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读书心得 苏门昆仲,棠棣之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1 08:4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寒假,与我校“至善读书社”的社员朋友们共读了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收获丰富、感触良多。本书以苏东坡的生平为线索,同时也展示了北宋那段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本次选择谈谈我对苏家兄弟的感受。

试想我泱泱中华,家中有兄弟手足的何以亿计?然苏门昆仲,真乃手足典范,同脉翘楚。长兄苏轼,字子瞻,其父“苏老泉”为其取名为“轼”,是寄望于他能高瞻远瞩,处事圆通(实则不然,哈哈);仲弟苏辙,字子由。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实则然也)。

首先,苏门昆仲是才情四溢的。苏门是小康之家,因苏洵之弟年少得中进士,家中藏书参列满架。年少的苏轼苏辙兄弟就得到耳濡目染,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很快,兄弟俩就雏凤清于老凤声了。据说,苏轼十岁之时就能写出奇绝的诗句,令其父苏洵为之一振。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20的苏轼与虚岁18的苏辙随家父苏洵一起启程赴京赶考,结果兄弟二人都以优等得中,进士及第。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称赞苏轼,“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仁宗看到兄弟二人制策后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其次,苏门昆仲是情深意重的。去年暑假,利于在成都培训的闲暇时机,我到杜甫草堂走了走。草堂门前环境清幽,但屡见旅行团队车辆穿梭其间。门前公园内有古代先贤的石刻雕塑像若干。“三苏”恰与“三曹”相对而建。同为一门三父子,皆为文学大家。然而,曹丕、曹植兄弟之间流传下来的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而苏轼、苏辙兄弟之间流传下来的是那首著名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家兄弟袍泽情谊的对比可谓天壤之别。苏家兄弟入仕后,因苏洵留京,苏辙须在身旁尽孝,故所受官位暂辞不就;苏轼外放为大理平事,签凤翔府判官。苏轼离京就任时,苏辙从开封亲自相送80多公里至郑州西,苏轼也看着年少的兄弟在雪地上骑着瘦马孤独而返,百感交集,直到弟弟的身影消失在古道尽头之后,东坡才再次启程。兄弟情谊由此也可见一斑。

第三,苏门昆仲是相互信任的。信任的最大标志,就是可以在谈话时做到“推心置腹”。兄弟二人,其貌各异,气质不同。苏轼健壮结实,愤世嫉俗,快人快语,典型的多血质类型;苏辙身材高大,淡泊自甘,沉默寡言,典型的粘液质类型。苏辙曾劝说苏轼“切莫与所有人都推心置腹”,苏轼受“乌台诗案”影响,欲跳河自尽,家中妻儿老小十口托付给其弟子由;子由家贫,又子女众多,7女3子的婚配都是子瞻帮助的,有几个女婿还是苏轼的弟子门生。苏轼病死在常州后,子由完成其遗愿,让侄子投靠在自己身边,并将苏轼与亡妻合葬。

苏门昆仲历经五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宦海浮沉,颠沛流离;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持。《宋史苏辙传》称赞苏轼兄弟: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0: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