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15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改编后的三次“摇头”)这样写好吗?
生:不好。(举手争着想发言)。
师:回过头来看看作者写的这三次摇头,到底妙在哪里?不着急,咱们不妨先把这三次摇头在课文中划一划,再仔细地读一读,比较比较,然后把你体会到的作者写法上的妙处写下来!就写在这个课文的空白处。
师:看看作者写的摇头到底妙在哪里。
生1:他写得很详细,很生动。“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写出他眼睛睁得很大了。如果只写他摇了摇头,就不够形象。
师:读着这样生动的描写,你的眼前仿佛──
生:看到活生生的严监生一样。
生:这些句子比较好地写出了他的着急。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从他三次摇头我感受到他心里非常着急。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是这三次摇头把严监生的样子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来,现在这位同学还发现课文中的这三次摇头把严监生的心情也描写出来,你们说,作者写得妙不妙?
生:妙!
师:谁还有别的看法?不着急,把这三句话联系起来看看,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生:第一次大侄子没有猜到时,他把头摇了两三摇,心里很着急;当二侄子又猜不到时,他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有些失望;当奶妈还是猜不到时,他把眼闭着摇头,他就绝望了。
师:听明白了吗?也就是说,作者写的这三次摇头,不仅写出了严监生的心情,还写出了心
情的变化过程。把他的心路历程都给描绘出来了。你能发现这一点,真了不起。
生:我觉得作者写的这三次摇头还把严监生走向死亡的感觉写出来了,前边还能睁眼睛,到后边眼睛都闭上了,他已经越来越没有力气了,估计就剩下一口气了。
师:真有一双慧眼啊!作者居然通过一个摇头的动作,把严监生生命走向死亡的过程给表现出来了!这才叫临死前的严监生嘛!
师:同学们,这么一比较,我们发现作者写的这三次摇头可不简单哪,真可以说是“千言万语尽在摇头中”啊!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三次摇头!(生齐读)
四见性
师:头是不停地摇,眼睛到最后都闭上了,可那两个指头呢?
生:一直举在那里!
师:是啊,他根本就放不下啊!还是他的老婆赵氏明白他的心思。
(师引读,抽一生读赵氏说的话: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师:等赵氏挑完一茎之后,你再看──(出示)
生齐读: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师:刚才是“总不得断气”,现在是“登时就没了气”。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
生:严监生如释重负,终于安心地死了。
师:是啊,严监生临死前念念不忘两茎灯草,就怕那多点的一茎灯草会费油。(抽生板书:两茎灯草)你说这一茎灯草能费多少油?可是在严监生心里呢?
生:比生命还重要。
师:是的。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这副插图。看到了吗?那两茎灯草滋滋地烧着,不禁烧着油,也在烧着什么?
生:也在烧着他的生命。
生:还烧着他的心。
师:你说他能不着急,能不难受吗?可是我们又不仅回想起课文前面“阅读提示”里读到过的一句话。
生:严监生是个很有钱的人。
师:老师读过《儒林外史》,我发现严监生还不是一般的有钱。在《儒林外史》第五、六回中吴敬梓写道……(出示并激情朗读)
严监生家私豪富,足有十多万银子,
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
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奴仆成群,牛马成行……
师:你想说什么?
生:严监生真的太有钱了。
师:拿到现在来说,起码也是个千万富翁啊。就这么个千万富翁,临死前却为那两茎灯草“总不得断气”,又为那两茎灯草“登时就断了气”。面对这样的严监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1:严监生,你太在乎钱了!
师:你是在指责他,对吗,太过分了。
生2:都快死的人了,干嘛还在乎那两茎灯草啊,真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师:你真会说话,用这样的比喻,真是妙啊!
生3:严监生,你也太节约了!
师:这个说法倒挺有趣!那么你们说严监生的这种节约是不是合情理?有没有过分呢?
生:不合情理的,很过分的。
师:谁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
生:我找到了,课文说: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师:所以像这样不合情理的、过分的节约,应该叫什么?
生齐说:吝啬!
师:同学们,我们学的这组课文叫《人物描写一组》,那么今天学的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严监生是个吝啬鬼。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两个指头”。
师:能不能从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上谈谈?
生:作者的神态描写很详细很生动,不仅写出了样子,还写出了心情。
师:这样的写法给你怎样的启发?
生:以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能够把人物写得生动、传神一点。
师:你看,这就是吴敬梓创作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魅力。同学们,假如你们以后你在生活中遇到特别小气、吝啬的人,你的脑中马上就会跳出一个名字,谁?
生:严监生!
师:你的脑中马上就会跳出一幕情景──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总不得断气!
师:就是这样印象深刻。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生读)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师:你们看,就是这些小小的动作、神态,就是这样细微的变化,却让我们看到了活灵活现的严监生的形象、内心和性格,真不愧是描写人物的经典啊!
五见本
师: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这本书很了不得啊,它写成于两百多年前,(课件出示:《儒林外史》各个时期版本的封面)这是200年前的版本,这是民国时期的,这是50年前的,这是10年前的,这是3年前的,这是今年刚刚出版的,它还有英文版的。仔细到网上一查询,我告诉你,关于《儒林外史》的版本不下100种。从这么多的版本中你感觉到什么?
生:《儒林外史》肯定有很多人看,写得很精彩,很招人喜欢……
师:是啊!真正的经典就是能这样常读常新,经久不衰!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比如“范进中举”、“马二遇仙”啊,都很有意思。尤其是吴敬梓在人物的描写上,那真是活灵活现的,课后咱们不妨找来读一读,好吗?
板书: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
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
两茎灯草
【附课文】
临死前的严监生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zhí)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kāi)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生: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②再不回头:(病情)再不见轻。③郎中:(方言)
中医医生。④已后:以后,已,通“以”。本文中有的用字与现在不同,编者遵照原文,未加改动。⑤一声不倒一声:一声连着一声。⑥哥子:古时对男孩子的称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