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 1、确定年级共读书目: 周次 | | | | | | | | | | | | | 1、仔细观察,尝试用完整的话表达图画的内容。 2、能够通过画面来想象内容。 | | | | 1.学习默读。 2.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学习抓住动作、心理、外貌描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 | | | 通过对封面、目录、内容提要等内容的了解,大致地了解故事的脉络和内容,初步了解主人公的形象。 | | | | | | | | 1、学习写读书笔记,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2、学会用句子进行人物外貌描写。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 | | | 抓住书中打动人心的精彩细节,采用不同方式演绎出来。 | | | | | | | | | | |
备注:每周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每个月按照阅读计划督促学生完成4本书的共读和交流,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从教师推荐书目中或自由选择喜欢的书来读(多者不限)。按时完成共读任务的同学可以向老师换取贴画,学期末由贴画数量和获得“读书之星”的情况相结合,评选“小书虫”。 2、周二、周三、周五上课前保证20分钟的读书时间,规定书目,规定页数(可根据学生阅读速度随机进行调整)。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根据书籍类型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相机解决学生读书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的2-3分钟,请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或说说自己感兴趣的情节、人物。后期,也可以引导学生边读书便勾画好词、好句,简单批注感受。) 3、坚持上好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围绕本周共读书目进行指导和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所读书目来确定指导课的类型,如读前激趣、读中指导、读后每节课要有1—2个方法的训练点;形式可以尽量多样化,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重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能够读懂内容,有自己的理解感受,并掌握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 4、鼓励学生以书为伴,每天放学后保证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周六、周日可以延长为一个小时,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的常态,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 5、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比赛,展示阅读成果,品味阅读快乐。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自编绘本、创编童话等等。每月进行一次读书评比活动,评比内容包括读书习惯的养成、读书的数量、读书的质量以及完成共读任务获得的贴画,评选出“读书之星”,给家长发表扬信,并将“读书之星”的照片贴在班级展示栏内,以激发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6、创建好“书香教室”,设计班级“书香园地”,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名人名言”、“书海拾贝”、“读书感悟”等,渲染班级读书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