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5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冀教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变化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身边发生的变化现象。
  2.能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分类。
  3.明白记录物体变化的意义,并能设计具体的记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定分类标准,对变化进行分类。
  2.设计记录物体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科学探究必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身边的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认识到世界是变化的。
  2.明白正确的记录有助于活动的进行,对于科学探究非常重要。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记录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身边的世界是变化的;
  2.记录物体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制定标准,对变化分类;
  2.涉及记录方案。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冰块实物或多媒体素材(如冰块为图片,可能还需要水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变化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然后进一步讨论变化的分类和如何记录物体的变化,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和变化过程进行探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冰块,教师借助于冰水转化的例子进行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呢?对,这是冰块。大家知道冰块是怎么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冰是由水冻成的。
  (教师)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水成了冰,其实就是一个变化过程。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多不多呢?
  (学生活动)说一说。教师要求学生说说印象中其它的变化现象,并简单说说是如何变化的。
  (课堂作业)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变化现象写在黑板上,也可以要求学生将提到的变化填写在课本第一页的空白处,方便课余时间的观察活动。
  (承转)刚才大家举出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过程,可见我们身边的世界到处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说说理由。
  (活动)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变化吗?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看看这些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你们能不能自己讨论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
  目的是培养学生喜欢集体讨论、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学会提取有用指标进行学习的习惯,加深对科学过程的认识。在比较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办法:书写、画表、绘图等。
  (展示与评价)学生小组说说自己的结果(如果必要,可以使用投影仪等电化设备)。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注意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于不太正确的说法,可以通过让同学补充的方法进行改正。
  (承接)我们虽然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变化,也知道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再变化,但是,我们却不可能完全凭大脑记忆,即使现在能记住的,以后也许就会忘记。大家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学生回答)做记录。
  (教师)真不错,通过做记录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不但可以帮助记忆物体的变化现象和过程,还可以方便地和别人进行交流。
  (教师)我们知道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变化。那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变化,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怎样来记录这种变化?需要什么工具?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应该采用的记录方法,并设计一个观察记录的过程。
  (评价)让其他同学看看某一方案,说说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在学生小组的方案确定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进行自己的观察,在实践中检验和评价自己的纪录方案。
  七、教学流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2.多样的气候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能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天气图片,正确描述几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并做到认真听取别人的描述。
  2.知道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方法。
  3.学习用书中或自己设计的图案记录天气,记录基本正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用具
  多种有关天气现象的资料:录像、光盘、图片、课件;课前学生用各种方法搜集的天气预报信息;各种天气现象记录图案;彩色笔,配套学具。
  三、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播放一小段天气预报的录像,问学生这是什么。然后,可以结合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谈谈这几天的天气特点(如果近期天气状况稳定,也可以通过录像来展示不同的天气),让学生小组里比较不同天气状况之间的差异,总结说明,进而知道主要天气的特点。
  活动1:说天气
  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一些天气类型。
  在学生了解了主要天气的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展示某一种天气,然后让学生来描述该天气的特点。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更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这里的理由可能多种多样,但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多方面考虑问题,逐步培养综合、辩证的科学态度。)
  在学生分别表述自己喜欢的天气的时候,教师适时带领学生总结这些天气的特点,如冷暖、干湿等方面,即让学生认识这种天气的特点,也为下一步学生明白“天气是什么”时提供帮助。
  (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我们说到天气,就会想到哪些特点呢?
  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比较天气的主要特点,并要善于从学生的答案中总结归纳。
  (教师)天气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冷暖干湿、阴晴雨雪等好多方面。那大家平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天气状况的呢?
  活动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学生活动,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或写出获取信息的途径或方法,并且简要说说自己是如何获得消息的。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方法的同时,让学生想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那我们怎么来了解天气呢?
  (活动讨论)
  (设问)大家听说过天气谚语吗?
