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全国中职HSE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判断题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11:4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年全国中职HSE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判断题库)
401  为防止易燃气体积聚而发生爆炸和火灾,贮存和使用易燃液体的区域要有良好的空气流通。
402  易燃易爆场所必须采用防爆型照明灯具。
403  个体防毒的措施之一是正确使用呼吸防护器,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职业中毒。
404  在炸药爆炸场所进行施救工作时,除了防止爆炸伤害外,还应注意防毒,以免造成中毒事故。
405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程度受电流大小影响,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406  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库房门应为铁门或木质外包铁皮并采用内开式。
407  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储存方式、方法、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
408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409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410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劳动者个人承担。
41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
412  企业一旦发生重大危险源事故,本企业抢险抢救力量不足,不必请求社会力量援助。
413  安全监管监察和有关部门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414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415  重大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有可能存在重大危险源。
416  安全文化的建设对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不明显。
417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418  建设项目未经安全许可的,不得建设或者投入生产(使用)。
419  新建的生产单位应在投产前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手续。
420  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需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
421  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
422  安全技术措施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
423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包括纵向从上到下所有类型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横向方向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424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425  搞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426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427  禁止任何人不佩戴合适的防护器具进入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区域,禁止在有毒区内脱卸防毒用具。
428  加强明火管理,化工厂区内不准吸烟。
429  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单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主要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430  个人不得购买农药、灭鼠剂、灭虫剂以外的剧毒化学品。
431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432  特种作业人员要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证书,方能上岗。
433  按照造成伤亡人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通常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434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35  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实施作业许可管理。
436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即可上岗作业。
437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438  不依法进行安全评价的企业,不能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439  特种作业人员未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导致事故的,应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
440  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除特殊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属于一级动火作业。
441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可以不用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
442  安全标准化是指为安全生产活动获得最佳秩序,保证安全管理及生产条件达到法律、行zd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等要求制定的规则。
443  特殊情况下,气瓶允许长时间置于烈日的曝晒下。
444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445  易燃易爆危险场所严禁吸烟。
446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47  醉酒导致伤亡的,也可以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448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449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场所的建筑物内可以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450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企业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以技术保密、业务保密等理由拒绝检查。
451  工伤人员在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后,不可再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452  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分头管理。
453  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接到有关人员的事故报告后,应当于6小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54  加油站从业人员上岗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
455  国家对生产安全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456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不可以认定为工伤。
457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不可以认定为工伤。
458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人员应在事故现场划分警戒区、轻危区、重危区,并设置警戒线。
459  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服从管理,无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460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
461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有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462  重大危险源的特点是储存物质一般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且存储量较大。
463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64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和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465  个人防护用品可以避免或者减少有毒物质与人体的接触。
