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 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又处于本章的承上启下的地位。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3)情感目标
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3.教学重点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教学难点
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引导探究法、竞赛激励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相结合
2、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交流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关于把心脏比喻成“泵”,可以用发动机或抽水机等进行类比,进而说明心脏作为“泵”的作用。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充足的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师在课前把猪心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
五、教学策略
1、小组探究,明确心脏的结构。
根据学习目标所示,设计5个问题(即探究方案),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探究。每4个人为一小组,具体探究哺乳动物猪的心脏结构。
2、交流与合作,强化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各组之间在观察后要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及时总结,避免给学生错误的认识。比如学生看到的心脏模式图和实物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主动脉和肺动脉容易混淆;对于心脏的结构名称和所连通的血管,学生可能会找到一些错误的规律:心室连通静脉,心房连通动脉。学生在比较了心室和心房的壁以后,不知道壁的厚薄的意义,教师应该给两点提示:
l)壁越厚,说明肌肉越发达;
2)与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流向与它相通的心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只有收缩有力,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它很近的肺。
从而使学生明白壁的厚薄与输送的距离有关系。
3、借助课件,化解难点。
用实物观察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4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但对于血液流向,瓣膜作用这样的问题就有些困难。此时用适当的课件展示,既可以化解难点又避免单纯的说教,在教学工作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l)学生对于“心脏──输送血液的泵”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得不很深刻,此时展示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再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血液在流动,心脏是动力。
2)学生在学习两种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适时地展示瓣膜工作的动画,动画清晰地显示出房室瓣、动脉瓣的作用,学生根据动画内容进行归纳,从而化解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4、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设置了一个探究方案是“心脏内部有几个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探究时他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比如有的将水通入左心房,看能否从右心房出来;有的用镊子从左心房探入,看能否穿过右心房,再从左心室探入,看能否从右心室穿出……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给予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很有益处。
六、教学程序
(一)设置情境,激趣引题
1、谜语情境:
用一个谜语引入本节课题。给同学们讲个小谜语:胸中有个大桃子,头上插满小管子,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跳不止。 (打一人体器官),这是什么器官呢?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说出心脏,引出课题。(板书)
2、游戏情境
同学们想知道心脏的位置吗?请跟老师做:把你的右手按住胸部左侧,感受心脏的搏动。同时,利用PPT出示了两张图片,真实生动地展现心脏的位置,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描述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2、问题情境:
出现一个跳动的心脏动画,生动地展现心脏的搏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适时地提出问题:心脏是怎样泵出血液的?指导学生通过动画理解心脏的功能,引出心脏的功能,为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做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观察心脏(明确心脏的结构,突出重点,区别心脏的前后、左右,房间沟、室间沟及心脏的四个腔)
1.心脏有哪四个腔?注意两个心房之间,两个心室之间是否相通?
2.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
3.观察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
4.你还有哪些发现?
(三)交流合作、师生总结
(根据心脏的结构推测各自的功能,突出重点)
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2.心脏四个腔之间是否相通?
3.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是否有一些特殊结构?这些特殊结构可能有什么作用?
4.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和学生一起,提炼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先有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明确指出:
(1)心脏由心肌组成,围成四个腔,能产生有规律的收缩。
(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能产生较大的动力将血液泵至全身。
(3)房室瓣和动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心脏中血流方向是: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利用动画讲述心脏的工作原理,突破难点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要活着,心脏就不停地跳动着。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从来没有休息过,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出示心脏工作的示意图。提问:心脏是怎样工作的?正是心脏自主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才得以发挥泵的能力,不断地将血液泵至全身。那么,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进行循环流动的呢?下节课再来一起探讨。
(四)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1)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断的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2)人在参加劳动或体育活动时,心跳会加快,这样可以保证心脏输出的血量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但是,缺乏锻炼的人,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心跳会特别快,并出现不适感。这是为什么?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做?
(五)巩固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
1、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位置、形状和大小
3、结构
(1)四个腔、四种血管、两种瓣膜
(2)相连血管:房连静,室连动
二、心脏的功能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八、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个内容,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词也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的,活动起来才能有序,并从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个主要知识内容上,通过学生活动(分组观察、思考讨论)来完成。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好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为主体的度,怎样控制和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收与放是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