  学生回答。
  教师播放关于谚语的动画片或小课件,让学生认识谚语是什么。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去向家长、邻居等了解和收集天气谚语。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向同学们展示谚语的机会,并说说谚语所包含的意义。
  (注意:关于谚语的了解主要是为了体现人们一直以来对天气的观察和认识,即体现古代人民通过观察服务生活生产的丰富经验和成就。)
  教师播放天气预报的录像。
  比较现代科技手段与言语在预报天气上的差别,让学生探究得出利用谚语预测天气的优点与不足。
  (交流)模拟天气预报。
  学生选择一种天气预报的方式向大家发布最近的天气预报。从而比较不同形式的天气预报的区别和作用。
  (课堂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3.观测天气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温度计和测量风的仪器,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记录温度的读法。
  2.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用温度计和简易风速仪测量气温和风的大小,读数或判断基本正确;用图案或数据做记录,记录认真、基本正确;基本完成一件小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测天气的活动,使学生感受研究天气现象的乐趣,体会科学应该认真细致、实事求是,能既做好按分工自己应完成的事情,又与同学合作完成小组的事情。
  二、教学重点
  1.制定观察计划。
  2.制作仪器并进行观测。
  三、教学难点
  设计制定计划和记录表。
  四、教学用具
  吹风机、各种温度计、温度计刻度放大图、各种测风仪器和装置(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播放天气变化和气象站进行天气观测的视频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天气变化多端,但通过观测可以认识天气”的情景,然后进行教学活动。
  注意:常见天气特征主要有气温、湿度、降水和风等。但由于短期内气温和湿度的变化不是很大,在观测中要求的精度较高,所以在本课中主要制作较为明显的风向和降水量的测量仪器(本册为下学期教材,授课时正是北方的冬季,降雨的可能性不大,可以设计测量降雪量——雪深),而测量温度和湿度的仪器主要使用正规的仪器。
  1.小组讨论:观测什么?用什么观测?怎样分工合作?怎样观测?
  每一小组讨论自己的观测计划,目的是在讨论中让同学们将分散的意见逐渐统一形成小组的观测计划,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协作精神。
  在讨论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安全,观测计划具有良好的可操控性。
  ②小组分工明确,使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③观测所使用的工具和仪器较容易得到。
  ④能由观测内容和工具设计出合理的观测步骤。
  2.制作简易观测仪
  小组成员事先准备好活动中需要的材料,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在制作的过程中,将制作的步骤展示在投影屏幕或黑板上,即可以帮助学生制作的进行,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计划、合理的步骤的重要作用。
  注意:
  ①在动手操作活动中,首先要注意安全。
  ②作为测量的仪器,制作要尽量精确、标准。
  ③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说明各部分的作用,使学生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如何观测。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在制作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修改。
  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较好的风向仪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心得。
  (问题)覆盖在花盆上的画对角线的硬纸片的作用是方向的标示。那么,如何判断风向仪所测得的风向呢?
  注意:这里的关键是明白“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也就是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吹风机吹课堂上制作的风向仪来让学生进行认识和判断。同时通过课件来展示风向与箭头指示方向的关系。
  关于雨量器的制作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条件允许也可制作雪量器,主要是测量雪深。原理和雨量器基本相同。在制作的过程基本可以用制作风向仪的实例举一反三,教师主要指导学生设计步骤和安放量尺。
  3.建立小小气象站
  在学生们都备齐计划用的仪器之后,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小组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进行观测,体验观测天气,探究天气的乐趣。这里有三种方法,一是每个小组单独进行测量。便于以后结果的比较。二是挑选每小组的优势仪器,组成几个气象站进行观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器材的性能,缺点是可能分配不均。三是每个小组单独测量一项内容,大家分工合作。这样便于展示成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
  (讨论)在学生测量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周围环境对测量结果可能的影响。讨论得出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一切准备好之后,就是实测了。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观察,发现世界的奥妙,并将发现的现象和测量得到的数值记录下来。这里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为以后对观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打好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设计适合的表格,并进行绘图记录等。
  由于天气的变化缓急不定,所以,要想得出一个理想的结果,建议教师和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测和记录,在保证观测的同时,更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与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4.发布天气消息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表等方式观察记录天气消息的方法。
  2.认识和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程。
  3.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天气变化相关数据和天气预报。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能对天气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三、教学用具
  连续两周的天气数据资料、图表及天气预报常规用具。
  四、教学方法
  采用通过动手实验进行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在学生进行观测的同时要收集到同时期本地的天气预报资料,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发布天气消息的时候,能进行比较对照,知道自己的差距,养成科学审视的态度。
  活动1:天气消息发布会
  各小组成员将自己观测到的结果总结,商量出如何向老师和同学进行最好的展示,使大家直观、明晰地了解小组所要展示的天气状况。
  主要内容:观测结果的处理、处理结果的总结、发布采用的形式等。要调动学生开动脑筋,动用一切可用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展示,目的是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学生观测小组进行天气消息的发布,其他学生对其发布的天气消息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意见,由提出意见的学生进行说明评价。在各个小组进行发布天气消息的同时,教师将其结果记录在黑板或投影屏幕上,在发布完成后,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同期气象台天气预报资料,师生共同进行比较。在发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和青少年的学习讲讲可能的影响和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学生小组讨论在这次制作天气消息发布会的过程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前期:观察观测——中期:处理分析——后期:展示发布)?然后教师再将讨论的结果和气象台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进行联系,在每一阶段,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展示现在科学技术和设备设施等,同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天气探究的了解。
  (拓展引申)
  (教师)同学们,大家这次观测天气进行了多长时间呢?大家感觉累不累呢?