466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467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68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
469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但在生产任务重时,从业人员可以先上岗,后培训。
470  工人有权了解化学品的特性、危害性、预防措施、培训程序,当有充分理由判断题安全与健康受到威胁时,可以脱离危险区,并不受不公正待遇。
471  安全疏散距离是指厂房最近工作地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的距离。
472  某单位发生火灾,烧毁财产100万元,没有人员伤亡,该事故不算生产安全事故。
473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474  加油站邻近单位发生火灾时,可继续营业但应向上级报告。
475  禁止在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内堆积可燃性废弃物。
476  应急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477  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动火作业都应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478  易燃固体在储存、运输、装卸过程中,应当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摩擦撞击等外力作用。
479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如实申报存在职业中毒危害项目。
480  安全设施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和采取的措施。
48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包括应急处置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等。
482  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采取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和联络通信、记录措施。
483  危险化学品不得露天堆放。
484  风险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
485  企业应制订安全检查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种检查。
486  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487  按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
488  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设施台帐。
489  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
490  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每一个企业的法定责任。
491  生产经营单位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492  企业应制订事故处置程序,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做到临危不惧,指挥不乱。
493  企业一旦发生重大危险源事故,本企业抢险抢救力量不足,不必请求社会力量援助。
494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后,再进行评审或者论证。
495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2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96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保险费由从业人员和单位各缴纳一半。
497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或防护设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498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必须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严禁设置在违规多层房、安全间距不达标厂房和居民区内。
499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必须做到“先检测、再通风、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5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
5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5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503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都是三年。
50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贯穿始终,为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操作规程。
505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必须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每班按规定检测和规范清理粉尘,在除尘系统停运期间和粉尘超标时严禁作业,并停产撤人。
506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指出必须配备铝镁等金属粉尘生产、收集、贮存的防水防潮设施,严禁粉尘遇湿自燃。
507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员工培训不合格可以边工作边学习。
508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09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指出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510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511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指出必须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内容。
512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必须在有重大事故隐患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
513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必须及时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内容,档案要逐步建立完善。
514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必须及时向社会公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结果。
515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指出必须在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
516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必须落实企业安全分管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517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必须依法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518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重点岗位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应急演练。
519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必须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危险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520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必须落实从业人员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
52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必须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保证有效运行,严禁不设置不使用。
522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必须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严禁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生产。
523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气瓶充装前,充装单位应有专人对气瓶逐只进行检查,确认瓶内气体并做好记录。
524  《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八条规定》必须确保生产工艺布局按规范设计,严禁安全通道、安全间距违反标准和设计要求。
525  《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八条规定》必须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规范液氨、燃气、有机溶剂等危险物品使用和管理,严禁泄漏及冒险作业。
