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五课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即课本P64—67内容。下面我将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目标的落实、学习目标的检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简单的设计说明:
一、学习目标的确立
(一)确立的依据:
1、课标依据:“我与国家和社会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意识”。
2、学情依据: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断深入,导致一些学生漠视了中华文化,如:许多学生书法写不好、各种网络语言层出不穷、不喜欢听京剧、豫剧,古典名著大多不愿看等;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部分学生成为了哈日、哈韩一族;同时产生了与传统美德相悖的言行,如考试作弊、顶撞父母等等,因此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教育尤为重要。
3、中考依据:本节内容是近年来河南中招考试必考考点。
(二)目标的确立:
知识目标: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了解中华灿烂的文化成就尤其是河南灿烂的文化成就;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难点: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二、学习目标的落实
(一)教法、学法的选择
1、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采取情景教学法。教师首先创设出一个直观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中直观体会,耳濡目染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过设置多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寻找答案并配合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
2、学法
观、议、谈、感以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二)学习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一段中华水袖舞表演,倾听古筝演奏,使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然后响起一阵钟声,将情境直接切入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
设计意图:以音乐表演、视频导入,从视觉、听觉冲击学生,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进入教学情景。
2、活动一、河南文化知多少知识竞赛
教师先用幻灯片展示长城、故宫、诗经、京剧等一些中华文化成就,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河南有哪些灿烂的文化成就,小组之间开展知识竞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不但让学生展开想象,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受河南灿烂的文化成就,体会到河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增强文化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同时更化解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3、通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比曾经出现过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罗马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以及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这些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并入了其他文明,唯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中华文化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并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对人类文明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4、通过我们今天所构建的和谐社会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对比联系。中国文字及四大发明对世界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活动二、传统美德故事会
老师先以“恣蚊饱血”、“卧冰求鲤”的典故做引子,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有哪些传统美德故事、然后开始故事会讲述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不但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传统美德,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化解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6、多媒体展示播放“最美教师”张丽莉和“最美铁警”李博亚的事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设计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中华美德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而且深刻体会到现今社会更是一个充满责任与奉献的社会。
三、学习目标的检测
1、(多选)回首河南的光辉历程,中原儿女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从焦裕禄到李文祥,从愚公移山精神到红旗渠精神,从魏青刚到洪战辉,从柴小女到李国喜,从彭秀英到李博亚……从古到今,河南这块土地上,从不缺乏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人。从这些河南模范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ABC)
A、中华美德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B、高度社会责任感是他们共同的品质体现
C、河南这片古老的土地英雄辈出、人杰地灵
D、河南人从来都是最优秀的
设计意图:设置该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代代相传的中华美德,而且复习了第一单元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增强学生建设中原经济区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自信心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2011、河南)材料一:中原崛起正春风,河南振兴气势宏。寄托着中原儿女的梦想和希望,凝结着干部群众的实践和汗水,闪耀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关爱,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北依京津冀,具有自身特点、优势独特、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材料二:文化孕育精神,精神凝聚力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提出,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推动力量,要充分发挥中原文化的优势,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形成优势彰显、充满活力、全面繁荣的文化发展新局面,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中原崛起,文以化之;河南振兴,文以铸之。在历史长河中,中原儿女锻造了哪些璀璨瑰丽的“中原文化名片”?(两个方面即可。4分)
(2)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打造国人精神家园。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机遇,我们靠哪些精神动力开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三个方面即可。6分)
设计意图:该题的设置既检测、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又做到了与中招的有机衔接。可谓是起到“一石二鸟”之效。
四、板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老师仅板书两大知识框题,然后让每一个学生在练习薄上再书写绘制本节课的详细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让学生复习巩固了课堂所学内容,增强、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而且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给学生一种新颖之感。
非常感谢各位评委,以上这些是我关于这一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不吝赐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