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32|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浙教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浙教版DOC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1 给老师的一封信
2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3 日新月异的电视机
△ 竹笠
□ 暑假中的一件事
4 背篼
5 葛洲坝工地夜景
6 嘱咐
○ 新鲜事
□ 写启事
7 落花生
8 南泥湾开荒
9 夏明翰英勇就义
△ 玛丽亚的心愿
□ 这件事____
10 猫
11 万里长城
12 伟大的友谊
○ 我的家
□ 爱惜粮食
13 在大熊猫的故乡
14 十里长街送总理
15 古诗四首
山行
江雪
枫桥夜泊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介绍一本书
□ 汗水换来的欢笑
16 我盼春天的荠菜
17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8 小珊迪
△ 钓虾与放牛
□ 我爱家乡的_____
19 赤壁之战
20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
20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二)
△ 文成公主进西藏
□ 缩写课文

1 给老师的一封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学习提示”,预习课文。
   2、检查预习,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学习提示”,了解训练重点(学会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1)回顾关于“预习”——过去我们学会了什么?(三年级、四年级)
   (2)自学“学习提示”,同桌议议,然后指名说:什么叫预习?预习有哪三项要求?
  2、按照预习要求,逐项进行预习:
   (1)读通课文,快速、轻声、自由地读两遍,读准生字的音。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可注在书上)。
     (完成作业本第一题)
   (3)边读边想,了解课文内容,发现疑难问题。通过多次默读课文,运用不同符号做标记。
     ①遇到不理解的句子用“”标出,并打上“?”。(完成作业本第2题)
     ②难理解的片段用“()”标出,同时打上“?”。
     ③其他不懂的安排或疑难问题用“——”标出,同时打上“?”。
  3、检查第一项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全班评议。(字音有否读准,有无添字、漏字,是否读破句)
  4、作业:(1)作业本3、6题(课内完成)。
       (2)中午写字课听写词语。
       (3)上交课本,检查预习习惯的养成情况。(标注要求规范)
    (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预备下节课使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第二项预习情况,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第三项预习情况,归纳疑难问题。
   3、给课文分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二、教学过程

  1、指出学习目标。
  2、检查第二项预习情况。
   (1)明白检查第二项预习要求,思考一下。
   (2)根据预习要求,进行检查:检查学生如何按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懂字、词的意思。
     (汇报过程略)
  3、检查第三项预习情况。
   (1)明白检查第三项预习要求,思考一下。
   (2)进行问题质疑。教师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如学生无法提出有质量问题,可结合课前收集的问题进行。)
  4、给课文分段。
   (1)回忆分段方法。
   (2)抓住重点内容分段。
  5、作业:作业本4、5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逐段讨论,重点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3、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1、速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想想这一段回忆了顾老师的哪几件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讨论上节课提出的本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1)“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桃李”指什么?栽种桃李的人是指谁?)
   (2)“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3)“……在我的心目中,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
   (4)“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4、学习第三段,自由读课文后,先想想这两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5、引入疑难句子,讨论理解:
   (1)“只有您头上的银丝和眼角的皱纹是您辛勤耕耘的见证。”
   (2)最后一个自然段。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6、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7、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8、总结作文。
    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忆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三件事: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她对顾老师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9、作业:完成作业本第七题。



2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教学目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1、按四项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并用“终于”造成句;联系课文内容,理解3个反问句的意思。
   3、能对课文中强烈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读出语气和感情。
  教学重点:
    落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容国团为祖国争夺荣誉而奋战的“拼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导入课文
   1、出示题目,读题。
     你在理解这个题目的时候,有哪些疑问?
   2、自由读课文,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3、简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对照提示,检测预习
   1、通过课文的预习、自读,除了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还做了哪些事?
   2、读读单元提示,对照,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哪一项?不够好的是哪一项?
   3、查漏补缺,再次读书。
   4、检查:
    (1)通读:二人一组,齐读,相互检验朗读情况。
    (2)说说文中你原本不理解的,通过查字典理解了哪几个词语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说说你运用了哪些读书符号?
       在这一项交流过程中讨论分段,说说自己分段的理由。
    (4)对于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疑难问题?
  三、小结预习,形成习惯。
  四、自学生字,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发回忆,激发情感。
   1、你看到过有中国队参加的一些大小运动会吗?有哪些?那么,你看到过通过运动员的努力,让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升起的情景吗?
     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课文哪一段写了这样的场面,请你用心地读一读,你能感受到什么?
     板书:骄傲、自豪、激动……
   3、这一次国旗的升起,与你电视里看到的那些场面意义一样吗?
  二、学习课文,朗读体会
    导入:这种非同一般的意义,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字里行里体会到。
    第一段:
    1、自读,你从哪里感觉到这次的夺冠赛意义不同一般。
    2、交流:
     抓住这一句“当中国队队员入场时,人们用异样的目光,指点着……”
    (1)“异样”什么意思?
    (2)你觉得会有哪些人向中国队中的容国团投来怎么样的目光?
    (3)讨论:那么,那一声声“中国!容国团!”出包含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请试着说一说:(出示)
      当中国队队员入场时,(谁)(怎么样地)呼叫着“中国!容国团!”
    第二段:过渡——容国团更是心潮澎湃
     1、自读,体会容国团当时想到了些什么?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交流。
     (1)学生自由说。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容国团想到,感到,决心。
     (3)练习朗读。
    第三段:过渡——人生能有几回搏,大家想感受当时比赛的激烈吗?
     1、指名读。
     2、评议,再练习朗读。以读来体会。
  三、补充写话,加深体验。
   1、再次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当时,容国团的心里一定百感交集,他在心里默默地呼唤:“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这个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2)他还会想到些什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开头,续写一段话。
    (3)指名读。
   3、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总结全文。
   2、指导完成作业本。