52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没有限制性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要(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使用危险化学品。
527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528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销售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销售记录以及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相关许可证件复印件或者证明文件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529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未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的标志,或者未对危险化学品管道定期检查、检测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53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向个人销售剧毒化学品(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除外)、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531  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放射性物品、核能物质以及用于国防科研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不适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53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并对危险化学品管道定期检查、检测。
53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特性的,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53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安全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检测、检验。
535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
536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537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规定五到位是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宣传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5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市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
539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540  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应当经常核对剧毒化学品销售情况;发现被盗、丢失、误售情况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安监部门报告。
5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可以处两万元以下的罚款。
5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5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5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对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的,应当继续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发现责任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检察院执行。
5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对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的,应当继续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发现责任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公安机关执行。
5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对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的,应当继续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发现责任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5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5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549  只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需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550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
5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的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552  有毒物品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场所,可以露天存放。
553  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
554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可酌情提供。
555  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但无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556  易燃气体、不燃气体和有毒气体要分别专库储藏。
557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558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是三年。
559  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560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561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但无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562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563  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企业利益,可以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564  生产经营单位对事故隐患应该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565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举报。
566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得转让、冒用、买卖、出租、出借或使用伪造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56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企业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568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经营场所应坐落在交通便利、便于疏散处。
569  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应当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单人保管制度。
570  危险化学品与危险物品是同一概念。
571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向用户提供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57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必须与员工宿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573  开展安全标准化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不需要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与考核。
574  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者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危险化学品的行为属违法行为。
575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可以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但不得与员工放在同一楼层。()
576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液氧罐的操作人员,严禁使用带油脂的工具和防护用品。
