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三备考会议演讲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22:1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的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实质就是二轮复习备考动员会议,也是百日会战部署动员会议。二轮复习备考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如何搞好二轮复习备考,夺取百日会战的最后胜利,打赢今年高考攻坚战,下面,我讲几条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下定决心
       打赢今年的高考攻坚战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今年高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今年的高考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社会对二高中的认可度是否进一步提高,去年高考我们的一本上线人数由189人到323人,社会对我们大加赞誉,但也有人说我们命运好,是因为学苗好才有这样的成绩。如果今年真正能够突破350人,社会上就会真正认可我们的实力,社会认可度就会大大提高,教师的信心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大大提高,今年的招生工作就会顺利,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就会到二高中就读,我们学校就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们已经召开了几个关于高考的重要会议,去年的高考动员会议,今年开学后的中层干部会议,百日誓师大会,全体教师大会,班主任工作会议,在这些会议上都强调了坚决打赢2018年高考攻坚战的问题。因此,大家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挖掘潜力,真抓实干,精准备考,牢固树立坚决打赢今年高考攻坚战的决心。
       二、坚定信心,聚焦目标,明确思路
       2018年高考的战略目标是,大幅度提高一本总量,一本上线人数要突破350人,大幅度提高二本质量,让更多的学生考入二本好学校,大幅度减少专科数量,争取本科升学率达到100%。
       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我们一本进线人数达到297人,二本以上人数达到922人,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有很大的进步,说明我们上一阶段的工作抓的是很有效的,从这届高三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来之不易的,从高三一开始我们就开始基建施工,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影响,这一届在高一的时候学苗也有一定的流失,应该说,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我们的路子对,年部抓的实,老师工作细,这就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必胜信心,在大连开会的时候,一些领导和教师说,这一届一开始就很稳定,如果保持好这个良好的状态,也许最后给我们一个更大的惊喜,能够突破400人大关,话虽然是玩笑,但这也反映我们的实力和信心。
      我们要在积极推进讲考学一体,颗粒归仓,边缘生提升,家校一体四大备考战略,而且要把这些大的战略转化成具体的操作办法,也就是要把战略转化成战术,比如边缘生提升战略,这是我们必须当做一个工程来抓的重要战略,对边缘生要高度关注,思想上要引导,心理上要疏导,学法上要指导,学科上要辅导,真正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强化八题,精准备考,务求实效
       上次开教师大会我提出复习备考八句话,把握时代主题,关注社会话题,剖析高考真题,科学确定专题,使用合适试题,找到学生问题,编制有效习题,教会学生答题。我感觉这几句话应该是我们复习备考的具体原则。 这应该是我们四大备考战略的具体化。
       把握时代主题,教师要参加一些高考备考研讨会,把握今年的高考动向,真正明确高考有哪些变化,从而明确方向,切勿经验主义。关注社会话题,特别是对文科来讲更重要,一些题的背景都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对理科来讲就是掌握一些有用的高考信息;剖析高考真题,这是我们确定复习备考专题的重要依据之一;确定科学专题,在研究课标,考纲,考试大纲说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二轮备考专题;使用合适试题,特别是我们自己组织的小考,更要注意这一点,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选题;找到学生问题,就是要通过考试找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编制有效习题,就是通过找到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编制习题,让学生强化练习;教会学生答题,答题有一定的技巧,一定要改拿的分一定拿来,要把知识和能力全部转化为分。
       总之,我们应该在坚持去年有效策略和方法的基础上,再拿出一些新的办法来,树立坚决打赢今年高考攻坚战的决心,不断增强必胜的信心,用持之以恒的恒心,做到精准备考,挖掘潜力,强力突破,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7 00: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