3 日新月异的电视机
教学要求:
   1、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电视机的特点和功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2、懂得说明文分类说明的特点,体会数据对说明事物特点的作用。
   3、进一步理解“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形式。
   4、了解第6节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特殊”、“智慧”、“随心所欲”等词语。并能用“特殊”、“智慧”造句。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各种电视机的特点和功能。体会数据,举例等对说明事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示课题
  1、板书:日新月异
  “日新月异”什么意思?
  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2、板书:日新月异的电视机。
  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电视机?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字连词。
  (2)说说“乖”的部首。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讨论思考题。
  板书:大屏幕、微型、多屏幕、遥控、电脑
  三、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分段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找出解释课题的句子。
  3、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法说明“电视机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
  4、课文中的第2~6节是围绕第1节中哪一句话写的?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组词。
    荧(  ) 健(  ) 钮(  )
    营(  ) 键(  ) 扭(  )
  2、给多音字组词。
    调tiao(  ) 屏ping(  ) 系xi(  ) 称chen (  )
     dua0(  )  bing(  )  ji(  )  cheng(  )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
  2、思考:这段中介绍了电视机家族中的哪几个成员?
  3、默读第2节。
  (1)用直线划出大屏幕电视机的特点,用曲线划出大屏幕电视机的功能。
  (2)引读第2节。
  (3)完成课后表格。
  (4)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介绍大屏幕电视机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主要运用数据进行说明。)
  (5)小结学习方法。(一、默读,二、划句,三、填表,四、体会。)
  4、用学习第2节的方法,学习第3-5小节。
  5、默读第6节。
  (1)这节有几句话?可分几层?
  三层,第1句第1层,第2-5句第二层,第6句第三层。
  (2)师生配合读。
  师读第1句。生读第2-5句。
  (3)问:第1句与第2-5句什么关系?(先概括后具体。)
  (4)四小组分别读第2-5句,集4读第6句。
  (5)问:第2-5句与第6句什么关系?第2-5句之间什么关系?(第2-5句与第6句因果关系,第2-5句之间并列关系。)
  (6)完成课后表格。
  6.齐读第二大段。
  小结:这一段分别介绍了大屏幕电视机、微型电视机、多屏幕电视机、遥控电视机的特点、功能。在介绍过程中,作者运用数据、举例等方法加以说明,将被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了、形象化了。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讨论:这一段对全文起了什么作用?(起总起全文的作用。)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联系课文说说电视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造句。
  特殊——
  智慧——

  板书设计:
              大屏幕:个子大    供球迷观看球赛
               微型:个子小    为旅行者服务
   16、日新月异的电视机 多屏幕:附有黑白屏幕 同时收看其他频道节目
               遥控:装着全部控制 可以遥控操纵键钮的遥控器
               电脑:有智慧    可随时提醒应注意的问题