577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578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进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
5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580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581  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未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登记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仅提供应急预案。
582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
583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经采取措施可以继续使用。
584  应急救援队伍接到报警后,应立即根据事故情况,调集救援力量,携带专用器材,分配救援任务,下达救援指令,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585  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受限空间,并至少有1人在受限空间外部负责联络工作。
586  危险化学品管理档案应当包括危险化学品名称、数量、标识信息、危险性分类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标签等内容。
587  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588  王某是一家烧碱生产企业电解车间的操作工,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该企业为王某建立的职业健康档案的内容应有()。
589  某公司炼油厂原油输转站1个3万立方米的原油罐在清罐作业过程中,发生可燃气体爆燃事故,致使罐内作业人员3人死亡,7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根据上述情况,该起事故属于较大事故。
590  某化工厂准备开展一次应急响应功能演习,演习计划将盛有丙烯腈的储罐运到这片空地,但是为了防止演习发生意外事故,储罐只剩余约1/5体积的丙烯腈。根据上述情况,该厂演习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时,可以使用真正的有毒化学品。
591  某地一化工有限公司所属分装厂,分装农药。由于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几名临时招聘的女工在倒装农药时,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相继被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没有人员死亡。根据上述事实,该公司招聘人员应当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
592  京沈高速公路某处,一辆高速行驶的轿车,撞上前方正在行驶的一辆货运槽车尾部,车上装有24吨丙烯腈,大量的液体喷涌而出,不仅被困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且数百辆车经过出事路段,附近还有上百名农民正在劳动,情况十分危急。根据上述描述,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593  某公司新建一个大型储罐,罐体内壁须涂刷耐腐涂料,为了节省资金,施工单位更换防腐漆稀料,用闪点低、易挥发有机溶剂替代。罐体内只有两个人工出口,无通风设施。使用普通的行灯和手持照明灯具,刷漆防腐作业接近尾声时,发生爆炸,造成多人伤亡。根据上述情况,在贮罐内进行涂装作业过程中,为了经济合理,可以使用闪点低、易挥发有机溶剂替代防腐漆稀料。
594  某公司分包商员工在常减压检修现场进行工程收尾。10时左右,管工刘某与辅助工许某到空冷器顶部平台更换阀门螺栓。刘某站在平台北侧作业,站位距平台边缘约0.6米。11时左右,刘某在作业过程中,扳手与螺母松脱,站立不稳,从平台上后仰、坠落至下层平台,落差5.64米,头部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于下午15时死亡。根据上述描述,高处作业必须系挂安全带。
595  某公司新建一个大型储罐,罐体内壁须涂刷耐腐涂料,为了节省资金,施工单位更换防腐漆稀料,用闪点低、易挥发有机溶剂替代。罐体内只有两个人工出口,无通风设施。使用普通的行灯和手持照明灯具,刷漆防腐作业接近尾声时,发生爆炸,造成多人伤亡。根据上述情况,在贮罐内进行涂装作业过程中,不能使用普通的行灯和手持照明灯具。
596  某化工厂大检修前,由某单位安装处在装置东面17m外空地上对新制成的重叠式换热器进行气密性试验。换热器每台有40个螺孔,在试验时换热器B装了13个螺栓,换热器A装了17个螺栓。试压环比原封头法兰厚4.7cm,试压环装上后仍用原螺栓。螺栓与螺母装配时两头不均匀。试压过程中,换热器B试压环紧固螺栓拉断,螺母脱落,管束与壳体分离。重4t的管束向前冲出8m,把前方黄河牌载有空气压缩机的汽车大梁撞弯,冲入车底,整台汽车被横推移位2~3m;重2t的壳体向相反方向冲出,与管束分离后飞出38.5m,碰到地桩停止;换热器A、B连接支座螺栓剪断,连接法兰短管拉断,重6t的换热器A受壳体断开短管处喷出气体的反作用推力,整个向东南方向移位8m左右,并转向170°。现场共有9人,4人不幸死亡。根据上述情况,该厂操作人员严重违反《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关于“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时,各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的规定,导致事故发生。
597  某炼化公司炼油三部裂化系统按停工网络开始降温降量,分馏系统也作相应调整,作为装置冲洗油的塔减二线量相应减少。班组按停工方案引外来低氮油(柴油组分)做冲洗油。14时左右,班长王某、外主操俞某、周某一起到装置边界处改流程,未按规定进行检查、确认就进行引油操作。在打开边界处两道阀门后,低氮油从第二、第三道阀门之间的放空阀喷出,遇附近高温蒸汽管线起火,王某被烧成重伤。根据上述事实,低氮油从处于开启状态的放空阀门喷出,遇附近裸露的蒸汽阀门、“8”字盲板等高温部位而起火不属于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598  某化工厂准备开展一次应急响应功能演习,为增强演习的效果,演习前开展了培训。重新复习了工厂的应急预案,让所有人员了解在紧急情况下自身的责任,并且知道自己在演习过程中应该向谁汇报、对谁负责。此外还将演习的程序、内容和场景开展了全员培训。某日进行演习,当天天气情况是晴,最高气温17℃,最低气温6℃,风向北风3~­5级。根据上述描述,该厂演习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时,事故指挥中心应该设在事故现场的下风向。
599  某厂生产一种有机产品,须在高压釜中进行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外加热),釜内物料分解,气体要及时放空,保持一定压力,生产一直正常稳定。有一次,操作工没开启放空阀,班长未检查,投料升温后,釜内压力剧增,釜上的防爆设施失灵,一股有毒气体从高压釜法兰处冲出。当场有几人中毒晕倒,强大气流又将装有溶剂的储槽玻璃计量管冲坏,大量溶剂流出,引起火灾。临近几个储罐发生连环爆炸,一些溶剂从排水沟流入江河,造成严重水质污染。根据上述描述,该操作工在工艺操作中未开启放空阀,班长没检查等安全操作错误,间接导致该事故发生。
600  某公司1号催化装置稳定单元发生闪爆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轻伤,事故未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重油催化装置稳定单元重沸器壳程下部入口管线上的低点排凝阀,因固定阀杆螺母压盖的焊点开裂,阀门闸板失去固定,阀门失效,脱乙烷汽油泄漏挥发,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喷射产生静电发生爆炸。根据上述事实,石油化工装置可能存在的点火源除了静电外,还包括明火、电火花、高温表面等。
601  某农药厂发现储备的甲胺数量不足,便向外地某化工厂紧急求购,并派人到当地运输市场临时租用个体运输户连夜进行采购。个体户司机谢某驾驶着一辆货车,车厢上装载一卧式槽罐,内装2.4吨甲胺,从外地某化工厂返回本地,同车返回的还有农药厂押运员郑某和搭车的本地供销贸易中心职工余某及其小孩共4人。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罐体上部液相管阀门与路边树叉相撞,导致阀门下部接管部位折断。顿时,大量剧毒的一甲胺液体迅速汽化,并由断口处喷出。车内4人闻到异味后,立即弃车逃离现场。根据上述描述,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委托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的个人承运。
602  某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根据上述情况,该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有火灾、爆炸、高处坠落、冒顶、触电等。
603  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选址在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的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和河流上游的地域。
604  某生产企业为运输方便,自制一个油罐车,罐内用铁板隔开,前段存放汽油,后段存放柴油,在运油中,遇电闪雷鸣,引起储罐燃烧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根据上述描述,一个储罐可以同时存放两种危险化学品。
605  个人可以通过邮寄向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购买危险化学品。
606  在某企业仓库中储存着大量化工和建材产品,有水泥、五金件、油漆、溶剂、双氧水、无水酒精等。检查员检查发现在一个大房间中,整齐码放各种商品,建材和化工产品交错放置,产品标识齐全,在门口,整齐放着4个干粉灭火器,其中2个灭火器的压力表的指针在红色区域。根据上述描述,干粉灭火器压力表的指针在红色区域也可以使用。