  (学生回答)
  (教师)气象台的工作人员为了给人们提供准确有用的天气预报,是不能间断监测的。我们这几天经历的辛苦观测,他们却天天在坚持。所以说,掌握科学、运用科学的过程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其实不只是科学,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就必须坚持。坚持才会胜利。
  六、教学流程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学生观测,教师收集本地天气资料
  前期准备
  观测到什么?能说明什么?如何发布?
  发布、评价、比较
  认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意识到科学探究的过程贵在坚持,只有重视探究的过程,才能收获宝贵的结果。
  拓展引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5.天气与生活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天气给人、动物、植物的生活造成影响,人可以利用不同天气做不同的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正确描述自己对不同天气的感受,并能注意听别人的发言;通过小设计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己提出至少一种改进生活用品的简单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树立学生关怀自然的意识,形成关注自身行动对环境的影响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人类对天气的改变和适应。
  三、教学用具
  各种天气活动的照片、挂图、录像等资料、制作材料和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是什么天气?
  (学生回答)
  (教师)这样的天气,你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回答)
  (教师引入正题)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关系人们的衣食住行。同学们知道天气变化对我们的哪些影响呢?
  (学生发言)
  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对不同天气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分析区别,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不同情景下天气对人类的影响作用。如晴天、下雪、微风、大风、干旱、雷雨、雾、绵绵细雨、暴雨、连阴雨等情景,都比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选择进行。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后,对其观点进行总结。具体情况视学生的回答而定,但一定主意要让学生明白,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好有坏,即使同一天气状况,对不同的人类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
  (承转)我们知道了天气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影响,于是古人是“靠天吃饭”,即使到了现代,也得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预报天气带给我们的影响。那么,我们人类的活动会不会对天气也会产生影响呢?
  (学生回答)会。
  (教师)那么大家说说人类的活动会对天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发言)
  (教师)大家有没有去过农村(或城市)?那里给你的什么感觉?
  (学生)讲述自己的感觉。
  (教师)其实农村的天气环境要比城市好得多,那里没有那么多的人,没有那么多的汽车,更没有那些污染大气的工厂。所以,人类对农村天气的影响也不如城市明显。请同学们比较教材P17的表格,比较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的差异,小组讨论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
  (学生活动)分析表格探究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教师)可见,人类的活动是可以影响天气的。那么谁能给大家讲讲其它关于这方面的例子呢?
  (学生)讲述人类活动影响天气的事例。
  教师要注意学生理解“人类活动能够影响天气”是可能出现片面的理解,认为只是负面的影响。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诸如人工降雨、修筑防风林等方式来改变不利天气的事例说明。
  (教师)展示P18的资料,最好可以借助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在这部分可以突出酸雨,进而引出下面的活动。
  (活动)调查生活的地方是否有酸雨
  活动之前,可以有教师向学生传授确定酸雨的现象或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去通过查阅资料和上网搜索的方式找到完成调查的办法。由于采用的方法可能不同,对调查条件的要求可能不同(如用pH试纸测试需要降水,教师就需要应该指导学生适时进行试验)。
  五、教学流程
  天气的类型或特点
  天气的感觉
  好的感觉
  不好的感觉
  初步认识天气的影响
  进一步认识天气的影响
  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调查酸雨
  1.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说出物质存在的三种主要形态;
  2.简述物体状态的主要特征。
  ◆能力与过程
  1.能通过观察知道某种物质形态的特点;
  2.比较区别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世界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采取灵活的方式。同时,还要尝试比较的方法,通过对固体、液体和气体性质的比较体验比较等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固体和液体的主要性质。
  三、教学难点
  固体、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比较。
  四、教学用具
  飞鸟、游鱼的录像;水、油、醋等液体;身边的固体;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量筒、天平、尺子等。
  五、教学方法
  让学生认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先对这两种相对直观的形态进行了解,然后再将它们和比较抽象的气体作比较,从而认识三大物质形态各自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来观察一组影片,看看这都是什么?在什么环境中,它们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呢?
  (播放视频)鸟儿在天上飞翔、鱼儿在水中徜徉的录像。
  (学生)回答教师上面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气态的空气和液态的水。
  (导入新课)其实除了气体和液体,还有一种常见的物质形态——固体。固体、液体和气体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三种主要形态。
  (展示)用投影仪展示气球、矿泉水、蜂窝煤等不同形态的物体。同时在黑板上绘出三个圆(如教材P20页)。
  (教师)除了在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少不了这些东西的影子。同学们想想我们平时还见过哪些物体是属于这三者中的?应该归在哪一组里?
