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12 07:47:00
|
只看该作者
“校点调整并非瞎折腾”
“校点调整并非瞎折腾,这是解决市区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重庆渝中区教委基教科科长杨斌说,渝中区作为老城区,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老城区居住功能减弱后出现校点过多,而一些新兴居住片区校点不足。同时,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全区中小学校校点布局也存在问题;此外,像新华小学、民生路小学、大同路小学等则是高层建筑的裙房,用地无法扩大。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也让当地政府头疼。据调查,大量学生选择读人民小学、巴蜀小学、人和街小学等名校,导致学生人均用地面积指标下降。而有的学校生源不足、办学规模较小,造成资源浪费。杨斌透露,按新规划,该区将在化龙桥、黄沙溪、石油路、人民公园等地分别新建一所小学,并对大坪小学进行扩建,对解放小学进行改建。
按渝中区教委规划,到2015年,中小学总数由59所调整到44所,总共减少15所学校。
近几年,重庆通过“撤、迁、并、建、扩、改”等有效途径,整合教育资源。仅2000年以来,渝北区就撤销村小75所,迁建小学1所,合并初中3所、小学1所,扩建初中16所、小学156所。
重庆铜梁县华兴镇中学和华兴小学两校紧邻,初中校舍场地有余而师资不足,小学校舍场地不足而师资相对宽松。针对这一实际,该县决定实施中小学合并方案,组建了九年一贯制的“华兴实验学校”,促进了两校人力、物力、经费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减少了华兴小学100万元的建设投入,有效地降低学校的管理、运作成本。
位于重庆主城的九龙坡区近两年先后整合了36所中小学,村小由普九时的134所减少到12所,有效地缩小了农村学校薄弱面,校网结构渐趋合理。
学生是最大受益者?
“通过合并重组,使教育资源达到最优化,让学生享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这是记者在连日来采访中从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学校领导方面听到最多的话。与此同时,也有师生、家长对合并中小学存在不少质疑。
一些中小学教师抱怨道,有些并校过于仓促,一个命令,一个星期时间就完成合并了,缺乏民主作风。没有沟通,学校干部和教师缺乏思想准备,各方合理利益难以保证,还有可能出现合并学校部分资产流失的现象。
有部分家长尖锐地指出,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地区教育事业的领导者和行政部门把并校单纯理解为打造名校,把名校做强、做大。这种做法的结果之一是把优质资源进一步集中到少数学校,扩大了学校间条件的差异。虽然不能完全否认上述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但是提升薄弱学校的品质,给普通百姓“雪中送炭”,应当成为规划的重点。
记者采访中发现,并校后很多学校过于“肥胖”,频现大班额。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合并前,各村大多设有小学,中学也很普遍,学生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可以上学。合并后,学生大都要在学校寄宿,加重了家长经济负担。加之合校之后,学生大幅集中,班级人数剧增。合校前,农村小学超过四十五人的班级十分少见。合校后,超过正常班级编制的比比皆是,更有人数达八九十甚至上百的超级班级!这样的情况下,遑论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