607  当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各自企业制定的事故预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抑制措施,尽量减少事故蔓延,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报警。
608  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根据上述事实,该事故应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609  为维护地方社会稳定,对非重、特大伤亡事故,地方政府可责令新闻媒体不予报道。
610  化学事故发生后,侦察过程中应注意保存样品,以利于进一步的验证和案件的侦破。必要时应进行拍照、录相,但应注意防爆。
611  某市一公司利用存放干杂仓库改造成危险化学品仓库,库房之间防火间距不符合标准,并将过硫酸铵(氧化剂)与硫化碱(还原剂)在同一个库房混存。8月5日因包装破漏,过硫酸铵与硫化碱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起火燃烧,13点26分爆炸引起大火,1min后离着火区很近的仓库内存放的低闪点易燃液体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和火灾。至8月6日凌晨5时,扑灭了这场大火。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根据上述事实,该公司仓库内过硫酸铵(氧化剂)与硫化碱(还原剂)混存,因包装破漏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起火、燃烧、爆炸,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612  某厂油污法兰损坏需维修。维修钳工甲将带有污油底阀的污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液面高度为500cm,上面浮有30cm的浮油。在液面上的100cm处需对法兰进行更换,班长乙决定采用对接焊接方式。电焊工丙去办理动火票,钳工甲见焊工丙办理动火手续迟迟没回,便开始焊接,结果发生油气爆炸,钳工甲掉入污油池死亡。根据上述事实,电焊工不是特殊工种,不用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
613  某建材商店地下涂料仓库内,存放大量不合格的“三无”产品聚氨酯涂料(涂料是苯系物)。地下仓库内虽有预留通风口,但通风差,无动力排风设施。某日,进入库房作业时1名工人昏倒在地,一同作业的另2名工人,在救助时也昏倒在地。经救援人员将中毒的3名工人送往医院,其中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又有2名在地下仓库作业的工人,发现有中毒症状,被送到医院住院治疗。根据上述事实,本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库存涂料是“三无”产品,含苯量严重超标,排毒通风差,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
614  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利用某单位空房间设置危险化学品仓库,并大量储存包装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和高锰酸钾等危险化学品。由于下雨,房间漏雨进水,地面返潮,连二亚硫酸钠受潮,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火灾。造成7000多人疏散,103人感到不适。根据上述事实,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615  凡确诊为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应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和职业病待遇。
616  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617  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618  "根据噪声随时间的分布情况,生产性噪声可分为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 "
619  "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预防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
620  "炎热季节的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带来通风不良均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621  "粉尘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存留时间长,被机体吸收的机会就越多。 "
622  "经皮肤吸收是毒物进入人体最主要途径。 "
623  呈气体、蒸汽、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624  "虽然一些职业病治疗较为困难、甚至无法治疗,但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
625  "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可导致中毒性肝病和出血性膀胱炎。 "
626  "石棉肺的基本病理改变有矽结节和肺间质弥慢性纤维化。 "
627  "爆震性耳聋与噪声聋一样具有双耳对称的特点。 "
628  "职业性中暑是因为散热障碍,体温调节紊乱。 "
629  石棉纤维可以导致肺癌和胸膜间皮瘤,两者都属于法定职业性肿瘤。
630  晚发型矽肺是患者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的矽肺,故不能认定为工伤。
631  日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5%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632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必须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
633  "劳动者有权利拒绝没有职业危害防护的作业。  "
634  "易引起电光性眼炎的是紫外线。   "
635  棉尘病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中尘肺的一种。
636  "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是气体。  "
637  "位移和速度是描述振动物理性质的最常用基本参量。  "
638  "噪声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对全身其他功能也有不同的伤害。  "
639  "放射病是由非电离辐射引起的。  "
640  "高温高湿作业指车间气温35摄氏度以上或相对湿度达90%以上。 "
641  "在职业性健康检查中体检单位认为对部分劳动者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不理会。    "
642  "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平时健康检查。 "
643  "采石、石雕、水泥等粉尘危害行业的作业工人只需佩戴一般卫生口罩就可有效防止尘肺病。  "
644  "“防治职业病”中“治”,是指对职业病病人的医治、疗养和康复。 "
645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
646  苯是无色透明、有芳香味的液体,极易挥发,因此在苯的生产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中毒。
647  "急性苯中毒治疗时如果无心搏骤停,禁用肾上腺素。 "
648  "生产性毒物对机体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毒物的浓度、剂量与接触时间。 "
649  慢性镉中毒和工业性氟病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等骨损害。
650  "如果省级、县级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结论不同,应当以省级职业病诊断机构做出的结论为准。  "
651  为保证车间内良好的通风和自然换气,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场所不宜过于狭窄,厂房的高度应不低于32m,人均面积不少于45m2,人均占有容积不小于15m3为宜。
652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653  "通常所称的职业病即为法定职业病。   "
654  国内外大量数据表明,职业病危害是造成劳动者过早丧失劳动能力的最主要因素。
655  "职业病诊断必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凡是已经颁发国家诊断标准的职业病,在诊断时必须严格参照执行。  "
656  "特殊高温作业,热辐射强度应小于700W/m2,室内气温不应超过26℃。 "
657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或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审核盖章。
658  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有异议,诊断、鉴定机构应当提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
659  "职业病诊断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
660  "用人单位应选择并委托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对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
661  生产环境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是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662  某企业有男职工900人,其中管理人员80人,劳动者820人。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为长白班,劳动者工作制度实行四班三运转,则该企业最少应设置的厕所男蹲位数为14个。
663  某劳动者在尘肺病诊断中被定为观察对象,属于程度较轻的职业病。