△ 竹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竹笠吗?看题目,你推想这篇课文可能是写什么内容的?
  二、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准备回答课后作业题1
  三、检查自学
   1、同桌互查词语读音,开火车检查
   2、质疑问难
   3、将你认为难写的字写几遍直到记住为止。
    (重点:畲、榴、潇、聊、舍)
   4、回答课后题1
  四、理清课文思路
   1、指名轮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填空:竹芯是个(  )族女孩,她带“我”来到(  )。
        “我”看到孩子们向(  )学习,(  )风(  )雨,(  )自己编(  ),十分感动。
   2、按作者的采访地点给课文分段。
  五、作业
    自由朗读全文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描写竹笠的话是围绕哪个词语的意思来写的,并理解课后题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仿照课文中的总起分述句式写句子。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第一段,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中的总起分述句式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轻声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课文的开头告诉了我们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
   3、作者遇到了一位怎样的小女孩,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小女孩外貌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们小女孩的印像。读出可爱的语气。
   4、作者的心情如何变化?这两部分应该怎样读?
   5、小女孩在干什么?她戴的竹笠是怎样的呢?用波浪线划出相应的句子。
     讨论课后题2:说说这几句话是围绕哪个词语的意思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是怎样描写出竹笠的玲珑别致的?自已画出来并讨论。
   [板:      尖顶  嵌珠
      玲珑别致:竹笠上 画星
            竹笠里 衬叶
           笠绳上 系珠]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先总后分)
     读出喜爱的语气。
   6、看到这么美的竹笠,我的感情又起了什么变化?
    (羡慕——称赞)指导读好两个语气词:哦、嗯
   7、指导朗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三、仿写
   1、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一件自己心爱的物品。
    (如:我的文具盒特别地精致我有一个新颖的变形多刚)
   2、评议、小结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尖顶  嵌珠
          玲珑别致:竹笠上 画星
                竹笠里 衬叶  (画图)
               笠绳上 系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第2段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第2段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在途中,作者看到竹芯的外貌,竹笠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5—8小节,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1、学习第5小节
    (1)划出描写竹笠的句子。为什么要编成花的图案,你能从下文中找出来吗?(吉祥如意、岁月如花)
    (2)为什么说“那千万条嫩绿的竹丝,交织着孩子们的勤劳与智慧,幸福与欢欣呢?
      (表达了作者赞赏畲乡孩子们编的竹笠精致美观,赞许孩子们的勤工俭学,赞扬孩子们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的思想感情)
    (3)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6、7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2)在风雨的夜里,孩子们也来学校编竹笠,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竹芯送了我一顶竹笠,她当时的神态怎样?你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热情、勤劳、淳朴)
    (4)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
    (2)我目送着竹芯她们远去,想象着什么?
       说说这一句的含义。
       (作者被孩子们学习红军,继承革命传统的实际表现深深地感动了,对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满怀信心和希望。)
    (3)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说说为什么以“竹笠”为题?
   3、说说本文给你留下的印像最深的是哪些地方?你觉得对你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吗?
  四、作业指导

  [板书设计:
                    竹    笠
               竹笠美——心灵手巧、热爱劳动
               编竹笠——风雨无阻、勤劳俭朴   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送竹笠——善良热情、淳朴可爱



□ 暑假中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从而使记事的作文写得比较有条理、比较具体。
   2、学会在很多事情中选取一件事情作为习作的材料。
   3、提高参加假期活动的认识:参加活动能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才干,了解社会,丰富写作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选取材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得有条理。
    教学难点:把事情写具体。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谈话引入,激发写作兴趣。
    回忆暑假中,你有哪些有趣或者有意义的事情。
  二、学生口述暑假中的活动,小组交流。
    例如:学校组织的;小队活动情况;家务劳动;外出旅游等。
  三、明确本次习作内容。
   1、投影出示习作内容: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听到的事。
   2、指导学生选取一件事作为习作材料:
    (1)什么事情比较容易写:亲身经历、印象深刻。
    (2)什么事情写出来别人喜欢看:高兴的、有趣的、新奇的、有意义的……
   3、学生思考,选材。
  四、投影出示“习作要求”: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语句通顺。
   1、引导学生默读“参考习作”,结合要求具体讨论分析。
     事情的起因:稻子成熟可以收割了。
     事情的经过:一家三口下田割稻,爸爸妈妈动作熟练,我使劲赶还是落在后面。
     事情的结果:我经受了劳动,体会到了“勤劳的可贵”。
   2、想想自己要写的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准备怎么写。(同桌议论,教师请两三位学生讲讲想法,作指点。)
   3、学生交流,讲评,教师总结。
  五、开始写作。
    学生先拟草稿,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片断,指点大家学习。

                 第2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学生习作是否能够确定比较好写的事;写的时候能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
  二、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参与其中,挑选较好与不够好的典型作文各一篇,准备交流。
  三、交流讲评。
    学生上讲台读作文,同学评议,教师小结。
  四、按习作要求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五、誊写作文。



