章了。接着,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说:“1米有多长呢?请你们借助身边的事物或自己的身体记住它。”这时,学生们忙开了,有的用1米量自己的身高,看看到哪儿,有的去量桌子的高度,还有的下座位去量窗台……当我让他们汇报时,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很严密,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1米有多长,当学生自己通过操作知道了米和厘米的关系时,我让学生用米尺分小组去量自己喜欢的事物,他们可高兴了,并且在测量中知道了要把0刻度对准被测量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多长……由于我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事物,所以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努力创设“生活数学”情境,使学生在“做中学”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做过的事情印象最深,学习也一样,自己感受过的,往往记得最牢。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 在讲“统计”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那么,你知道我们延庆有哪些旅游景点吗?”学生回答的同时,我随即板书了4个众所周知的景点。然后说:“怎样才能知道同学们最想去哪个景点呢?”有的学生说举手表决,还有的学生说用统计的方法,(因一年级已学过一些统计的知识)我当即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统计。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记票数。”于是其他学生说自己最想去的景点,我和另外3个学生一起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票数。不一会儿,统计完了,我问:“现在,能知道我们班同学最想去的是哪个景点呢?”他们一下子就说出来了。然后,我又问:“你觉得画正字有什么好处呢?”由于他们亲自经历了统计的过程,所以很快地说:“正字有5笔,数的时候好数,方便……”听了他们自己的见解,我暗自高兴,接着说:“能不能把这些数字填在这个表格里呢?”(事先画好的统计表)他们都跃跃欲试,我找了一个较差的学生到黑板上来填,其余学生来当小老师判断,很快就填对了。我告诉他们,把这些原始的数据填在表格里,这个表格就叫统计表。最后教学画统计图,为了引出以1当2的方法,我画的表格不够以1当1,我问学生:“不够24个格,怎么办呢?”让学生小组内商量办法,有的小组得出了用1个格代表2个人的方法,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且讲了这种方法的好处,只要不看错就行。紧接着让学生自己画好统计图,学生的兴趣可高了。我觉得,这样做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真正知道了统计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用,真正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模拟成生活场景,只要教师努力发现,精心设计,定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用活动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为了给学生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其产生亲切感。事实上,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完统计的知识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去调查我班同学的家庭人口,并填好事先画好的统计表,自制一个统计图,做好后,分析一下发现了什么。我发现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可高了,并且大部分小组统计的数字都是准确的,他们还从这次统计中积累了好的经验,如有个小组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小纸条,让他们写上自己的家庭人口,这样就比一个个去问高明得多。学生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班3口家庭最多,说明每家都有一个孩子,4口5口人的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等等。再如:讲完对称图形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动手用彩纸自己剪一个对称图形,他们剪出了各种各样漂亮的对称图形,我把这些图形贴到了展示园中,并评选出了巧巧手,这一活动,既使学生巩固了对称图形的特点,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真是一举数得。

总之,数学教学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就能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使现实问题“数学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8: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