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我带的一年级学生中有个男孩叫小梁,父母都是老师,学习成绩也比较突出,就是纪律一直不太好。特别是一到下课,办公室快成了他的“告状大会”,这个说小梁拽他帽子了,那个说小梁拿他文具盒了。为此我也和他聊过了好多次,发现这孩子其实不知道同学们并不喜欢这样的恶作剧,他认为这就是在和大家开玩笑。但是偶尔他也为他的“玩笑”付出了代价。有一次就是因为他在后面拉同学的帽子,导致同学摔伤。当然在和这个孩子打交道的时候,发现想在他心里树起老师的威信还真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他眼中我们的角色和他父母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学校里他一直都认不清老师到底是个什么角色。
这天上课了,同学们像往常一样集体向老师问好,突然一个声音冒出来:“李蒙好!”之前我就听其他孩子说过课下他会这么叫老师,我都没有太在意,因为觉得毕竟只是个孩子,他觉得这么叫好玩就让他叫吧。没想到这次居然是在课堂上公然直呼我的名字,这不是向我的权威挑战吗?而且此时全班同学的眼光都注视着我,就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他呢?我第一反应就是用犀利的眼神示意他不要这么做。没想到他又换了一句:“蒙蒙老师好!”我还是没有让全班同学坐下,此时同学们都在下面小声嚷嚷他:“快说老师好啊!”我也希望能以集体的力量对他施加压力,直至他叫出李老师为止。全班又僵持了几秒,我知道这个孩子不是那种会跟老师硬扛的人。终于从他嘴里吐出了几个字:“李老师好!”我才算松了口气,自以为成为了这场“尊严之战”的胜利者。
直至今日,读到王维审老师的文章,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以我对这个孩子的了解,他并不是为了使我难堪,就是觉得这样叫好玩。这不正是孩子最天真的一面吗?再回想起那件事,我想我不会急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我的权威,我会笑着对孩子说:“既然你给了老师三个称呼,那我能从中选一个我最喜欢的吗?”这样我收获到的可能就不仅仅是所谓的“师道尊严”了。
就像养花一样,玫瑰花和月季花自然不能按照同一种方式去养殖。什么样的种子开出什么样的花。只有顺着花儿的习性才能培育出独一无二的花朵。孩子不就是一株株不一样的鲜花吗?在称呼老师这种无伤大雅的小事上,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规定孩子必须怎样称呼老师呢?更何况真正的尊敬是来自学生对老师渊博学识的仰慕和对老师高尚品德的敬重,而不是源于称谓的坚守和传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