◎ 练习1
  教学目标
   1、体会音节中间有无介母“u”在读音上的区别,注意读准带介母“u”音节的字音。
   2、提高用“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和据词定义的能力。
   3、积累词语和句式,能用“为了”“难道”造句。
   4、能按预定的三项要求读懂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独立完成文后作业。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按预习的三项要求阅读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独立完成文后作业。
   教学难点:读句子,用“为了、难道”分别仿写目的关系的复句和反问句。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读、比,体会有无介母“u”的三拼音字与二拼音字读音的区别。
   2、自由拼读两行字,体会读音的不同。
   3、指名读,并说说带介母“u”的三拼音发音特点。没有读准的,指出原因,正音后读准。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要求。(查字典有三种方法,此题要求用两种查字法查字典,据词定义,第一行音序查字法,第二行部首查字法。)
   2、学生独立查字典,字义写在课本上带点字的下方。
   3、汇报,反馈。
     馥:香    应:应付   乖:听话  莫:不
     微:细小   漫:没有限制 信:相信  举:全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明确题意。
   2、完成作业。
   3、反馈,评议。
     亲爱的祖国       认真地思考
     亲密的战友       刻苦地锻炼
     亲切的教导       耐心地帮助
     亲热的招呼       辛勤地耕耘
   4、纠正错误后,按正确答案读、记。
  四、指导练习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说说6个词语各自的意思,再想一下4个句子中应各自填上哪一个词语?
   3、学生各自读读4个句子。
  五、指导练习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找出课文中与2个句子意思相同语气不同的句子。
   2、在《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一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各自轻声读一读。
  六、独立完成练习本第4、5题,反馈、评议后获得正确答案用投影仪显示:
    第4题:日新月异  变幻莫测   信心百倍  举世瞩目
    第5题:(1)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耻辱吗?
        (2)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
    出示正确答案后,指名读一读。

                第2课时

  一、指导练习第6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为了”、“难道”造句。
   2、读范句,明句意,具体搞清造句要求:(1)“为了”表示目的,第1句是目的关系的句子。“难道”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第2句是反问句。在读句子、体会语感后会用“为了”、“难道”分别造表示目的关系与反问的句子。
   3、用“为了”、“难道”口头造句。
   4、完成《作业本》第6题,再作反馈、讲评。
  二、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目,按预习的要求阅读短文,说说预习有哪三项要求。(联系文后问题)
   2、学生自学短文,划出生字和不懂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懂6个词语。
   3、完成第7题(1)(2)
   4、再读课文,回答第(3)题,先按题目所问在短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再加以归纳整理,完成第(3)题作业。
   5、评议后,以投影片显示正确答案:
     第(2)题   酷爱:非常喜爱。         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道歉:认错、表示歉意。
             知识渊博:懂得的知识既深又广。  才智超群:才能和智慧超过一般人。
     第(3)题  毛泽东同志酷爱读书,他一边读,一边想,做到了眼到、手到、心到,并加批注,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 背篼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学会13生字;理解19个新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全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1、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学习“篼”字
   3、《背篼》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用课题扩充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什么时候)      (谁)         (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项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字词。(基础较差)
    (2)提出难读、难写、不理解的字词。
       字音重点:梢、攒、渍、背、盛。
       字形重点:篼、撩、揩。
       检查词义:蜿蜒依依送别积攒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劳
   4、学习“学习提示”。
    (1)投影出示: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找出课文重点句。
  三、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读课文重点句,导入: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自由读,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同桌互说。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投影出示)
    (1)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2)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3)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比一比,体会表达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理解“炊烟袅袅”。
   4、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
   5、听到妈妈的呼唤,孩子怎么做了?默读第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动词很多:.拐、绕、走、跨、走、走)
   6、感情朗读,小结。
  二、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导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2、朗读5——7自然段,谈谈读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劳,多么懂事。他不但帮助家里打柴,还采集药材,积攒学费,同时不忘爱护邻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话对他说?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4、理解重点句:背篼里装的是什么?
     比较句子:
     背篼里盛着满满的柴火。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这两句话有什么关联?作者用第2句话来赞扬这个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写了作者看到的事实,是“一次”,是平实的记叙;后一句写了作者的联想,是“许多次”,是“习以为常”的,是指整个童年辛勤地背柴火,点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义。)
   5、小结:山里的孩子,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柴、采药材,他是多么勤劳啊!
  三、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交流。
   3、个别交流(评议)。
   4、集体读。
  五、回顾学习过程与方法,小结写作顺序。(课文按山里的孩子归来的顺序,先写大山的孩子,背着柴火回来;再写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赞扬了大山孩子的勤劳童年。)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5、6题。

