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分享就是最好的交流。在2017年8月13日上午在中牟进修学校的培训教室,我对中牟县的中小学班主任进行了专题的培训,从构思到到走上讲台,从中的心路历程还是有许多的波折。
首先从理念的设计上,老师们需要什么样的分享与交流,一线老师缺少的是什么?我作为一线的老师,更理解他们所处位置的需求,在备课上我下足功夫,环环相扣,设计问题,而且问题一个一个简单明白,让一看就懂,而我却是让老师看懂故事后,讲出管理班级的智慧。
在问题的设计上,围绕标题紧扣两个字“治”“智”虽然同意,但是意义大不一样,用少量的篇幅分享在“治”班情况下,出现的种种不良,如:疲惫、生气、烦躁……种种的不适,也影响了自己的身体与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痛定思痛,要改变,要生长,要升华……
于是紧扣第二个问题“智”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第一方面班级管理要用心;第二方面班级管理要合力;第三方面管理要成长。在这三方面当中,我将那些生动的案例,融入到每一个小环节当中,让老师们在听的过程中,有思考,有收获,如果将理念高高在上,不能运用,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从开头的导入,到中间的案例分享,以至最后结语,每一个环节,都做有过程,有小结,看似独立,其实相扣,目的就有一个,就是怎样用智慧去管理班级、
其次,在分享案例的过程中,设计的一些实际与班主任相关的问题,让老师们在听的时候,参与到讲座中来,而不是干巴巴巴地坐哪里,只有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的融入到讲座中来。
除了精彩的案例,我还充分运用了自己平时读书多这一点,将一些小笑话,小故事穿插其中,让老师们在笑声中引起思考,特别是在“班级管理需要成长”这一部分中,那个引导家长让孩子读书的小笑话以及我对班里学生怎样引导读书,引起了大家阵阵的掌声。
还有那些管理班级成长的小案例、小故事,总会引起一线老师的共鸣,而在大家共鸣 之后,再道出自己在管理班级中的运用了那些理念、那些智慧,让老师们感觉既在意料之中,结果又在意料之外。
最后的结束语,是我仿写汪国珍的《热爱生命》引领老师们,生活除了忙碌,还有诗意与远方。当我诵读完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们一起集体鼓掌,让我很是感动。
本次讲座历时三个小时,面对自己的同行,我的心是踏实而认真的,是轻松和快乐的,我不但完成了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更重要 是我和同行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 交流与分享,在交流与分享中一起提高,感受教育的魅力。
本次讲座,我感觉自己有三个亮点一个不足。
第一亮点,整个讲座的过程我是在脱稿的情况,用真情、用真心和老师们进行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没有照本宣课,整个讲座,我一直都站着讲,或走在老师之间,或站讲台上,没有往电脑旁边坐一下。
第二亮点:老师们听的认真,在整个讲座的过程 中,老师们听的都很认真,在走下去的时候,我还看到很多老师做的笔记很是详细。因为我听说一般这样的培训,老师们一般不大喜欢听,但从今天老师的听课情况来看,我觉得老师们听得认真,记得认真。中间拍照的,记录的,让我感动。
第三亮点:因为准备充足,才有了在整个讲座过程中精彩的分享,很多案例、小故事、小笑话,可以信手拈来,从这一点来看,功夫应该下在平时,不能临时抱佛脚 ,在以后也应该这样做,做有准备的事,打有准备的仗,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一个不足是:虽然这次讲座是在很理想的状态下完成的,但在后来回想的过程中,我感觉有一方成的设计,还不够,那就是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虽然这次我设计了两次互动的环节,但是只有个别老师参与,下次一定提前把互动环节设计好,让现场感再强烈一些。
在以后管理班级的路上,我一定处处留心,做一个管理班级的有心人,将自己的班级智库打造得更丰富,为以后在班级管理打下基础,为以后班级的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在班级管理中不再蛮干,不再忙乱,尽量做到有治到智的转变,提升自己管理班级的人文素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