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6-15 00:58:22
|
只看该作者
三、 让孩子感受到努力带来的成就感
攀登英语的评价功能就是要通过及时评价最大限度地带给孩子“成就感”进而使学生逐步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我们采用的是“欣赏”和“督导”结合的评价模式,孩子们在课堂中时时处处都能体验到“成功。 “欣赏”就是鼓励孩子大胆开口、自信展示,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表演和创新,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奖励,使他们感受到被认可,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学习英语的兴趣。 “督导”的实现是通过教师和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来达成的,教师通过评价实现优者奖、劣者罚。规则就是:同一小组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做到老师的要求,小组才能得到奖励。反之,则不能。小组成员因为教师对小组的评价而相互督促、相互引导,无形之中有了很多的“小监督员”来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纪律,自制力差的同学也有人及时关注引导。因为同学们都明白,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这样,评价便成为一个激励、提高、再激励、再提高的良性循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不明,方圆不成。有效的评价是需哟讲究策略的。
首先,评价标准要明确。 在预学习阶段老师就要向学生说明每个评价维度的标准,例如,怎样做才能得到奖励,做到怎样能够得到更高的奖励。使学生清楚自己应该往哪方面努力,在哪方面做得好或者还有哪些不足。并且随着实验年级的升高,教师还要及时调整评价标准,要使评价标准和学生的发展相匹配。
其次,评价要公平。不可能一把尺子量天下,但是我们要尽量做到评价的公正和客观,才能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第三,评价时机要把握。及时进行黑板评价,及时提醒没有按要求做的学生或小组,才能实现运用评价调控课堂各个环节、激励每一个学生的效果。
第四,评价结果尽可能相差太大或太小。差距过小,等级区分不明显,不能很好地激励学生;差距过大,又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求教师要关注到全体,既要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又要为其他小组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干部“很重要
班额过大,老师在开展活动时总是有“鞭长莫及”的无奈。企业管理都在强调:管理出效益。在老师的课堂也是一样,只有管理到位才能因此出成绩。因此,培养“小老师”“小组长”代替老师去管理和帮助基础较弱的孩子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甚至会让“小老师”来代替我上输入课,只要稍微指引一下,都能顺利完成。
绝大部分孩子都非常积极踊跃,因为能当上“小老师”“小组长”是非常自豪的事情。在预学习阶段,我会让孩子们毛遂自荐,想当“小老师”的都来接受培训,每次培训都会在十人左右,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是我发现这样全员培训的好处太大了,孩子们都能了解当“小老师”需要做什么,当台上的“小老师”因为紧张忘记了流程或该说的课堂用语,台下的孩子们都能够提醒,也能很好地配合“小老师”上课。除此之外,我会把对小组的评价结果“平移”到“小老师”“小组长”的名下,通过对小组合作成果的评价和对“小老师”的评价实现对课堂常规的有效调控,调动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的积极性,进而在班级中形成师帮生和生生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别做太把自己“当回事”的老师。
每次到教室的时候,总有很多孩子会跑过来扑到我的怀里说:Helen,我好想你啊!这时候我也会紧紧地抱着她说:Helen也好想你哦。你会发现,每一个得到你的回应的孩子,课堂上一定表现得特别专注。而攀登课堂其实是比较活泼的,因此老师在课堂中更不能太拘束,只有放得开能陪着孩子们或唱、或跳,才能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的热情。板着面孔的老师,课堂氛围肯定也是“绑着的”,孩子们很紧张,自然学得不轻松不快乐。虽然我们放弃的是“威严”,但收获的却是孩子们的信任与喜欢。或许这才是真正能让课堂持续富有生命力的根本“法宝”吧!试想,谁会喜欢整天对着没有笑容的面孔?更何况是孩子呢!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孩子们反而会把我们更当回事!
把自己当作一个大孩子,和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成功、收获快乐吧,让攀登英语课堂成为我们快乐的“游乐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