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认同机制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17:5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理认同机制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运用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并明确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不能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真正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认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运作方式,探究利用心理认同机制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一定品质的形成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要依次经过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五个阶段,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是需要经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情感上接受——意志上坚持——信念上坚信——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五个阶段才能产生心理认同。因此,心理认同机制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理性认同,形成认同基础
  人的任何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的,都是在某种认识上产生的态度,而价值观更是态度的核心。人的心理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心理结构整体系统中,认知是思想观念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越全面、越深刻,他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就越认同,只有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将其内化为价值观和行动指南。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通过理论的教育,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价值,用科学的真理性和逻辑力量让大学生信服。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体是人,进行教育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充分把握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异性,考虑教育内容的不同层次,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增强教育过程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促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实现从表面性、片面性的价值感知认识上升为间接性、深刻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理性认同。
  二、增强情感认同,满足精神需要
  人的需要是人的行动的动力基础和源泉,是人类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精神方面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仓禀实而知礼节,食足而知荣辱”也折射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将越来越高。
  大学生的情感丰富,复杂多变,思想正逐渐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积极情感因素,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为其提供追求动力,有效的影响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观,并按照正确的价值观的要求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最后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信任和接受,再次激发大学生更深层次的需要,主动积极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信念引导,排除干扰因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就是不断内化、深入,从而产生内在动机,坚定不移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一个普遍棘手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感兴趣。要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动机就必须要了解大学生对自己、他人、现实世界所持有的信念和态度,大学生通过这些信念和态度来感知和解释自己的经验。
  心理认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即使这一过程已经确立了认同的目标,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会遇到来自个体内部和外界等各方面的挑战与困难,还将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例如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主体的认知发生偏差等,这些干扰因素有可能使认同过程有背初衷、偏离方向、走入误区。这时主体的意识就会自觉调动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去克服这些困难和阻力,并以其特有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力量维持整个过程,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可见,坚强的意志是自觉克服认知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坚守价值标准的内在动力。对大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意志磨炼,是帮助其面对阻碍时能够主动调整心态,坚持正确思维方式的重要保障。
  四、强化知行合一,加速内化速度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知行合一要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要做到以知为行,知决定行。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终极目标决定了坚持知行合一的必然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隐性知识体系的特征决定了坚持知行合一的科学性,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知行合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仅仅依靠文本和语言是难以达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道德品质的转化,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实践情境才能实现。要将大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育人情境当中,注重突出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主体体验、自我体悟、自我调整,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自身所固有的品质。强化“知行合一” 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就是要紧紧抓住青年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和性格特征,尊重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坚持实践育人的理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实践中又不断强化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互相促进、相互发展,加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3: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