664  油漆生产、使用和皮鞋生产中使用的胶水均可能存在苯,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665  "激光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眼睛,其次是皮肤。 "
666  "职业病防护设措施是指卫生工程技术防护设施。  "
667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是衡量车间空气污染程度的卫生标准,但它不是安全与否的绝对界限。 "
668  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调换工种,劳动者无权拒绝。
669  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机体的作用主要是机能性改变,停止数周后症状可减轻和消失。
670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补贴。 "
671  "慢性汞中毒有易兴奋症、震颤、口腔-牙龈炎三个临床特征。  "
672  "人体通过清除粉尘的各种功能,只有1%~3%的尘粒沉积在肺内。 "
673  矽肺患者合并肺癌时,肺癌与矽肺一样可认定为工伤。
674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常用流量为20L/min,但是有时候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调整。 "
675  不定期对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有毒物质进行监测是防毒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676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常以气体、蒸气、粉尘、烟和雾的形态存在并污染空气环境。
677  "卫生工程防护措施指应用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工作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发生职业危害的一切技术措施。 "
678  "通过工作场所的排风管道应该保持正压。  "
679  "改进工艺、加强通风、密闭操作、湿式作业等都是防尘的有效方法。 "
680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不仅与降尘室的宽度和长度有关,而且与降尘室的高度有关。
681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粉尘浓度是用每体积空气中的粉尘体积来表示的。
682  "定点采样主要用于监测工人个人在接触有害物质期间的总接触量,但不能反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接触量。  "
683  "应根据监测的目的,选用不同的采样方式。  "
684  "同一工作场所或作业地点,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工种、不同设备、不同工序,须分别设测定点。 "
685  "空气浓度检测时,选择个体采样对象的原则具有随机性。  "
686  "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可选择个体采样或定点采样,长时间采样或短时间采样方法。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为主。 "
687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10台设置1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2个采样点。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20米设置1个采样点。 "
688  "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
689  "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分级属地管理。  "
690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
691  "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共同承担。 "
692  工业企业选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对因建设工程需要不能避开的,不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693  "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染。    "
694  "《职业病目录》中,尘肺指包含矽肺及金属尘肺在内的13种尘肺。  "
695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有毒物品作业。  "
696  "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 "
697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 "
698  "《职业危害告知卡》是针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
699  粉尘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呼吸带高度。
700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滤膜溶解法和沉降法。 "
70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
702  指令性标识的背景色为蓝色,标示图及外圈均为白色,安全色至少要覆盖总面积的50%。
703  "紫外线的测量应测量操作人员面、眼、肢体及其它暴露部位。 "
704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
705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
706  "用人单位不但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在离岗时也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
707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708  "岗前健康检查的对象不包括转岗到该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 "
709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在体检工作结束30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710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医学观察的费用由本人承担。
711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要求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在岗期间检查的必检项目都应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检查项目。   "
712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713  "用人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计划。 "
714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1小时/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
715  "屏蔽高频电磁场辐射源时,选用的材料最好是铜材。 "
716  "采取通风的方法将逸散的毒物排出,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
717  "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718  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719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就是职业卫生档案。  "
720  "露天矿钻孔作业主要采取湿式钻孔或干式捕尘的办法除尘。 "
721  "井下防尘的主要措施是以湿式作业,并加强通风。  "
722  "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接触噪声的声级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 "
723  "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行业管理。 "
724  职业史的询问应突出其工种以及本人知道的接触职业危害的名称、接触的时间。
725  "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应小于85dB。  "
726  "职业卫生的监管范围:存在职业病因素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包括行政单位和部队。   "
727  "职业病没有法定职业病和非法定职业病之称。 "
728  "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订立合同时,劳动者无权知道干的是什么工种,接触的是什么危害因素。   "
729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本次体检血压150/100mmHg,不可从事高温岗位作业。 "
730  对技术服务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有争议的,不实行鉴定。
731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732  "职业健康体检具有法律强制性。 "
733  职业健康检查和相关医学观察的费用应由劳动者自己承担。
734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健康没有危害,因此,生产过程中不必防范噪声。 "