                第三课时

  一、边听课文录音边轻读课文,回顾:你喜欢这个山里的孩子吗?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1、交流:勤劳、孝顺、爱学习、爱他人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集体交流疑难点。
   3、听写词语。
  二、自读课文,欣赏语句。划下优美词句,试背。指名背诵部分语句。
  三、背诵全文。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课本剧表演。
   5、集体背诵。
  四、城市里的孩子与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写练习: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围绕上面的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3、4、7题。
   3、补充练习:辨字组词。
      延()  民()  责()
      蜓()  抿()  渍()
      梢()  赞()
      哨()  攒()

  教学后记
    为了深入理解课文,启发学生想象课文第5-8节所描写的情景,然后用动作、语言表演出来,学生兴趣较浓,效果较好。



5 葛洲坝工地夜景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14个生字,正确选择“钻、载、臂、撒”等多音字的读音;理解41个新词语;能仿写比喻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劳动热情,领悟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难点:重点句是一个长句子,且含义深刻,要引导学生分步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这对理解课文内涵有直接作用。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
   1、读课题,简介葛洲坝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是葛洲坝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位置在湖北省宜昌市以西,总装机容量达217.5万千瓦,仅次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2、理解题意,推测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着重写了葛州坝工地夜晚的什么情景?
   2、用自己的话回答。
   3、自学课文,学习字词,思考:“我”在葛洲坝工地上看到什么情景?听到什么声响?想到了什么?(找到有关小节。)
   4、检查自学情况,重点注意以下几个字:
     读音:啸醉
     多音:风钻运载撒遍号子
     字形:睹、坝
     词义:观赏、镶嵌、呼啸、自如、旋律、合奏曲、交响乐、陶醉、激励、奋发
   5、讨论思考题,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5题。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默读课文,用“_______”加“△”划出重点词句。
  三、研读第一段。
   1、读后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2、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两处告诉读者,写的是工地的夜景,与课题照应。
  四、研读第二段。
   1、导入:来到工地,“我们”首先远望葛洲坝,看到的是怎样一副迷人的夜景?
   2、体会比喻句:“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夺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缭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欢欣、赞美的感情。)
   3、感情朗读比喻句,读出欢欣、赞美之情。
   4、我们在工地上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尝试完成《作业本》第3题填空的前两项。板书:    
     看到               听到          想到
     风钻工打炮眼(紧握)    “嘟嘟”的汽车声     1、这座大坝凝聚
     震捣工震压模板(大显身手) “突突”的拖拉机声      着建设者们的
     电焊工挥动焊枪       “轰轰”的山石爆破声     热情和智慧。
     汽车来回奔驰        “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声 2、水电站建成后,
     小火车运载沙石呼啸前进                 祖国撒遍“夜
     吊车伸出铁臂提起重物                  明珠”
   5、自读第3、4自然段,找出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重点词。
     紧握:表示风钻工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大显身手:显示工人们征服自然的威力。
     挥动:表现工人劳动热情高涨。
     来回奔驰、呼啸前进、伸出铁臂。
     以上这些重点词,让读者体会到这是一个紧张繁忙而又迷人的夜景。
     体会文中象声词对于表现工地繁忙景象的作用,再用象声词说说别的劳动声音。
   6、体会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1)你听过合奏曲、交响乐吗?为什么把建筑工地上的声音比作合奏曲、交响乐?为什么又说这声音令人陶醉?(这是因为:①建筑工地上的声音丰富多样,这些声音又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而发出的;而合奏曲、交响乐也有多种乐器配合,围绕一个主题演奏的。在这一点一两者相似。②作者自己有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他听到工地上人们劳动发出的声音,联想到祖国建设的迅猛发展,因此觉得这声音很美,而合奏曲、交响乐都富有音乐美。所以这样比喻,而且被这种境界和思想活动陶醉了。)
    (2)把工地上的声音又比作什么?其实,作者又把工地看成是什么地方?
    (3)通过朗读,赞美建设者劳动的热情。
   7、齐读第二段。
  五、讨论构句特色,进行仿说练习。
   1、仔细读作者描述工人们操作的句子,想一想,他是怎样把工人们劳动情景表达出来的?(先写动作,后写工效。)
   2、仔细读写各种车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工人们的劳动情景表达出来的。(先写工具特点,再写工作情况。)
   3、想象汽车、火车、吊车司机是怎样工作的,用先写动作、后写工效的句式仿说。
  六、作业。
   1、《作业本》第2、3题余下部分。
   2、选作题:描摹工地上其它声音,写下来。

                第3课时
  一、复习听写字词。
  二、学习第3段,理解重点句。
   1、交流。教师板书:人民万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9 10: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