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颍上县六十铺中心学校:李远
兴趣是在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强大动力之一。在社会活动中,当人们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引导他全神贯注、积极热情、富有创造性去地努力完成所从事的工作。相反,如果一个人对某种活动没有兴趣,就很难做好这种工作。人们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师告别是农村中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对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从如下几方面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心得和感受。
一、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和谐师生感情。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感觉学数学没用,因些学习起来没什么兴趣。由于师生感情交流不多,特别是学的用的都是些没有生命的数学符号。教师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在这个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因为我是班主任所以在平时我采用多找学生谈心,一学期平均每生谈话不低于五到六次,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真正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他们,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交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个别学生还采用单独谈话,逐步让学生对我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就会因为喜欢这样的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初中低年级,由于一些学生没有很好的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转变,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合的学习背景。 在新知识教学之初,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这一节教学过程中,当讲解同类项的基本概念及法则之前,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动物园中将老虎和老虎关在同一个笼子里,而将狮子和狮子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将老虎和狮子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这时教师再把话锋一转,进入新课,同学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但要注意的是:问题不要过长,要新颖,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要与所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三、联系教学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现代数学教学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一节时,我是用一个实例来让学生总结归纳法则的:
小明买了m瓶可乐和m个雪糕,其中可乐3元一瓶,雪糕1元一支,问共花多少钱?
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3m+m或(3+1)m或4m容易知道3m+m=(3+1)m=4m体会过程让学生归纳如何进行合并同类项。
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直观教学
中学生对看到的东西总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利用教具的直观效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例如:在讲解平面内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转化为三个同学互相握手,每两只握一次,问总的要握几次手?请大家三个人一组通过现场演示来探求结果,然后再通过演示四个人的情况,五个人的情况,类比的给出当n个人握手时的情况,从而通过操作再加上教师讲解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所得的结论。
再如:在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我是让学生上讲台配合老师来演示如何取不等式组中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的,两个学生分别站到代表不等式解集起点的数字上,然后按向小于号向左走,大于号向右走的规律,按照不等式的解向各自的方向出发,让其他同学观察他们走过的公共部分。注意观察、思考、归纳、总结不等式解集的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同时借助数轴画出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这样如何求不等式组中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便迎刃而解了。
五、设置多样化练习,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习了圆的知识后,就知道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就可以利用它来加固课桌等;学习了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后,就能够准确地给事物进行分类,也体会到合并同类项的重要性。学习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阳光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六、让学生参与教学,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新课标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程度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打破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老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在听戏局面,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尤其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能因为他们出错多、耽误时间长而剥夺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在教学中还可针对某章内容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一份小结,谈谈学习本章后的收获、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自己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等等。在这个环节我是采用让学生制作学习记忆卡片,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提问,相互指正。教师则要在适当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的原则,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和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大力渲染、表扬鼓励、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总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中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中学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它比小学数学更加抽象,难度也变大了,内容也复杂许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很好认识这一点,完成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换,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教师更要在课外下足工夫,精心准备,认真有效地组织好每节课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其个性的平台,有效地激活数学课堂,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 因此我将会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加倍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