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期末的紧张与充实感还没有褪去,7月1日,暑期第一天,我又踏上了朗诵培训的征程,没有牢骚满腹却是心驰神往。一天下来,再一次感受“诵写讲”这个大家庭的学习热情的高涨,更在两位大师的传道中感悟到了朗诵的魅力与技巧,更被朗诵这高端的艺术所吸引。游人倾倒于春华秋实,而我却醉心于这朗诵的广阔天地。
走进古典诗词,习格律诗朗诵技巧
一直对高中老师持仰慕敬畏之态度,暑假培训第一课就是赣榆高级中学寇文勇老师给我们开展的讲座——《格律诗的朗诵技巧》。一看这标题我顿时来了精神,这场讲座对于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来言就是一场如夏季稻苗渴望的“及时雨”。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学生在小学阶段早已接触格律诗,在朗诵格律诗的环节时候,为了让学生读出格律诗的韵律感,我也会教孩子划停顿,但是我总感觉自己的做法有拔苗助长之势,这强拉硬拽的姿势着实让我有些如鲠在喉,其实自己也知病因所在,就是我这个师者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没有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这是寇老师开讲时给我们讲述他对于格律诗学习的感受。格律诗指的是中国古典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格律诗每行字数相同,讲究对仗,平仄相间,双句押韵。这是总体上的一些共性。因为有这些共性,所以在朗诵时会有一些规律可循。但同时我们也要抓住每一首诗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每一首诗歌的个性,诵读出不同的意境和韵味来。寇老师将格律诗的朗诵总结为以下七个方面:确定基调、划分音步、押住韵脚、突出平仄、语势呼应、讲究节奏、诵出韵味。
1.确定诗歌的基调要了解诗歌的背景(诗人的经历)、古诗上下句内容变化突出特点,例子李商隐的《无题》确定为低沉舒缓型。
2.划分音步指一句诗中运用停顿等方法划分出来的段落。五言诗朗诵的音步是“二三”,例子李白的《秋浦歌》;七言诗的音步是“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朗诵中也可按“二二三”音步读。例子杜牧的《山行》。
3. 押住韵脚,加重提高音高、延长韵脚的时值确定诗句的重音。
4.突出平仄,平声指的是阴平和阳平,仄声指的是上声和去声,“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重点词句加大起伏,例子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仗之中突出变化,例子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整体加强抑扬顿挫,例子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语势呼应:朗诵中诗歌语意是否清晰,文气是否畅达,语流是否流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语势的呼应上,方法一同势呼应(前一个诗句结束时,后一个诗句以大致相同的因搞来承接,使前后语句连贯畅达。)同势呼应有高停高起和低停低起两种,例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高停高起。方法二异势呼应,(指当前一个诗句结束后,后一个诗句以大致相对或相反的音高来承接,使前后语句连贯畅达。)主要有高停低起(例子李商隐的《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低停高起。
6.讲究节奏,回复往返、疏密变化(例子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和停顿造势(例子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诵出韵味,声有余韵(例子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和因势改型(某些字音的调值顺应于是的变化而微微发生变化。例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个“声”字表达了韵味。
寇老师对这格律诗朗诵的七方面分析的透彻精辟,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七个小技巧,诗词课堂上的朗诵声会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美妙声音不易得 朗诵本领磨砺出
从没有培训的时候就听同事说起过宋扬老师,都对她的富有魅力的美妙声音赞不绝口,都说听声识人,见到宋老师本人,声音与人都具有一种被书香滋润的魅力。听完宋老师的讲座,我深感“美妙声音不易得,朗诵本领磨砺出”。
宋老师从语音训练和发声训练两个方面来阐述有声语言的基本功要求。其中,语音训练包括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和词汇语法;发声训练包括呼吸——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和口腔控制练习——口部操。
其中,宋老师讲解“语流音变”时,将精深的知识吃透,运用智慧变成顺口溜,如在讲解一的变调时,我学会了顺口溜“你去我不去,你不去我去。”我们听了不仅茅塞顿开更是趣意盎然。为了让我们将口腔打开,能够气息自如,宋老师细心地教我们做口部操,在一边又一边的练习中,我被宋老师的这份责任心、爱心与耐心所感动。
结束一天的学习,我除了学得了关于朗诵的一些技巧,也更加明白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的付出,要能够“临渊羡鱼”,更要有“退而结网”的执行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