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8 23:48:0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展开想象,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全文,体会乌鸦由找不到水的着急到喝着水的高兴的变化过程,并充分运用远教资源丰富的形、光、声、色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创设平等、合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我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复习了前一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接着运用朗读法、设悬法、课件演示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紧紧围绕乌鸦“口渴了——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到水”这一线索来展开课文的分析。我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想象的权利和时间交给了学生。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变化,抓住了“口渴”“到处”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想象“乌鸦四处找水”的情景,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的着急心情。这样设计是把学生变成课文中的主人,把文中的重点词“到处”变成了生活中的形象,并设计了让学生仔细观察瓶子及瓶里水的多少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用手来比画瓶口的大小来感受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再体会乌鸦的心情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第三自然段的分析学习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我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乌鸦是怎么放石子的?石子投入瓶子后水有什么变化?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际操作,利用水瓶及小石子演示,使得学生对“一个一个”的理解更加形象化,再让学生观察石子投入瓶子后水的变化,进而对“渐渐”这个抽象词含义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样设计的目的也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多方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在这时,我让学生讨论:乌鸦怎么就能想出这个办法?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时也应该向小乌鸦一样动脑筋想办法。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从学生们富有个性的回答中,“乌鸦可以用嘴把瓶子放倒;我送给乌鸦一根吸管;乌鸦可以用石子把瓶子砸碎;我把乌鸦带到我家去喝水……。”可见,和谐的探究氛围正在形成,这些,必将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乐学的良好心境。从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锻炼、培养、提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最大限度地调动思维潜能,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不断的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想火花,交流各自看法,这种方式体现了人文思想,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在这节课上,我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指导课文朗读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好,没有能够很到位地指导学生的朗读,这些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自我提高和完善。一年级的语文课堂应该以趣味为主,以学生为准,老师要少讲,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让学生都活跃起来,如何更妥切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学,在乐中悟,真正把语文味散发到课堂中,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上要思考提高的重要问题。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闲暇时,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广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力争使自己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