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特别耐读的儿童故事,故事本身内容也是比较浅显易懂,孩子们也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明白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在李静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中,我的观察点是学由生疑,主要是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能依据目标对学生的问题合理分化,引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追问、分析、解决等活动开展有深度的学习。在我的观察中,李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有40多个问题,稍显多了些。其中会出现一些无效问题。例如:会了吗?读完了吗?好不好?课堂中应尽量少出现一些无效问题。在我的观察中,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有些薄弱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小猴子下山的路线时虽然用到了一系列的连接词(先-然后-还有-接着)引发学生对问题答案的思考,但是还是建议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能给与学生一些等待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锻炼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如果这些连接词能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不更是我们想要的吗?其次在讲到几个表示动作的字时如:掰。老师是这样问的:那你怎么知道这幅图是掰玉米?而不是扛玉米呢?给出的是图片,从图片上能清晰的看到小猴子的动作。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建议改成:从图片上我们看到小猴子是在()玉米。接着教师在讲扛的意思时,给学生讲的扛是长的物品。通常在生活中我们理解的扛都是针对比较重的物品。再次在老师想让学生帮助时,老师是这样问的:不知道贴在什么地方?找个同学来指挥一下老师。老师可以说:找个同学来帮老师。
总的来说。李老师的这节随文识字教学整个流程还是很顺畅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把识字的分量再加重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