735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736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737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738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有权了解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并要求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739  "未成年人、女职工、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法中享有特殊的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
740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在竣工验收阶段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预评价报告书。  "
741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 "
742  "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经领导同意,用人单位可以解除或终止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
74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744  "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黄色警示线设在危害区域的周边,将救援人员与公众隔离开来。患者的抢救治疗、指挥机构设在此区内。  "
745  为保证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应按职业禁忌症的要求分配工作。
746  局部通风指为改善整个车间的空气环境,向该空间送入或从该空间排除空气的通风方式。
747  局部通风设备主要有排毒柜、伞形排气罩、槽边吸气罩、排风扇。
748  "有机废气净化和回收有两类,一是破坏性方法,如燃烧法;二是非破坏性方法,如吸收法。 "
749  "有机污染物净化和回收方法的选择原则是:①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经济性;②生产的具体情况和及净化要求。 "
750  "直接燃烧法只适用于净化可燃有害组分浓度较高的废气,或者用于净化有害组分燃烧时热值较低的废气。  "
751  如果可燃组分的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可考虑采用直接燃烧法。
752  "有害气体燃烧净化法主要有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催化燃烧3种方法。 "
753  "由于很大一部分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恶臭,因此催化燃烧法也是消除恶臭气体的有效手段。  "
754  "在治理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中几乎不用到吸附法。 "
755  "吸附法适用于处理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气,不适用于处理浓度高的废气。 "
756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泡沫塑料。  "
757  "在吸附法治理有机废气中活性炭是应用最广泛、效果优良的吸附剂。 "
758  难以从活性炭中除去的挥发性有机物有丙烯酸乙酯、苯酚、丙酸、丁酸、戊酸等。
759  冷凝净化法是将有毒蒸汽从空气中冷凝成液体而达到分离目的的净化方法。
760  "冷凝法不适用于处理高浓度废气,特别是有害组分单纯的废气。 "
761  冷凝法常用作挥发性有机物的第一级净化。
762  "吸收法净化有机废气最常见的是用于净化水溶性有机物。 "
763  防尘口罩主要用于接触粉尘、毒气的作业工人,能有效防止尘肺病。
764  文氏管除尘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引水装置(喷雾器)、文氏管体、脱水器。
765  静电除尘器是一种高效除尘器,广泛用于火力发电、冶金、化工、水泥等各部门。
766  "精确测量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即可准确反映机体的接触水平。  "
767  " 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处理,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
768  "李某被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尘肺贰期”,因为已属于职业病,所以不能再提起鉴定申请。       "
769  "一个省的辖区只能建立一个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  "
770  "高温作业时,气温和热辐射是气象条件中影响人的体温调节主要因素。 "
771  "针对群体性疑似职业病,应按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规定处理。 "
772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待遇。  "
773  事故性监测应监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为止。
774  "声级≥3dB(A)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30dB(A)的噪声为脉冲噪声。  "
775  胸片质量达不到三级片者为四级片,不能用于尘肺诊断。
776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 "
777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778  当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接触的噪声值超过80dB(A)时,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护耳塞。
779  "长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在2h以上的采样。 "
780  "上岗前健康检查的对象不包括转岗到该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  "
781  "有害物质空气检测,检出限由方法和仪器决定,最低检出浓度由方法定量下限和样品采集体积决定。   "
782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
783  "职业病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是由医疗卫生单位负责组织实施,需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确切的职业病诊断以及必要的医学检查结果。 "
784  "职业健康检查是医学筛选过程,通过健康评价检出疑似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患者,达到预防为主和早期诊断的目的。 "
785  "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况。  "
786  "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
787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劳动环境危害因素。   "
788  "城镇建设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处置场,不能填埋居民的破旧衣物。 ()"
789  "按照《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pH值不属于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 ()"
790  "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
791  "重金属废物不适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
792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
793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技术标准。 ()"
794  "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时可交叉执行。 ()"
795  "环境方法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
796  "环境风险评价中的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事故。 ()"
79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环境风险分为爆炸、泄漏、火灾三种类型。 ()"
798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中,一类土壤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
799  "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是根据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确定的。 ()"
800  "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的。 ()"
801  "PM2.5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mm的颗粒物。 ()"
802  "《地下水质量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地下矿水、盐卤水。 ()"
803  "1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的环境噪声夜间标准值为55dB。 ()"
804  "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 ()"
805  "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执行3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4 22: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