  (师生活动)学生联想,教师将他们学生的结果按照他们的归类标注在相应的圆内。对于不正确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正确归类。
  (教师)下面,我们大家来研究它们的主要性质。我们先来研究固体。大家说说,现在,你能找到什么固体呢?
  (学生活动)
  (教师)虽然这些固体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大家对它们了解吗?我们下面就来研究它们这些固体具有哪些主要的性质。
  活动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同学小组内选择几种固体,观察固体的形状、测量它们的质量(估测与实测)、目测比较它们的体积、感觉它们的软硬和透明性等特点。
  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1.每种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有什么用途?
  2.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吗?
  3.不同的固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性质?
  在学生进行观察研究的同时,要求小组内做好结果的记录工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列出记录用的表格。)
  (评价)教师要求小组将各自的研究结果向大家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并总结出固体的一般性质。使学生明白不同的固体除了具有相同的性质之外,也有不同的性质存在,这也就是区别它们的基础。
  (动手做试验)测石块的体积
  教师可以提供规则的长(正)方体和不规则体两种固体,要求每个小组设计自己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解决如何测量的问题。同学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与大家交流,相互学习。
  为了加深学生认识固体、锻炼他们区分固体的能力,教师展示准备好的豆子、小米和细沙,然后将它们混合。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将豆子、小米和沙子混到了一起,可又舍不得扔掉,他还能把这三种固体分开吗?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看看你怎么来帮助他。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的方案。教师和其他同学对方案进行补充和评价。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请同学们说出见过的液体,教师选择几种常见的液体让学生进行观察。
  活动2:研究液体得性质
  与活动1基本相似,不过这次观察研究的是液体的几个主要性质:请同学们观察液体的形状、流动性、透明性;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等,并做好记录。在观察的同时,通过比较看看不同液体性质是不是完全一样?有什么不同?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几种不同液体混合之后(如水和油、水和醋等)。
  (学生)猜想: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还有没有可能再将它们分开?
  在学生猜想之后,教师提供实物进行混合,观察现象,进一步认识。
  (承转)现在,我们大概地知道了固体、液体的主要性质,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将它们与气体的性质比较一下呢?
  活动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首先,请同学们说说气体有哪些性质;然后对这些气体性质进行确定;最后是对不同物体主要性质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找出相同的特点。
  活动中,准备好所需仪器或工具,对具体的试验做好设计,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记录。
  (想一想)比较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你能说一说人们为什么对它们这样分类吗?
  (教师)课堂总结
  七、教学流程
  常见物体形态的分类
  固体
  气体
  液体
  研究固体的性质
  研究液体得性质
  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7.冰、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目标
  知道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认识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转化现象。
  ◆能力与过程
  通过化冰试验的分阶段观察记录,认识冰、水和水蒸气的状态转化及其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物质形态的转变,明白形态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不同形态的同一物体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
  化冰试验的操作与观测。
  三、教学难点
  由温度统计表认识转化过程的特点。
  四、教学用具
  试验台、温度计、记录表等。
  五、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认识物质状态转化的现象。
  六、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但是,我们身边却又一种神奇的东西,它能在三者之间变化形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学生)回答。
  (教师)这种物质就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水。水在自然界中很平常,那么,大家知道水在固体、液体和气体时被称作什么吗?
  (学生)固体叫冰;液体叫水;气体叫水蒸气。
  (导入新课)同一种物质怎么会在自然就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冰、水和水蒸气的变化。
  (教师)首先,我们来动手操作,进行化冰的试验。
  活动1:化冰试验
  学习小组每两组组成一个试验团队。将两份等量的冰用两种方式进行溶化:
  一组采用常温溶化的方式,每两分钟观测一次,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化成水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同时,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进行记录。
  另一组采用加热溶化的方式进行,也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再观测的同时做好记录。这一组同学除了要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还要记下到水沸腾的时间,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记录。这时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记录之后继续加热,观察沸水会发生哪些变化?
  (活动中注意被沸水烫伤!)
  然后,教师将记录表格发给学生,要求每个团队中的两个小组分别绘制自己的试验折线图,并将测量到的质量数据记录到表格中(记录图表见教材P26)。
  当学生小组将自己的试验结果记录到表格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规律与变化现象。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冰、水及水蒸气之间转化的过程,同时加深学生对这一转化过程的认识和对重要特征的认识。具体的引导过程可以参考P27的填空题和讨论题,让学生们讨论一下,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师)今天,我们在试验中观察了冰化为水的过程,其中也伴随着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其实水蒸气和水反过来也可以变成固体的冰。这样的现象大家见过吗?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现象。
  (学生)说一说。
  (教师)刚才大家说了一些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例子。这些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也被人们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我们一起来收集关于人们利用物质形态变化的资料,然后大家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外书、网络和咨询别人等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锻炼学生寻找和利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8: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